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5910
羅卓仁謙
商周出版
2018年12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4775910
  • 叢書系列:Open mind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1 x 14.8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Open mind系列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

    有「無明」與「欲望」的問題?


    其實「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


    ?


    釐清困惑,利人利己,從「心」開始


    真正實踐「認同請分享」的修行之道


    ?


    大寶法王親自指導的二十世代時尚學者羅卓仁謙,


    繼《辯經辨人生》之後,闡揚「辯經」精神第二彈!


    ?


    《辯經?辨人生》中的重點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作為個人修練的指標。但是,這樣的修行結果是:痛苦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原始佛法的修行觀是在追求「終結」輪迴。


    ?


    而本書就在告訴你,「沒有了」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大乘利他之道。任何一個生命,只要有這個心,有這個意願,就可以開始大乘的利他之道,進而「創造」出有人生意義的成佛之道。


    ?


    許多人接觸佛法,其實不是只是因為單純自己生命有什麼問題,往往是有更進一步的追求,或者是希望透過個人的修行,利益親友。這樣的動機、抱持這樣想法的人,建構出了適合他們的大乘佛法。而這條道路是什麼呢?就是利他之道。


    ?


    本書所要介紹的大乘之法,讓你不需要放下什麼既有的生活模式、責任與型態,才能實踐大乘、才能開始訓練自心、才能得到解脫;我們唯一要謹記的,是大乘的價值觀與行動力,這兩者是大乘的根本,往往被譬喻為鳥的雙翼。一旦學人依照著這個核心來實踐,就能透過漸漸瓦解「主觀」進而瓦解「妄想」,相對於原始佛法認為的無明和欲望,大乘佛法認為「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雙翼修行能夠達成效用。


    ?


    你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到一種「戒、定、慧」以外的修行之道,並讓你對佛法的彈性與效益有更多理解。




     





    ?

    〔導言〕輪迴Game Over,然後呢?


    ?


    Ch 1 佛陀,很了不起嗎?


       不完美的阿羅漢、完美的佛?


       背錯經典?


       誰是正統?


       多面向來呈現佛,惟獨沒有佛像


       佛好了不起?佛被神聖化了


       佛法與時俱進的詮釋


       佛為何了不起?《本生經》的故事


       少數人的成佛之道


       少數人成佛→到處都是佛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佛有可能了不起嗎?有漏無漏


       重要的是四聖諦


       利他精神的發酵


       佛了不起之因:利他主義


       關於「愛」的不同定義與表現


       愛與智慧


       修行者的本質


       入世→利他→成佛


       利他會怎樣?客觀價值不存在


    ?


    Ch 2 我們有沒有獨立存在的「心」?


       浪漫唯心的大乘佛法:沒有客觀價值的存在


       機械唯物的原始佛法:我們的經驗(心)是如何構成的?


       為何原始佛法會如此定義經驗的構成?


       享樂主義是「斷見」,禁慾主義是「常見」


       介於宿命論與靈魂觀之間的原始佛法因果觀


       大乘、小乘分裂之始


       「心是不是絕對出自於物」的辯論


       「轉世理論」的辯論


       「佛身不滅」的詮釋


       為佛法思想帶來豐沛養分的大乘佛法


    ?


    Ch 3 成佛旅途利他


       什麼是「利他」?怎樣才算是好人、好的行為?


       出家、在家的修行目標不同


       在家人如何修行?


       宗教,哲學化


       超越世間道和小乘佛法的大乘利他主義


       大乘獨有的實踐利他之道:六波羅蜜


       利他之道從忍辱開始


       大乘特有的利他觀


       大乘最獨特的思想:空性


       把空性思想挖得更深的「五蘊皆空」


       不被成見所束縛的「緣起性空」


       回到「內心」


    ?


    Ch 4 緣起性空是怎麼一回事?


       大小乘皆以原始佛法為土壤


       小乘中的科學與真實


       大乘中的哲學與真理


       大乘跟小乘的道德標準不同


       勝義諦vs世俗諦


       「萬法唯心」的詮釋


    ?


    〔結語〕大乘佛法並非「取巧」





    ?

    〔導言〕輪迴Game Over,然後呢?


    ?


