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二版)

國際人權法理論與實務(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0420
鄧衍森
元照出版
2018年10月01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575110420
  • 叢書系列:國際公法/國際法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國際公法/國際法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國際法











      前三章主要屬於人權理論之論述,說明人權之基本概念與人權應加保障之原理,以及國際法相關之基礎理論與制度規則,並對相關人權理論做比較與檢討,其餘章節則針對國際人權法所保障之權利,選取部分人權項目,分別說明有關人權之規範內容與規範效力等問題,屬於國際人權實務面向之說明。



      閱讀上,人權理論部分適於作為對人權之規範性為準則與哲學分析之參考,而人權實務部分可作為人權主張之內涵與請求權有關規範依據之說明。


     





    序 言



    第一章 人權的界定�1

     第一節 前 言�1

     第二節 人權的概念內涵與規範意義�6

     第三節 人權的規範性�9



    第二章 人權的制度化發展�19

     第一節 自然權利的鋪陳�19

     第二節 人權的實證化�28

     第三節 國際人權法的法源理論�35



    第三章 人權保障的規範向度�49

     第一節 國際面向:從國際法論人權的保障與實踐�49

     第二節 國際人權法的保障機制�58

     第三節 國內面向:人權條約國內法化之意義�65



    第四章 人民自決權的概念�89

     第一節 前 言�89

     第二節 自決權的法制發展�90

     第三節 人民的意涵�93

     第四節 人民自決權的規範內容�96

     第五節 人民自決權的實踐�100

     第六節 結 論�105



    第五章 生命權�109



    第六章 人身自由的保障�115



    第七章 公平審判權的保障�125


     第一節 公平審判的平等保障�127

     第二節 公平審判之訴訟�130

     第三節 審判獨立�132

     第四節 公正與公平審判的意義�133

     第五節 無罪推定原則�135

     第六節 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權利保障�135

     第七節 結 語�142



    第八章 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保障�145

     第一節 宗教的定義問題�147

     第二節 宗教自由的概念�152

     第三節 宗教自由的權利主體�155

     第四節 宗教團體的概念�158

     第五節 宗教自由的內容�161

     第六節 宗教信仰表見自由之限制�164

     第七節 結 論�166



    第九章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171

     第一節 經濟社會權的概念�171

     第二節 文化權的概念�177



    第十章 適當生活水準權利的保障�181

     第一節 適當生活權之內涵�183

     第二節 適當生活水準權利與環境因素�189



    第十一章 教育權的保障�195

     第一節 教育權的規範目的�196

     第二節 教育權的共通要件與規範內容�199

     第三節 結 論�207



    第十二章 平等與不歧視�211



    第十三章 人權、法治與正義�217



    附 件�223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223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238

     案件列表�246

     公約列表�248

     參考文獻�249





    序言



      二十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成就,就是人權理念的提出與人權規範及標準的確立。人權當然不是人類歷史上無中生有的想法,然而人權的出現,倒是提醒我們,人權似乎是過去人類努力完成一項巨大工程中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存續與永續發展的條件與基石。這個工程是否因人權要素的融入即告完成,目前仍難以定論,因為關於人權的界說,一直存有一些疑惑或爭執仍待解答,例如,人權是法定的或是自然的?人權是個人的或是集體的?人權是權利或是福利?人權是否就是基本權?人權是一種手段或是目的?人權是否受到限制?人權的保障為何優於其他權利的保障?人權是否放諸四海皆準?人權標準是否會受到文化相對論的影響?人權的內涵是否應隨著社會的演變而改變?人權類型與項目的增加,是否應隨著時代的需要增加?人權要保障的是價值或是利益?這些問題的回答都與論述人權所使用的理論有密切關係。



      人權,簡單的說,就是人的權利,亦即只要是人就享有的權利,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這是一種敘述性的說法。如果說,人權是任何人,只要是人就應該享有的權利,人權是作為人不可剝奪的權利,這是一種規範性的說明。以敘述性的方法說明人權,認為人權就是任何人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人權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這是實然的人權觀,也是後驗的人權觀。基於此,說明這些條件的要素,就是敘述性說明人權的任務。至於從規範性說明人權,則認為人權敘述是一種價值命題,亦即人需要有人權,是因為人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特質,保障這些特質使人得以維持人的特殊地位,因而人權是絕對不可剝奪或忽視的特殊權利,原因是沒有人權的保障,人就與其他動物沒有區別。因此,將人權視為是「作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表明人不只具有生物的意義,還有社會的、道德的、哲學的與文化的意涵,因此,「作為人」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因而人權的論述也不會是單一面向的問題。



      本書集結並整理近年來發表與未發表有關人權論述的文章,試圖回答部分有關人權理論的問題,也就是本書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內容,從討論人權的規範性概念,說明人權理論的面貌與現象,接著從歷史面向檢視人權的發展軌跡與危機,第三章則從國際法的介面,說明國際人權法的規範向度與保障機制問題,同時檢討我國特殊國際地位與處境下,國際人權法的規範命令如何於國內法秩序中產生規範義務。



      關於人權論述的方法,原則上本書使用規範性的說明。事實上,唯有從規範性方法論述人權,才能彰顯人權的價值與人權在人類歷史上具有批判性的原因。也才能回應在人類期待完成的工程上,人權是否就那塊最重要的「合頂石」(capstone)。



      關於人權的實踐問題,本書擇取一些較具有指標性的人權項目,說明其要素與規範內容,試圖呈現人權在實踐上,不論是敘述上或規範上,所顯現的落差與失準。從第四章關於人民自決權開始,逐章討論生命權、人身自由權、公平審判權、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權、適當生活水準權利、受教育權、平等與不歧視,最後以人權法治與正義三者間之關係,總結人權的規範意義。



      本書的完成,特別要感謝內人謝明姿女士的支持與鼓勵,此外,李柏翰整理全部文章是完成本書的起點與啟航,特別謝謝他。過程中,楊貴智、何念修、張腕純、劉容真、蔡孟翰、彭承偉與李濬勳協助校對註釋在此一並致謝。

    ?
    鄧衍森

    2016年8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