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弱連結:熟人無用!99%的成功機會都來自路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580413
高永
三采
2018年9月07日
113.00 元
HK$ 90.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6580413
叢書系列:
Trend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Trend
分
類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人脈/處世
同
類
書
推
薦
鬼谷子暗黑操縱術:教你學談判、學謀略、學如何抓住人性弱點。人生、職場不可不知、不可不學
漫畫 從厭世王到人氣王,巧妙收服人心的暗黑心理學【暢銷紀念版】
人際空間心理學
厚黑學經典大全集
厚黑教主李宗吾全傳
內
容
簡
介
為什麼看起來朋友很多,但需要的時候,能用的不到1%?
?
•顛覆人際思維:朋友數≠成功——與一群人吃喝玩樂不如和一個人交流資訊
•善用「弱連結」創造「強價值」——讓陌生人都能為你帶來機運
•經營「弱連結」的30條黃金定律——用最聰明的方式經營最輕鬆的社交
?
能幫助你成功的,其實都是生活中的路人!
?
你越親近熟悉的人,建構了你的強關係與強連結,但同時也局限了你的人際格局;
需要資源、解決難題、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是接觸更優秀的人,
你必須關注的是生活中的「路人」——其他部門的同事、朋友的朋友、從沒見過的網友、多年不見的同學,
那些不會出現在你的連絡人名單上、平時沒有交集,卻可能帶來關鍵機會的「弱連結」!
?
如何經營自己的弱連結?
◆1%法則:1%的人創造內容,10%的人傳播內容,89%的人享受內容。讓自己成為創造與轉發的節點。
◆隨機法則:善待任何人。費盡心機經營的人際關係,比不過一次在社群媒體上偶然的聊天。
◆分別滿足:瞭解個別的需求,分別滿足,而非彼此等價交換。
◆定位法則:在社交中,理性地找到自己的價值坐標,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有哪些可用的人際關係連結。
◆優勢法則:強化自己最擅長的事,擴大自己對別人「有益」之處。
◆金錢定律:金錢是社交中最不重要的位置。賺錢和花錢只是人生過程,你要爭取的是關注與尊重。
◆領域法則:分配時間結識不同領域的人。有沒有認識數以千計的人不重要,有沒有認識數以千計不同領域的人,才是關鍵。
?
未來是「熟人無用」的時代,弱連結將帶領你重新認識「關係」本質、擴大人際格局;你的弱連結越廣,人生舞臺就越大!
?
?
?
?
目
錄
序 資訊時代的社交紅利
?
Part 01有效人際關係--為什麼你真正用到的不到1%
每當需要一份工作和一個好客戶時,我們滿懷期待地翻開通訊錄查找半天,又會眉頭緊鎖地把它放下。這時,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平時勾肩搭背的熟人們反而沒有作用?」
?
•為何你總是不能與機會偶遇
•關係的核心:傳遞的資訊
•弱關係的本質:提供你不知道的資訊
總結:路人往往能給你最佳機會
?
Part 02習慣忽視偶然資訊--為什麼能幫助你的往往是路人
弱關係就像一面神奇的放大鏡,它把每個人身上對於他人的「小價值」無限放大。這些資訊對擁有者而言沒什麼了不起,分享一下不會損失什麼,但對求援者卻可能重如泰山。
?
•「近親」PK「遠鄰」
•如何才能跳出「不信任」的心理誤區?
•人們習慣了忽視「潛在價值」
•弱關係:資訊集合的強傳播
總結:弱連結往往可以帶給我們希望
?
Part 03熟人無用時代--誰會成為你最好的合夥人
熟人的功用將僅限於精神支持和心靈撫慰,人們所有的社交和事業資源都將有賴於那些不怎麼熟的弱關係。意識不到這一點的人,無法理解自己的命運。
?
•資訊時代,強關係無法讓你過得更好
•精英社交關係網=愚昧的封閉
•當你「與世隔絕」,問題就來了
總結:弱連結帶來最好的合夥人
?
