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近十多年來,實務見解似乎有逐漸接受多數學說見解所採行之「犯罪支配理論」的趨勢,實務與理論之間也因此增添了一些共識。嚴格來說,我國學說見解支持的理論模式,一方面多是沿襲德國學者Claus Roxin所修正發展的觀點,另一方面,在方法論上則是聚焦在正犯與共犯的區分。也就是說,犯罪支配作為證立正犯資格的基礎。然而,除了正犯資格的問題之外,若是從歸責理論的歷史進程來看,我們觀察到犯罪支配應可發展為正犯之(客觀)不法歸責的實質準據,而共犯性的犯罪參與則是保有自己獨特的不法歸責結構。筆者在本論文集中針對這些議題提出了初步的理論嘗試,也算是為自己未來的犯罪參與研究指引出一條道路。為了忠實記錄筆者的思考軌跡,二版的修訂僅增補部分文章中的引註、刑法第339條之4第2款結夥詐欺的立法評析,以及文字潤飾等。
再次由衷地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支持,使本論文集得以有機會繼續再版。
?
古承宗
筆于台南
2018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