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1339
瑪麗 路薏絲.馮.法蘭茲
徐碧貞(Pi-Chen Hsu)
心靈工坊
2018年11月20日
193.00  元
HK$ 164.05  






ISBN:9789863571339
  • 叢書系列:PsychoAlchemy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sychoAlchemy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經典學派/大師思想

















    他是滿懷夢想、灑脫不拘

    還是媽寶、渣男、假文青?



      成長的微妙之處,

      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

      卻不變得憤世嫉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的故事膾炙人口,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的一生卻謎霧重重。他熱愛飛行、也以此為寫作主題,但從他的作品與畫作中,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馮•法蘭茲看見了不尋常的議題……



      拉丁文 puer aeternus,意指永恆少年,典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他是古希臘神祕儀式的孩童神,是神聖的少年,也是一個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往往充滿魅力,滿腦創意,無時無刻不在追尋夢想;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他們在情感上無法進入穩定關係,在生活中則總夢想更好的未來,無法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天。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



      本書由著名的榮格承繼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 1959-1960 年在蘇黎世榮格學院的冬季講座精編而成,她相信永恆少年現象將日益普遍,這背後更隱含靈性問題。書中將透過另一部德國作品《無空間王國》(Das Reich ohne Raum)論及此靈性問題與納粹政權的關係。



    本書特色



      •分析膾炙人口的法國作品《小王子》與神祕德國作品《無空間王國》當中的「永恆少年」問題。

      •深入解讀「永恆少年」男子的心理與人生困境,並提出建議。

      •附《小王子》的原書插圖,結合文本與圖像分析,展現榮格派分析技巧的多樣面貌。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呂旭亞|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IAAP 榮格分析師

      洪素珍|IAAP榮格分析師

      陳俊霖|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鄧惠文|IAAP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好評推薦



      從個人層面而言,這本書可說是拯救了我的人生,在我遭逢人生困境之時,它引領我張開眼去看個人心理。──達瑞爾.夏普(多倫多榮格分析師、《榮格人格類型》作者)



      馮.法蘭茲提醒我們,在故事的心靈背後的永恆少年原型,隱藏著人類亙古以來的神祕母題。看似浪漫的故事情節裡,其實充滿死亡、母親情結、拒絕平凡、抗議人生等議題。從古老的神話傳奇,一直到故事情節,到創作者,甚至是所有的讀者,都被神祕的原型牽引著,一起在同一條脈絡中迷惘、耽溺。──洪素珍(IAAP榮格分析師)


     





    │推薦序│從黑暗漣漪到終極光明:一條永恆少年的不歸之路◎洪素珍

    │致謝詞│

    │第三版編輯說明│



    第一部 《小王子》──安東尼.聖修伯里

    │第一章│ 永恆少年原型


    永恆少年的特徵

    工作就對了

    安東尼.聖修伯里

    感傷與殘酷

    《小王子》

    被蛇吞掉的象

    畫出綿羊的考驗



    │第二章│ 箱子裡的綿羊

    孩童神的雙面性

    缺陷的自性?

    成長與幻滅

    綿羊的象徵

    創作與療癒



    │第三章│ 如果拒絕成長,成長就會殺了你

    悲劇的虛弱性

    過度生長的猴麵包樹

    成雙的星球:截然相反的命運

    「總有一天」與無聊感

    玫瑰與阿尼瑪的雙面性



    │第四章│ 情感的價值

    帶著星星的屬性而誕生

    初會地球

    蛇的象徵與死亡誘惑

    統計學對靈魂的毒害

    獨一無二的馴服



    │第五章│ 死亡

    劣勢功能的魔力

    我,無力動彈

    負傷與療癒

    遭遺忘的口套



    │第六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上)

    第一封信中的夢

    雙重性、依附與死亡

    女孩與夢

    永恆少年的中年危機



    │第七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中)

    下方的星星

    欠缺情感,沒有踏實的活過

    為生命做出選擇

    大地與骷髏



    │第八章│ 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下)

