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九種文字風景
這是新華文學史上第一本截句選。
截句,是指四行或四行以內的小詩,可以是新創,也可以是截取舊作,不過每首截句都需要有詩題。
為了普及小詩,讓庶民也願意在匆忙的生活中寫詩、讀詩,2017年白靈(1951-)和蕭蕭(1947-)在facebook詩論壇倡議大家來寫截句,獲得許多海內外詩人的支持與參與。台灣詩學季刊社也在同年出版15 本截句詩選。
在台灣詩學季刊社大力的推動下,其他國家的詩人也開始掀起寫截句的熱潮。為了進一步展現不同國度的截句風采,白靈(1951-)決定邀請不同國家的詩人編選自己的截句。新華截句選是其中的一本。
新華截句選,收9位詩人135首作品,按詩人名字筆劃排列。他們大多是土生土長的新生代詩人,只有極少部分是旅居本地的外國詩人或者是長期旅居外國的本地詩人。
潘正鐳(1955-),退休報人,曾獲法國國家文學暨藝術騎士級勳章。他的截句,用字簡樸,卻充滿人生哲理,讓人深思。比如〈仰望〉:
我仰望高峰
沙灘上
走出自己的腳印(頁196)
董農政,曾經長期任職報館,現從事堪輿行業。他的截句配上自己的攝影作品,呈現一種魔幻的色彩。比如〈母音〉:
月光下流淌的音符
盡是母親血脈的悸動
還有什麼可以如斯成長
除了那一天子宮的遙遠高音(頁167)
無花,新加坡永久居民,活躍於台灣詩壇,詩作曾被收入白靈主編《2017年台灣詩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6月)。他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截句,充滿令人意想不到的詩意。比如〈字的葬禮〉:
他把最愛的一首詩
掛在靈柩車前
送行者讀作
一朵朵裊裊梵音(頁147)
梁鉞(1950-),退休前是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高級講師。他的截句猶如小刀,針砭時弊,拍案叫絕。比如〈內閣改組〉:
絕對是嚴重的病句,卻再次
被用來做詞句重組
吹來一陣大風,我又聽見
你在高燒的語境裡連聲咳嗽(頁133)
陳志銳,現任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副主任,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院長(研究與發展)。他的截句以新加坡人文景點做書寫對象, 帶有濃厚的本地色彩。比如〈組屋盒〉:
搬家
只是一個盒搬到另外一個
都是被儲存的儲存箱
都是被釘上門牌的寄物櫃(頁116)
若爾•諾爾,詩選中唯一的女詩人,長期旅居在外國,擅長寫散文詩,活躍於台灣詩壇。她選擇以商業品牌和用品寫截句,開拓了截句另一個詩想的空間。比如〈英特爾〉:
你知道我在裡面
但你不知道我是內奸
也看不到我用什麼武器
坦蕩地侵佔你的人生(頁94)
周德成,2014年新加坡文學獎得主,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學系博士生。他的截句很重視文字的營造, 韻味無窮。比如〈餐桌〉:
盤上的太陽遇刺
剛剖開的傷口很整潔
一聲不吭忽然流出了蛋黃色的血
晨色般湧向牆上的六點半(頁71)
李茀民(1963-),中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現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中美國際學院教授。他的截句穿越中國古代詩詞,賦予它們個人的詩想, 並重新加以詮釋。比如〈點絳唇〉:
為了撫平往事
魚啊,不停
浮出水面,輕吻
風的皺紋(頁57)
卡夫(1960-),現任教職,活躍於台灣詩壇。他的截句是生命中的一個出口,用以撫平他的哀傷。比如〈痛〉:
點亮一盞燈
眼睛成了驚弓之鳥
槍都上膛了
我不過是想寫一首詩(頁36)
九位詩人,呈現的不只是九種文字風景。在這些短小的文字裡藏著的都是他們曾經走過的人生道路, 以及他們對生命的反思。也許我們無法一覽全貌,不過卻可能由此進入他們的詩想空間,這就是讀詩的一種樂趣。
謝謝您翻開這本詩集,您即將開啟一段奇妙的文字之旅。
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