Part 04需要人際關係,更需要資訊--如何獲得自己不知道的資訊
在弱關係的1%法則中,1%的使用者在製造內容,10%的使用者傳播內容,剩下89%的使用者輕鬆地享受內容。這使我們能利用這個由弱關係構成的平行分布型資訊網路來快速獲取資訊。
?
•弱關係是資訊傳播的主要路徑
•傳達關注,而不是「轉發」
•好奇心、直覺和個性
總結:弱連結,不需要刻意維護
?
Part 05低成本和高效能--如何快速找到能幫助你的那個人
弱關係的本質不是價值交換,而是資訊交換。在弱關係中,「可交換的資訊」才是價值,而最有價值的資訊,往往就在你覺得最無用的聯絡人那裡。
?
•你最無用的連結,可能最有價值
•制訂社交聯絡的「細節策略」
•最大的誤區是「口才決定一切」
總結:從尋找樞紐到充當樞紐
?
Part 06挖掘需求交集--如何構建弱關係資訊網
需求是所有關係的基礎。沒有需求,就沒有社交。我們在篩選弱關係與建立弱連結時,要耐心而充分地思考自己與別人有哪些需求,這些需求之間有沒有交集。
?
•開發互聯網的弱關係寶庫
•利用互聯網技術精確傳達資訊
•創造「流動性」的弱連結
總結:挖掘自己與別人的「需求交集」
?
Part 07弱關係實踐指南--如何快速擴大人際關係價值鏈
培養一個最擅長的技能,但你的技能和本領必須是有人需要的。需要就是市場。如果沒有這個市場,你多麼努力地工作,熱情地追求理想,都無關緊要;你的本領再大,可能也沒人理會你。
?
•借助強關係,拓展弱連結的規模
•組合「拼圖碎片」,發揮「競爭力」
•不高估金錢的作用
•「分別滿足」,而不是「等價滿足」
總結:弱連結的隨機法則
?
Part 08弱關係中的行銷學--資訊時代,如何引爆社交強能量
行銷中的弱關係與我們之間並不是等價的利益交換,而是超值的利益回報。沒有商業連結時,弱關係或許什麼也不是,但當商業連結發生時,我們從中收穫的回報將是無比驚人的。
?
•弱連結推動「口碑效應」
•如何用弱連結擴大行銷網路
•弱關係中的「強市場」
總結:用弱關係構建最佳商業模式
?
附錄
經營「弱連結」的30條黃金定律
?
?
?
?
序
序Preface
資訊時代的社交紅利
?
在可見的未來,「關係」仍然是一門重要的資訊傳播學。當然,關係不僅是機會和資訊的流動,它還代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努力。人們在因為關係而成功的同時也產生一些困惑:什麼樣的關係是有益的?我該如何投資,又該怎樣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多少年來,人們對關係的理解驚人地一致。有一句話始終很受大眾的推崇:「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 you know),而是在於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認識的人越多,好像就離成功越近。為了成功,每個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經營社交,認識更多的人,並把這些人納入自己的關係網,精心維護。
本書會用事實告訴你: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因為自己擁有許多高層次的強關係而獲得了可預見的成功。也許互相瞭解和來往頻繁的強關係可以為你搭建一個奮鬥的基礎,提供充分的資訊、經驗和資金,但它同時也會給你的未來限定一個邊界。而真正決定我們命運的,恰恰是邊界外的機會。
一九七三年,著名社會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發表了論文〈弱關係的力量〉。他針對居住在波士頓近郊的經理、技術人員和其他的專業人才如何找工作,進行了細緻的研究。透過訪問發現,在100個人之中有54個人的工作是透過個人關係找到的,而非徵人廣告。毫無疑問,這個結果向我們表明了關係是如此重要!沒人會否定這個結論,但格蘭諾維特說:「事實遠非如此!」
人們都認為關係比履履歷更有價值,特別是當兩份履履歷沒什麼明顯差距時,有關係的人在競爭中的優勢更加明顯。但格蘭諾維特在調查中發現,真正發揮作用的關係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經常見面、彼此熟悉的「強關係」,而是平時很少聯絡的「弱關係」,即所謂的「路人甲」。在依靠關係找到工作的群體中,只有16.7%的人能經常見到工作的介紹人,他們每週見兩次面;55.6%的人只能和介紹人偶爾見一面,另外27.8%的人,甚至一年都見不到介紹人一次。就是這些相對陌生的關係,幫助他們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在這裡,「靠什麼關係」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格蘭諾維特因此得出結論:「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他們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也許是不怎麼聯絡的老同學、老同事、某次聚會有一面之緣的人,甚至是你根本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不在你現在的社交網內,但他們卻在某些重要時刻對你提供了關鍵的幫助。」
