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張大凱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電子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現代人雖然享受著電子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與品質的提升,但絕大多數人對電子的歷史所知不多,知道的也只是幾個「點」,如愛迪生發明電燈、貝爾發明電話等。其實電子發展的過程相當戲劇化,令人深思,即使完全沒有技術背景的人也值得一讀。對電子工業有興趣或與電子工業有切身關係的人,電子發展史更是重要。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到今天仍值得借鏡。知道了電子歷史,學習過程中會更有歷史觀,工作上也更會有歷史使命感。
我自己是學電子的,一直對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很有興趣。在早期矽谷成長階段自己也有過親身經歷,接觸過不少近代電子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所以對這段歷史特別有感覺。十多年來看了不少關於電子歷史的書,近年有了網際網路,資訊更是豐富。絕大多數這方面的書都是傳記式的,作者用詳細的資料介紹一個發明家和有關發明的過程,都很有價值。不過在發明成功後,書也就結束了,很少繼續探討發明對市場的形成及社會的衝擊,更沒有展現歷史的連續性。這些書看得多了,有時字裡行間可以覺察到很多表面看來似不相連的發明,其實背面是有密切關係的。從這個角度去觀察電子技術發展過程,富有價值,也別饒韻味。由此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重要發明的前因後果。很多一直不懂或沒有想到過的事情,常會因此而恍然大悟。於是我心中存了一個念頭,想把電子歷史上的故事融會貫通起來,加以解讀,再把這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多年來雖有寫書的心,但工作繁忙,沒有機會,只好空閒時繼續看相關的書,廣集資料,努力思考,當作嗜好。兩年前退休後,屬於自己的時間多了,有心開始寫書,想把電子的歷史從古希臘一直寫到現在。等到把大綱整理好後,心中不由得又猶豫起來,因為內容的面太廣,敘述的時間軸又長,再加上人物眾多、關係複雜。我的目標是寫一本可讀性強又可普及的書,所以篇幅有限,自己不能確定能否寫得好。不過我九十五歲高齡的父親不斷鼓勵,認為這些知識和深度的想法對很多人會有價值,尤其是今日中國的年輕人,所以最後決定盡力一試。宗旨是把持著歷史的大方向,著墨於重大發明的來龍去脈與影響,包括對主要人物的描寫。嘗試把很多大家已經知道的「點」,合乎邏輯的連成「線」及「面」。書中還選用了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圖文並茂,使讀者對重要人物與技術有更深刻的感受。在選擇及解讀資料時,主觀因素及疏漏難於避免,但內容上力求準確、平衡。衷心希望讀者看後會有所收穫,也有所啟發。
?
2010年12月於加州千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