    失去羽翼,落入死亡

    亞麻油布地板

    被動罪惡感

    智性主義之害

    被閹割的尊嚴與勇氣



    第二部 《無空間王國》──布魯諾.高茨

    │第九章│ 對新王國的期盼


    梅爾希奧

    馮.斯比德與佛

    孤單的孩子與無意識

    虛弱的愛洛斯

    理解自己的投射

    父子衝突



    │第十章│ 權力欲

    失序的宴會

    愛與權力

    陷入惡魔遊戲

    知識與權力



    │第十一章│ 對立面的意義

    馮.斯比德與他的分身

    缺乏連結與罪惡感

    狼與蘑菇



    │第十二章│ 廢墟上的華麗建築

    在變遷中連結內在真誠的信仰

    日耳曼文化與東方文化的關連

    屎疾鎮之亂

    再次物極必反

    最後一幕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二│ 延伸閱讀

    │附錄三│ 中英譯詞對照表

    │附錄四│ 英中譯詞對照表



    ?





    推薦序



    從黑暗漣漪到終極光明:一條永恆少年的不歸之路



    洪素珍(IAAP 榮格分析師)




      當我們將眼光投向未知,乍始之初,舉目所及,無非黑暗。繼而深入,黑不僅是黑,有流動、變化、升降起落……,森然羅列、隱隱成形,如一齣謎劇,說著我們似乎知曉,卻未能及時明瞭的故事。



      當源自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理性傳統在近現代被簡化成為科學主義,其方法論甚至擴及人文領域,發展出所謂的社會科學,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此時人們對宇宙從敬畏而驕慢,唯「科學」至上,濫用奧卡姆剃刀原則,大膽恣意地操作機械因果論,有意無意地忽略人類的感性與靈性。在現實的世界裡,尊崇人性貪婪的能量,鼓勵自由競爭,藉人與人、群體與群體間的矛盾鬥爭,引爆積累財富的動能,促成啟蒙運動,人取代了神,自由、平等、博愛成為普世價值。然而這偉大神聖的歷史進程,卻開花結果成恐怖的法國大革命。支持啟蒙、試圖廢除農奴制度、對非天主教徒寬容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與其他七萬多個人的人頭,貴賤無別地在巴黎協和廣場被無情的理性思維刀切斧砍,毫不遲疑。



      理性的非理性結果,引發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感性反動潮流,一方面以如《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小說,對科學展示疑懼;另一方面則勇敢走進心靈暗處,由古老黑森林裡的精靈、巫師、騎士、王子、公主等浪漫傳奇的隱喻與線索裡,找尋歐洲日耳曼先祖狂野血液中的力量源頭。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影響了精神醫學,醞釀出精神分析,在心理活動即為神經系統生化運作的理論基礎上,試圖再建立另一套新的解釋系統。於是,佛洛伊德將神話、夢境等「象徵」素材,都納為有效的科學數據進行研究歸納,認為它們都帶有心理活動傳達的象徵性訊息,可能是欲望或者心靈創傷的補償。針對人生的精神症狀、苦痛或者疑惑等進行化約、還原的分析(deduction),認為到底來說,都跟人類本能的性驅力脫離不了關係。這樣的新心理學模型,聯繫起理性與感性的人類心靈斷層,給世界帶來了震撼,雖不乏支持者,唯科學主義者卻難以欣然信服。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將黑暗心靈中的潛意識漣漪揚出意識層面,並於個人層次上還原了苦痛的原貌,讓人獲得現實感,回到「正常」生活。然而這就是人生的「答案」了嗎?對此,榮格並不滿意。他認為不僅於此,那些暗黑漣漪訴說的,可能比個人還古老,波動更深遠。千古以來,在每個人心中反覆宣講,希望人們繼續深入而「聽懂」,不僅於「知道」就好。那是人類獨有的靈性,涵括感性,但範圍卻更廣闊,不止於個人,且及於人類全體。古典榮格學派分析師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在《永恆少年》(The Problem of the PUER AETERNUS)書中有個簡潔的例子,便說明了「聽懂」與「知道」的不同。