他關注的是在求職過程的起點上,關係所發揮的作用:「人們如何獲得工作資訊,特別是優質工作的寶貴機遇?」研究事實表明,由平時極為密切的家人、好友組成的強關係,此時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他們未能在這時提供更多的資訊。反倒是那些由很久沒有來往的前同事、同學或者有數面之緣的人組成的弱關係——人們社交網中的邊緣關係給了重要的線索。
格蘭諾維特的觀點對後來的就業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社交理念。每個人都有需要一份好工作的時候,為何平日精心維護的強關係在這麼重要的時刻失效了?這是因為在由強關係構成的社交網中,人和人的相似度較高,收入、階層、視野和想法都是很接近的,很可能每天都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彼此擁有的資訊是重複的,傳播的範圍也受到社交網的局限。你不知道哪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往往也不清楚。
弱關係則不同。由於弱關係通常是你固有的社交網之外或處於邊緣位置的人,他們能夠為你提供新鮮的資訊,你們之間的連結經過了比較長的社會距離——也許會有數個樞紐和中間人,把不同的社交網連接起來,為你打開了一扇連接外面世界的通道,你就能獲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包括某個高薪酬的職位。或許碰巧對方有一個朋友就是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
透過對求職——這件極其普遍之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弱關係的一些基本特點:
1.相對於強關係,弱關係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最熟絡的人,他不在我們親朋好友的名錄上,你也不會記得他的生日,聯絡強度很低。
2.相對於強關係,弱關係是我們人生中更為關鍵的力量,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稀缺資源和實用資訊。他不是熟人,和你不親近,卻是一個合適的人。
?
【從強關係到弱關係】
亞伯特-拉茲洛•巴拉巴西(Albert-Laszlo Barabasi)是《連結:網路新科學》(Linked: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一書的作者,他對人際網路的特點進行了研究。亞伯特認為,人們的社會關係網路是一種符合冪律分布的網路——他稱之為「無尺度網路」。
他說:「互聯網、細胞內的蛋白質連結、人和人之間的性關係、細胞內新陳代謝網路等都是無尺度網路。」無尺度網路突破了強關係,使一個人作為「中心點」可以隨時連結到任何地方。在亞伯特的無尺度關係模型中,無限的弱關係戰勝了有限的強關係。
亞伯特認為,這個關係網絡呈現出5個特徵:
1.六度分隔理論
任何2個不認識的人之間都可以建立聯繫,最多只需經過6個人的傳遞。
2.中心點和輻射式連接
我們作為這個網路的中心點,對外分別擁有強連接和弱連接兩種形式;前者屬於近中心區的強關係,後者是邊緣區域的弱關係。
3.符合冪律分布原則:80 / 20法則
即二八法則:關係網絡中20%的節點建立了整個網路80%的連接,其他80%的節點占有了20%的連接。
4.強者愈強(富者愈富)
亞伯特的無尺度網路對於「優先原則」和「增長原則」給予無限制滿足,越早加入網路的連接,增長就越快。當你擁有更多的連接節點時,就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連接,進而無限擴容下去。顯然,這是有邊界的強關係社交網做不到的。
5.勝者通吃
在第四特徵的推動下,一個優秀的節點必然能夠脫穎而出(擁有最強的弱關係庫的人),占有和支配最多的資源,達到勝者通吃的效果。
哈佛大學的人際關係學教授傑•普利對我說:「越是簡單的思想,影響就越深遠,傳遞和輻射也就越快,現實作用也就越強大。」作為對格蘭諾維特思想的補充和延伸,亞伯特的無尺度網路理論出版後沒幾年,就被超過兩千五百篇論文引用過。這充分體現了弱連接的理論,透過本書,亞伯特與兩千多名學者建立了弱關係,雖然他們可能沒有見過面。
從強關係到弱關係,我們跨越的是傳統熟人社會的邊界束縛,擺脫的是階層的限制,跳出自己固有的社交網;重視弱關係的拓展,擁有的便是機會無限的世界。弱關係的關鍵不在於你擁有多麼高品質的社交網,也不在於你處於何種等級的階層,而是你能夠接觸和連接多少這個社交網之外的人。
?
