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1199
吳建昌,李舒中,林桂卉,林淑蓉,洪晨碩,陳嘉新,曾凡慈,湯家碩,黃嬡齡,楊添圍,蔡友月
聯經出版公司
2018年7月05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570851199
  • 叢書系列: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
  • 規格:平裝 / 576頁 / 25k正
    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


  •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精神醫學的標準化診斷系統,如何移植到台灣本土脈絡?

    透過台灣「不正常的人」迂迴反覆的生命歷程,折射出精神醫學何種特殊樣貌?

    精神醫學如何鑲嵌於國家、司法與醫療體制,

    在台灣現代性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帶著歷史視野回應現代精神醫學,

    與在地社會文化的匯聚、揉合與衝突?



      精神醫學作為一種現代性治理,可以從知識、規訓的主體、制度、學科專業與機構等五個面向來理解。本書分別以「正常與不正常的判定」、「病人主體性經驗」、「精神醫學與國家制度」、「精神醫學、法律與治理」、「全控機構與治療性社區」等五個主題單元,透過兒童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失智症、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離島原住民的精神失序、自殺防治政策、愛滋減害政策、司法精神醫學乃至於龍發堂與花蓮玉里榮民醫院等豐富精采的案例,在一個去西方中心、另類 與多元現代性的反思架構,深入剖析台灣精神醫學未來的可能發展。



      作者群更涵蓋社會學、人類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社會福利、司法與犯罪學等學者,其中也包括具有人文社會科學訓練的精神醫療專業人員,全書帶入跨學科、跨領域「方法學上的多元主義」與「不具共識的合作」,思考全球化下台灣本土精神醫學面對專業化、醫療化、生物醫療化的各種挑戰,透過各種異質主體經驗與被噤聲的病人敘事,反省現代精神醫學中逐漸模糊、失焦的病人圖像,展現出人文社會科學對這個領域理論化、方法與新視野的集體努力。

    ?


     





    中研院人文講座叢書總序

    推薦序一 因「正常」與「不正常」而堅定的心靈劉士永

    推薦序二 從批判到協商的迂迴路傅大為

    各方推薦



    導讀 不正常的人?精神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界、交流與反思�蔡友月、陳嘉新

    一、反思台灣精神醫學的時代定位

    二、台灣經驗現象的累積與發展

    三、理論化、方法與新視野

    四、未竟之業與未及之事



    第一單元 正常與不正常的判定

    邊界模糊的診斷──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臨床實作�曾凡慈

    一、前言

    二、精神醫學診斷、AD/HD爭議與臨床實作

    三、研究方法

    四、AD/HD的病理實體及曖昧性

    五、邊界上的臨床實作

    六、結論:協商精神醫療的能力與限制



    跨越診間的失智診斷與照顧工作�洪晨碩

    一、前言

    二、資料與方法

    三、失智診斷的移入之旅

    四、就醫前:問題─觀察─詮釋

    五、就醫後:重視測驗工具的失智照顧模式

    六、結論:走入歷史與生活的跨域診斷實作



    第二單元 病人主體性經驗

    身體、意象與變異的自我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體經驗�林淑蓉

    一、前言

    二、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文化:從臨床現象到意義的建構

    三、身體、自我與主體性

    四、身體、感官經驗與變異的自我感

    五、結論:帶入文化精神醫療的視野



    妄想、主體性與精神病房──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的臨床民族誌研究�李舒中

    一、前言

    二、妄想症狀與臨床民族誌作為一種方法

    三、重現臨床「個案」建構中被忽略的主體

    四、結論:當代精神病人主體與精神醫療治理



    第三單元 精神醫學與國家制度

    聆聽混亂敘事──達悟族精神失序者與國家偏遠醫療治理�蔡友月

    一、前言

    二、遵�不遵醫囑:帶入混亂敘事的分析取徑

    三、國家理性治理的基本困境:邊緣原住民社會的精神醫療現實

    四、遵從或抗拒?以病人意義為中心的敘事

    五、結論:走向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精神醫學



    減害政策與「官方」的組成�陳嘉新

    一、前言

    二、政策境況的紮根分析

    三、愛滋碰上用藥者:治療藥物選擇、部會協調、專家角色

    四、官方作為一種拼裝體

    五、結論:拼裝體作為啟發性概念



    拼裝醫療化──台灣精神醫學的自殺防治論述與實作�林桂卉

    一、前言

    二、全國性自殺防治計畫

    三、從臨床實作到擬定政策的精神醫學專業

    四、結論:因地制宜的拼裝醫療化



    第四單元 精神醫學、法律與治理

    精神鑑定、治療介入與國家犯罪治理�楊添圍

    一、前言

    二、精神鑑定與精神疾病犯罪者的犯罪治理

    三、二十世紀晚期的精神醫療

    四、特殊群體的醫療或治療介入:家庭暴力、性侵害與藥癮防治

    五、結論:彈性與選擇性的犯罪治理



    神經精神醫學、民事能力與治理──以失智症患者為例�吳建昌

    一、前言

    二、民事能力制度:行為能力與意思能力

    三、失智症、民事能力與神經精神醫學

    四、神經精神醫學、失智、民事能力與國家社會治理

    五、結論:神經精神醫學、失智與民事能力──從公民認識論出發



    第五單元 全控機構與治療性社區

    龍發堂與台灣現代精神醫療,1980-1990�湯家碩

    一、前言

    二、現代精神醫療體系的擴張與療養機構的管理

    三、文榮光醫師的龍發堂研究:科學活動與社會債

    四、龍發堂機構形象的塑造與管理化

    五、走進機構:信徒、家屬與院民的生活世界

    六、結論:非典型�非現代精神疾病治療模式的社會意義



    治療性社區玉里模式的在地實踐�黃嬡齡

    一、為什麼選在玉里照顧精神病患

    二、「三個層次治療性社區」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與材料

    四、兩位病友的生命敘事

    五、治療性社區與生命敘事的交織

    六、結論:超越正常與不正常



    索引

    作者簡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