      馮.法蘭茲有個幻想成為作家,卻全然不採取實際行動的年輕個案,遠從美國來找她進行分析;另一位與之同行、帶著類似茫然遠自歐洲而來的朋友,求助的對象則是佛洛伊德學派分析師。一段時間後,分析暫告一個段落。馮.法蘭茲的個案覺得毫無得到療癒,但堅信自己會成為作家;而接受佛洛伊德學派分析的朋友則認為自己完全獲得釋放,脫離了母親情結的控制,充滿能量地準備回歸生活、投入人生的戰場。



      對榮格與佛洛伊德學派的精神分析手法熟悉者明白,兩位年輕人對分析反應不同的關鍵在於:一個處理的是集體無意識裡的古老原型,另者則針對個人潛意識中的情結。這也可說是兩個學派對人類心靈理解、或者設定處理範疇不同所致。榮格認為無意識發出的痛苦訊號是具有能量的,把症狀還原到個人經驗的終極背後,一定還有其他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榮格學派想看的是黑暗中的實相,所以在臨床上採取的是有別於化約、還原的合成或建構法(Synthetic or Constructive method);而佛洛伊德學派則理解「症狀」之意義,讓黑暗湖面激起的情結漣漪恢復平靜,幫助人們平安重返人生。所以,個人潛意識僅為集體的部分展現,榮格心理學更關注集體無意識,至要之處在於原型理論。原型是心靈的重要主宰,急於表現、不容妥協,症狀僅為警訊,無法「處理」,只能整合。



      「永恆少年」是榮格理論中重要、常見的原型,表現為孩童、青少年的理想化樣貌,青春不老、活力十足、精靈古怪、放蕩不羈,讓人又愛又恨;創意無限、敢愛敢恨、勇往直前、歷險挑釁,叫人既妒且懼。馮.法蘭茲所長者為童話分析,永恆少年正是她最關注的題材之一。本書中她以法國小說《小王子》(The LittlePrince)與德國小說《無空間王國》(Das Reich ohne Raum)為分析文本,詳細說明永恆少年的來龍去脈,就此原型的詮釋而言,幾乎就是古典榮格學派的經典。



      《小王子》與《無空間王國》,前者流傳全球,已成經典;後者在德文世界外較鮮為所知,但經馮.法蘭茲介紹分析後,讀者也莫不心有戚戚。這兩部作品能引發共鳴,部分因文筆結構、情節易感效果奇佳,閱者心湖莫不泛起共感的漣漪。大多數人嚮往那些單純的友誼、悲傷、失落、神祕以及愛戀,一方面憐惜自己的心靈也擁有那些美好,但亦傷感終究已經喪失或者未能直遇那些美好,雖嚮往之,卻無以為之。



      不過若只是「心有所感」,那還只佇留在個人潛意識被喚起漣漪之處而已。馮.法蘭茲提醒我們,在故事的心靈背後的永恆少年原型,隱藏著人類亙古以來的神祕母題。看似浪漫的故事情節裡,其實充滿死亡、母親情結、拒絕平凡、抗議人生等議題。從古老的神話傳奇,一直到故事情節,到創作者,甚至是所有的讀者,都被神祕的原型牽引著,一起在同一條脈絡中迷惘、耽溺。因此我們同時愛上了小王子,他從廣袤的外星而來,死在神祕的沙漠裡;甚至作者聖•修伯里本身還駕機高昇飛揚,親身實踐永恆少年,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代替我們年輕、追尋、惆悵,然後神祕死亡。而無空間王國裡的三個探求魔法世界的年輕人,雖然個別付出不同的死亡代價,但終究「永入光明,你那白色形貌召喚著。一波波的浪潮,我們永遠都不老。」這是他們共同的選擇,永恆少年的宿命。



      永恆的少年,美麗的死亡代價,兩部傳奇作品,經馮.法蘭茲的詮釋,令已開卷者不忍片刻釋手。




    其 他 著 作
    1. 公主變成貓: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2. 童話中的女性: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3. 解讀童話: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4. 榮格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