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訓曰:「學書須先楷法。」楷書又種正書,或稱真書,醞釀於隸書成熟期,在隸書基礎上去掉波挑,逐漸加以方整,形成楷書雛形。
楷書萌於漢末,成於魏晉,南北朝期間取代隸書正統地位。此間最著名者當椎「書聖」王羲之。鼎盛期在盛唐,唐楷書亦如唐國勢的昌盛出現了興盛局面,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推崇,成為學習的楷模。至五代、宋、元、明、清楷書則漸趨式微,但元人趙孟頫仍以書名聞天下,稱頌古今。
王羲之楷書「俱變古形」,對今體楷書的定型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楷書代表作為《黃庭經》。唐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檀與元趙孟頫併稱「楷書四大家」。歐陽詢其正楷,源出古隸,結體特異,獨創一格,後人稱為「歐體」,用筆剛勁峻拔,筆畫方潤整齊,結體開朗爽健。顏真卿楷書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其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併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柳公檀的書法結體道勁,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以瘦勁著稱。元人趙盂頫書風遒媚、秀逸,結體旋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書法史上群星璀璨,輝煌之作數不勝數,在快節奏的今天如何從中甄選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特從《宋拓黃度經》《爨龍顏碑》《歐陽詢九成宮碑》《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神策軍碑》《趙佶真書千字文》等歷代楷書名家傳世作品中精心挑選出極品,結集為此本《中華傳世楷書神品》奉獻給您,並以歷史為序展示了楷書的發展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