作者序
原來,漫畫還可以這樣看:一部意想不到的全新續篇
一九九三年,廚房水槽出版社 (Kitchen Sink Press) 出版了《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因為我很有把握那本書會透過內容自己發聲,所以書裡那頁短短的「前言」基本上就是耍幽默、開個小玩笑而已。另一方面,由於這本《漫畫原來還可以這樣看》已經有了多達二百一十五頁的「前言」(也就是《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可能會導致讀者產生某些錯誤的期待,因此,在你開始翻這本書之前,先讓我澄清一些事實吧!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將《漫畫原來還可以這樣看》視為「續集」是非常合理的事。不過,這部「續集」的主題並不是前一本書的翻版,也不是拿新瓶來裝舊酒;事實上,兩本書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
你即將讀的這本書之所以會誕生,其實就跟前一本的理由一樣,主要都是因為我腦海中不斷冒出許多新想法、無法停止思考!我幾乎可以說是在《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一完稿、墨水一乾,就又立刻著迷於電腦與漫畫的發展潛力。幾個月後,網際網路破繭而出、開始逐漸普及,這份「沉迷」很快就轉為「痴迷」;短短兩年內,續集中的大多數構想和概念已然成形,開始在我心底扎根。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的靈感來源可追溯至我第一次接觸漫畫、成為漫畫迷,並於八○和九○年代擔任專業漫畫家的經歷,所以訊息比較零散。雖然這本書是由漫畫內在那種激動人心的生命角度切入、記錄我的觀點和看法,但我對於漫畫的外在生命—也就是二十世紀時人們到底在這種藝術形式上下了什麼苦心、有什麼樣的發展故事—同樣很感興趣。我認為第一手經驗與觀察非常重要,因此我決定聚焦在自己的生活地區與時代,並研究了許多持續進行的相關爭論、發表調查報告,希望能徹底改造北美地區有關創作、理解與感知漫畫的方式。這些就是我在一九九三年前「痴迷」的東西,不但完全跳脫《漫畫原來要這樣看》的形式與框架,同時也反映出我的興趣在那段期間截然不同、充滿多樣性。
第一部和第二部是非常迥異的變革的爆炸性宣言,所以要把這兩本書的概念整合在一起並不容易。幸好,我從一九九四年早期就一直隨身攜帶一張描繪「漫畫潛力」的圖表,說明這個藝術形式正在同一時間、朝不同的方向拓展。這張圖提供了當時正在創作中、看起來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崩潰解體的《漫畫原來還要這樣畫》一個非常好用的架構;最後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十二大革命」。雖然這兩本書統一運用了相同的結構性工具和方法,而且第一本的內容連貫性佳、表現非常突出,但我對這部續集卻不抱任何幻想,反倒覺得它大概連前作的一半標準都達不到。這些變革外圍環繞著許多未解的疑問、未完的故事,以及無窮無盡、充滿爭議的論點,因此,我打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透過個人網站繼續擴充、發展並改善這些構想。
就像書中所描述的革命一樣,這本作品可能永遠都會在「施工中」,不過??嘿,要是你不介意的話,我當然也無所謂啦!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享受了一段很長的蜜月期。我原本還期待這本書能立刻引爆一場關於正規漫畫形式與特性的「偉大辯論」,結果一直等到出版五年多、成為漫畫類架上的老書後,才開始出現認真嚴肅的討論,可是那時你手上這本書已經萌芽了,因此那些想「重遊《漫畫原來要這樣看》」的人得再等上一段時間才行(不好意思,老實說我覺得這五年來的謝幕並沒有提供足夠的依據和基礎,無法進行有鑑別度的自我評估)。好險本書的蜜月期應該只能維持五分鐘左右,所以我想不會再發生同樣的問題了。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付梓出版的那一天,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與職涯發展。我就像寫出一首暢銷流行歌曲的樂團,瞬間和那本獨特的作品連結在一起。對某些藝術家來說,這種連結可能是個詛咒,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那本書。不管它有什麼錯誤或疏漏,我還是很喜歡。
現在,來看點完全不同的東西吧。
?
史考特• 麥克勞德 Scott McCloud
www.scottmaalo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