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355102
周怡
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2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577355102
  • 叢書系列:一般叢書
  • 規格:平裝 / 253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一般叢書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本書基於經濟增長理論、貧困與反貧困理論、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理論、生態正義理論等內容,對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概念進行界定,探討資源富集與經濟貧困「怪圈」的形成和機理,並在此理論框架下,找出其發展困境,深入分析其發展困境形成的根源及其影響,爾後提出反貧困和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思路。


     





    1 導論 1

    1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2

    1 1 1 研究背景 2

    1 1 2 研究意義 5

    1 2 相關概念界定 6

    1 2 1 資源和資源富集 6

    1 2 2 貧困、資源富集型貧困和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 8

    1 3 相關研究回顧與梳理 12

    1 3 1 主要研究成果 12

    1 3 2 當前研究不足 23

    1 4 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25

    1 5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27

    1 6 可能的創新點和不足 28

    1 6 1 可能的創新點 28

    1 6 2 存在的不足 29



    2 理論基礎 31

    2 1 經濟增長中的資源觀及「資源詛咒」假說 32

    2 1 1 經濟增長中的資源觀 32

    2 1 2 「資源詛咒」假說 37

    2 2 貧困與反貧困理論 39

    2 2 1 貧困理論 39

    2 2 2 反貧困理論 42

    2 3 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包容性增長理論 45

    2 3 1 可持續發展理論 45

    2 3 2 包容性增長理論 47

    2 4 環境公平與生態正義理論 49

    2 4 1 代際公平 49

    2 4 2 代內公平 50

    2 5 生態文明理論 51

    2 5 1 生態文明的內涵 51

    2 5 2 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52

    2 6 小結 52



    3 資源富集、經濟貧困與可持續發展困境: 「怪圈」的形成 53

    3 1 資源開發、資源開發式扶貧和資源開發性移民 54

    3 1 1 資源開發利用 54

    3 1 2 資源開發式扶貧 57

    3 1 3 資源開發式移民 58

    3 2 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代價 59

    3 2 1 礦?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代價 60

    3 2 2 水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代價 61

    3 2 3 土地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代價 63

    3 3 資源開發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效應 64

    3 3 1 資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機理 64

    3 3 2 可耗竭資源約束下的經濟增長 65

    3 3 3 資源依賴對經濟增長的約束 69

    3 4 資源富集、經濟貧困與可持續發展困境的形成機制 74



    4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的表徵及檢驗 77

    4 1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識別和界定 78

    4 1 1 基於資源豐裕度的識別 78

    4 1 2 基於資源依賴度的識別 87

    4 2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基本表徵 92

    4 2 1 貧困人口多 92

    4 2 2 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92

    4 2 3 居民收入低 93

    4 2 4 財政收入低 93

    4 3 省級層面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富集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檢驗 95