    二○一七年寫完《辯經辨人生》後,我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在教育一批儲備師資的訓練,從基礎的佛法發展開始,循序漸進介紹大乘佛法、密教的思想。


    某次課程的主題是「菩提心」,當天早上在備課的時候,我坐在餐桌旁邊看著資料、在電腦上打下一筆又一筆的重點,我女朋友坐在我旁邊吃早餐。那時我突然靈機一動,問了她一個問題:


    「你想成佛嗎?」


    「不想啊。」她白了我一眼(她也算是佛教徒):「成佛很累欸。」


    「嗯,也是。那,妳希望下輩子再轉世來輪迴嗎?」


    「不希望啊,生活也好累。」


    「但如果不轉世,然後什麼都沒有,死掉就徹底死掉了,妳覺得如何?」


    「好像也不太對勁!」她皺著眉頭,手上拿著吃一半的三明治,沉思一下後說:「我以為不轉世,就是去一個什麼更棒的地方欸。」


    「嗯,如果妳想要不轉世、去一個更棒的地方,那除了成佛,沒有第二條路欸。」我笑一笑。


    「那我只好選擇成佛了。」她聳聳肩:「可是我覺得成佛好難喔,修行菩薩道也很難,你看XXXX還有XXX都好辛苦……」


    她的mur mur自動被回到電腦上的我消音了。我覺得,這段對話最適合用來解釋菩提心、解釋大乘、解釋這本書。


    ?


    《辯經?辨人生》中,我把重點放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特別是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十六個章節敘述的,正是四聖諦的發展過程。但是在最後一章,我刻意、但也不刻意地對修行的結果下一個終點: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換句話說,原始佛法的修行觀,從一開始就是在追求「終結」輪迴,追求「不受後有」、追求「沒有」:沒有來生、沒有轉世、沒有一切。因為只要「有」,就是有漏、就是苦。然而,不少朋友在讀完《辯經?辨人生》之後,跟我的女友有一樣的反應:蛤?沒有了?真的沒有嗎?那……


    說不上來,對吧!


    正是這句「蛤?」、這群「那……」的疑問,催生了大乘佛法,提出了基於原始佛法的基礎,所開展出的第二種修行之道:成佛之途。換句話說,相對於只追求「終結」有漏的原始佛法,你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創造」出人生意義的成佛之道。這也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成佛之道」這條路說起來比原始佛法的樸素道路困難,但也可以說它比原始佛法的途徑簡單,單看你適合什麼、你看待事情的態度是什麼。


    以我自己的學生為例,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對於獨居、投入禪修的生活特別有興趣,這些人或許就較為適合原始佛法時代的修行技巧。而有些人更喜歡與他人接觸,喜歡為他人創造快樂,對於帶領大家一起向前行有更大的熱忱,這些人或許就更適合大乘佛法的技巧。用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佛法的健全發展,這兩者也是缺一不可:單純的前者,會讓佛法失去「人味」、能夠普及的受眾越來越少;而單純的「後者」,則會容易讓佛法世俗化,為求廣度而犧牲其深度。


    如前所說,在《辯經?辨人生》中,我已經較為完整地介紹了原始佛法的四聖諦觀。從我自己的角度、乃至讀者的反應來看,我們都可以說《辯經?辨人生》的佛法觀是較為「務實」的,「科學化」、「論理性」比較強的。但這本書要談的既然是大乘佛法,不可否認它就會偏向浪漫、哲學、奔放的思路;特別是在這本書裡面,我採用的敘事方式是將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兩相比較,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大乘的特色,這也或許是比較少見的呈現方式。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本書中,我們會關注的是「早期大乘佛法」,也就是原始佛法後期、大乘佛法「興起前」到「正興起」的思想;另外,相對於常見的一些論調,我主張大乘佛法不但是承繼自原始佛法思想的正統派,更認為,自認繼承原始佛法的小乘佛法,其實才是誤解原始佛法的一方。換句話說,不但大、小二乘都是作為原始佛法的平行繼承者,而且從歷史的必然性來看,正統的一方在大乘這邊,而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小乘。


    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讓讀者認識到一種獨立於《辯經?辨人生》所描述的「戒定慧」以外的修行之道,對佛法的彈性與效益有更多理解;而這一切的起點,源自認識「佛陀」。




    其 他 著 作
    1. 羅卓仁謙《辯經 辨人生》及《辯經•理性的浪漫》
    2. 辯經 辨人生:羅卓仁謙 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