太熟沒用?至少有些研究得出的資料證實了這一現象。二O一O年,3個美國人做了一項「電話通訊調查」,他們獲得了二OO五年八月份英國整個電話通訊記錄,這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透過電話通訊,可以構建一個可見的社交網路,再結合每個電話連接區域的經濟狀況,他們從這些資料中發現,經濟收入越高的地區,其社交交往(電話聯絡)的多樣性就越明顯。
越是富人,就越容易跟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的人聯絡。收入較差的地區和群體的聯絡特徵則比較單一,固定在一個「穩定的社交網」內。富人認識的人比窮人多,但他們並不只是認識富人。
通話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富人打電話的時間短,窮人打電話的時間長。當然這是相對而言,但平均值顯示了這一特徵。富人喜歡跟各種人聯繫,不過,大多數都是弱連結。
這個結果產生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因為富人的財富、地位才使他們獲得了連結的多樣性,還是連結的多樣性幫助他們創造了財富和地位呢?就像哈佛大學的學生向我詢問的:「我們的社交網路與財富的關係是什麼?」我經常聽到類似的困惑,還有對自己缺乏過硬的強關係的抱怨。
人們在仰望成功時閃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諸如對「沒有親戚、貴人幫幫我」的失望和沮喪。但是事實已經冷漠地告訴你,我們所認識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是強關係,真正依靠強關係來取得事業突破的人只是少數。
如果你讓自己所認識的每一個人提供一個工作資訊,有極大的概率會產生這個結果:所有的強關係提供的資訊都是你早就知道的,只有某個弱關係提供的資訊是你不知道的,而且它最有用。我建議你做一次這個實驗,它會用結果告訴你,並且幫助你理解什麼是弱關係。
因此,我們在本書中探討的並不只是如何拓展關係,弱關係理論的本質不是「人際公關學」,而是「資訊傳遞學」。透過本書,我們要學習和掌握最有效率的交流,特別是跟那些自己並不熟悉的連絡人。
【本書為誰而寫】
現在,我們生活中大量地使用手機,每個人都是互聯網社交中的一個活躍分子。透過網路,我們可以連結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個陌生人,並透過這種方式加固自己的強關係。但在大多數時候,我們仍然沒有意識到弱關係所攜帶的高價值資訊。人們的雙腳邁進了以弱連結為主的資訊社會,大腦卻繼續停留在熟人社會。
在本書中,我希望與讀者一起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的人際關係——從熟人社會跳出來,關注那些隱藏在身邊卻又被忽視許久的關係。他們在你的生活中出現得不是那麼頻繁,但卻十分重要。
究竟是哪些人在人生的關鍵點改變了你的前進方向?弱關係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職業選擇、生意的發展和情感生活?透過本書,你會找到答案。我們不僅能從中重新認識關係的本質,還能拓寬自己的人際視野,掌握新的、強大的資訊管道。
?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