    4 3 1 模型設定 95

    4 3 2 參數選擇 97

    4 3 3 結果分析 97

    4 4 市縣級層面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識別和檢驗———以四川為例 103

    4 1 四川省市級層面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檢驗 103

    4 4 2 四川省縣級層面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初步識別 107

    4 5 小結 109



    5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的形成機制與實證檢驗 112

    5 1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形成的製度因素 113

    5 1 1 缺乏正確的資源觀 113

    5 1 2 缺乏科學的政績考評製度 114

    5 1 3 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失衡 115

    5 1 4 資源管理製度困境 118

    5 1 5 扶貧開發製度困境 125

    5 2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形成的環境因素 127

    5 3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形成的技術因素 130

    5 4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形成的資金因素 130

    5 5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形成的文化因素 132

    5 6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134

    5 6 1 「資源詛咒」度的初步測算 134

    5 6 2 模型設定和參數選擇 137

    5 6 3 結果分析 139

    5 7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中製度因素的初步檢驗 140

    5 8 小結 141



    6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效應及影響 144

    6 1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的經濟效應 145

    6 1 1 經濟發展問題 145

    6 1 2 收入問題 149

    6 1 3 結構問題 151

    6 2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的社會效應 154

    6 2 1 人口問題 154

    6 2 2 衛生問題 156

    6 2 3 社會服務問題 157

    6 3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的資源環境效應 158

    6 3 1 土地破壞問題 158

    6 3 2 地質災害問題 160

    6 3 3 水環境問題 162

    6 3 4 空氣污染問題 162

    6 3 5 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163

    6 4 小結 163



    7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怪圈的案例———基於四川省?山州的分析 166

    7 1 ?山州自然資源及開發情況 167

    7 1 1 ?山州自然資源 167

    7 1 2 ?山州資源開發情況 168

    7 2 ?山州貧困的現狀與特點 170

    7 2 1 連片貧困 170

    7 2 2 綜合貧困 171

    7 2 3 經濟貧困與生態貧困並存 172

    7 2 4 貧困與疾病相互交織 172

    7 3 ?山州的發展怪圈 175

    7 3 1 貧困—資源開發—資源依賴—經濟貧困和經濟的不可持續性 175

    7 3 2 貧困—資源開發—資源耗竭—經濟的不可持續性 175

    7 3 3 貧困—資源開發—生態貧困和生態的不可持續性 175

    7 3 4 貧困—疾病—社會貧困和社會的不可持續性 176

    7 4 ?山州發展怪圈形成的根源 177

    7 4 1 資源開發與發展怪圈 177

    7 4 2 貧困文化與發展怪圈 179

    7 4 3 疾病與發展怪圈 180

    7 5 小結 181



    8 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設計 182

    8 1 強化生態環境意識 183

    8 1 1 強化生態人及生態意識 183

    8 1 2 挖掘宗教生態文化 184

    8 1 3 強化戰略資源保護意識 185

    8 1 4 強化現代?業發展文化 187

    8 2 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監測、評價和考核體系 188

    8 2 1 試點實施綠色GDP 考核體系 188

    8 2 2 構建國家和地區層面的自然資源資?負債表 190

    8 2 3 建立差別化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 191

    8 2 4 探索研究生態小康統計監測體系 194

    8 2 5 探索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評價體系 1958?? 3 完善國家環境經濟政策 198

    8 3 1 深化資源?權製度改革 198

    8 3 2 深化資源稅費改革 200

    8 3 3 建立健全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機制 203

    8 3 4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204

    8 4 組織實施有效的生態移民 206

    8 5 實施精準扶貧 207

    8 6 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208

    8 6 1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208

    8 6 2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209

    8 7 試點建立生態特區 210

    8 8 加強社會文化領域的生態建設 210

    8 8 1 關注人口安全 210

    8 8 2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 211

    8 8 3 培養健康的民俗習慣 212

    8 9 大力發展生態?業 213

    8 9 1 生態農業開發 213

    8 9 2 生態旅遊開發 215

    8 9 3 發展碳匯交易 216



    9 研究結論與展望 218

    9 1 主要研究結論 219

    9 2 研究展望 220

    參考文獻 223

    附 表 240



    ?









      自然資源作為重要的生?要素, 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工業革命後, 英國、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工業, 率先進入後工業化; 而非洲、拉美的一些資源富集國家, 卻未能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經濟發展緩慢。資源成為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詛咒」。從國內的情況看, 資源相對匱乏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遠遠高於資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區。中國政府、學者和社會力量一直致力於對中國貧困問題的探索, 但長期的扶貧開發仍未能解決中西部的貧困問題。由於資源稅費製度、資源收益分配機制等製度建設較為滯後, 資源開發地長期得不到資源開發應有的經濟補償, 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又使地方經濟長期處於低水平發展狀態。同時, 資源富集地區往往生態環境脆弱, 部分地區由於被過度開發而造成生態環境更大的破壞, 並又重新返貧, 形成「貧困—資源開發—環境破壞—貧困」的發展怪圈,受「資源詛咒」的影響較大。



      本書的創新點在於: 一是在對資源豐裕度、資源依賴度和收入綜合指數進行測算的基礎上, 對省、市、縣三級層面的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進行了識別, 擴展了研究範圍和視角。二是對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模型參數進行了修正, 在省域經濟分析的基礎上, 嘗試從市( 州) 和縣域經濟的角度對資源富集型貧困問題進行量化分析; 同時, 對「資源詛咒」度進行了初步測算, 並對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資源詛咒」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三是按照可持續發展、包容性增長和生態文明建設破解「資源詛咒」效應的機理, 對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行系統分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資源詛咒」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但限於計量模型操作經驗相對缺乏, 中國統計方法製度還需完善, 加上市縣兩級數據缺乏等影響, 本書對市縣兩級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的識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對市縣層面資源富集型貧困地區發展困境現象沒有做較為深入的分析, 對於影響地區發展的製度因素, 也因指標缺乏的問題無法做深入的計量分析。此外, 指標選擇和計算方法的影響, 也可能會對本書的檢驗結果?生影響, 這也將成為今後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