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未雨綢繆,創造父母晚年尊嚴
人到中年,總在不經意中發現雙親已經是「老人」了。就算目前父母尚健康,為了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應該提早思考與準備照顧計畫。
日本知名作家曾野綾子在《中年以後》書中提到,中年以後面對的大問題是照顧父母。
曾野綾子是獨生女且單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大學四年級就結婚,畢業後寫小說成為暢銷作家,為趕寫稿件根本無暇顧及家事,只好「利用母親」,接她過來住在同一屋簷下、有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母親是家事高手,也為能派上用場,幫女兒操持家務、照顧孩子而頗有成就感。
曾野綾子30多歲時,65歲公婆從另外一個縣市搬過來變成鄰居。「我贊成公婆住在附近,其中一個理由雖是『利用』,但只讓自己的母親住附近是不公平的,外子有個姊姊,已經嫁人。在日本由長男照顧父母是傳統觀念,而且我想偷懶。」原因是,婆婆有支氣管擴張症宿疾,有時會因咳血昏倒,需要安靜休養。
以前沒有住在一起時,每逢婆婆發病,曾野就得做些菜過去探視,往返外縣市要花不少時間,相當辛苦。自從買下隔壁房子,和公婆屋簷距離1公尺,曾野綾子發現,「真的方便極了。」例如,公婆年紀愈長愈喜歡吃香魚,但身體衰弱逐漸無法外出用餐,若有朋友送來新鮮香魚,就可以很快做好讓他們品嚐香噴噴的料理。
曾野綾子誠實地說,「從那以後,我一點一滴地做,隨性地、偷工減料地,總之,總算保住工作,也盡到看顧母親、公婆的責任到最後。我下定決心不捨棄公婆和母親,誓言大家要生活在一起。」
從相處中,曾野體認到為雙親的幸福所花的錢是有效、也是很好的盡孝道方式。「為這個家換新電燈泡、更換紙拉門的紙……我在意的是如何用愉快心情維繫這個家。」公婆各自節省,有少許存款。她和先生儘量配合公婆健康狀態,不干涉老人家生活,偶爾送幾道菜過去,在冰箱補給一些食材,找人全天照護,就應付過來了。
曾野說,她看過和公婆更溫馨相處方式,子女不需要有經濟能力,只需要陪老人家聊天喝茶、親子相聚,一起享受撒下牽牛花種子的時光就好了。溫柔地詢問:「感冒好一點沒?」對雙親而言,就是最大歡愉。「我因為忙碌無法盡到完全地噓寒問暖,但也沒有棄公婆於不顧。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過這種中庸平和的生活吧。」
生活怎麼過都好,中年以後應該想:用什麼方式照顧雙親才合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旅居日本多年,對日本長照現況觀察深入的《年邁父母長期照護》作者林正儀建議,當父母一天天老去,子女應該未雨綢繆思考:
• 兄弟姊妹間曾談過照顧爸媽的問題嗎?誰可以帶頭討論?
• 爸媽有哪些保險?保險公司名稱、投保項目?
• 如果爸媽年老,逐漸失能,想在哪裡生活?想與誰住在一起?
• 萬一父母病倒,需要長期照護,他們會希望誰來照顧?能接受外人照顧嗎?
• 若是父母需要長期照護,兄弟姊妹如何分擔費用?遠在他鄉的手足,如何幫忙?
• 雙親中若有一人先走,另一半想要跟誰、住哪裡?
• 父親、母親對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的看法?意即若接近生命終點,對醫療的延命處置,如插管、電擊、呼吸器的看法如何?會想要拚到最後一口氣、還是比較傾向接受安寧緩和療護?
• 父母對自己的身後事,如告別式、安葬方式地點,是忌諱不談,還是早就準備好了?
推薦序1
陪父母老去,是通往生命智慧的祕密通道
老去,其實是兩個字組成的,「老」和「去」。
我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這些日子,回顧父親的老去,我發現我跟家人共同經歷了一個非常辛苦、神祕、旁人難以理解,但卻又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世界。
父親老去的開端,是跌倒。
正如《陪爸媽安心到老》書中所述(見第2章),跌倒最常見的地方,是在家中客廳。那天清晨,媽聽見「咚」一聲,從房間跑出來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81歲的父親倒在地上。
事後回想,為什麼爸會跌倒?是頭暈?貧血?視力不良?藥物?地上有雜物?無論怎麼想,都已經來不及了。
急診室檢查,是腦出血。腦出血的治療分成兩種,開刀和觀察。因為爸年紀大了,開刀風險高(見第3章),神經外科醫師評估後,決定採取觀察的方式,希望血塊慢慢吸收消退。
很幸運地,血塊慢慢消退了。但不知是因為傷到腦部,或是在醫院躺太久,爸失能了,而且有輕度失智,大小便失禁、無法自己站起來,更別說是走路了。
我身為家中獨生子,跟媽討論之後,決定要請一名外籍看護照顧爸爸。怎麼請?一點頭緒也沒有。好不容易經朋友介紹找到了仲介公司。還記得那天晚上,我跟媽看著公司寄來的幾張履歷表,上面除了照片外全是印尼文,一個字也看不懂。我們忐忑不安:萬一請回來的外籍看護不適合,怎麼辦(見第8章)?
幸好,越洋而來的妮亞溫柔又貼心,我跟媽一步步把照顧的技巧慢慢教給她:怎麼翻身、怎麼擺位、怎麼協助移位、上下樓梯,方法跟《陪爸媽安心到老》提到的幾乎一樣。有她在,爸的照顧愈來愈上軌道。
有一天我回家的時候,發現餐桌上擺著兩張「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見第14章),一張簽著爸的名字,一張有媽的簽名。我問媽怎麼了,她說:「我問過你爸,真的要走了,你爸跟我不想要太痛苦。」我點點頭。
爸那時簽的意願書,在去年發生了效用。他走的時候,身上除了點滴,什麼管子都沒有。輕輕鬆鬆,乾乾淨淨(見第20章)。
在父親過世近一年後,我接到為這本書推薦的邀請。來回細細翻閱,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幾乎都是我們全家經歷過的。對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在家人的「老」和「去」之前就有這些觀念,我相信,「陪爸媽安心到老」,在台灣這個高齡社會,將不是一句口號。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