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小說史略匯編釋評(2版)

中國小說史略匯編釋評(2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91768
魯迅,周錫山
五南
2018年6月28日
217.00  元
HK$ 206.15  






ISBN:9789571191768
  • 叢書系列:經典名著文庫
  • 規格:平裝 / 6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經典名著文庫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魯迅被公認為20世紀中國新文學的開山祖,他的主要貢獻是理論研究、小說創作和雜文創作。他的理論著作和小說創作都是短篇作品,只有《中國小說史略》是個例外,這是他全部著作中唯一的長篇學術專著,也是他全部著作中的唯一長篇作品。



      此書原為魯迅先生1920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後經修訂增補,由北京大學新潮社於1923和1924年分上下兩冊出版,成為中國小說史學科的開創之作。



      本書釋評者在文本上加入將學術界的已有成果作解讀,分析,評論及作注釋,並附錄《中國小說史略》的相關文章、有關中國小說史的研究文章和重要資料,全部收齊匯編,是魯迅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集大成著作。

    ?


     





    前言(周錫山)

    再版前言(周錫山)

    ?

    題記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對於小說之著錄及論述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第三篇 《漢書.藝文誌》所載小說

    第四篇 今所見漢人小說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下)

    第七篇 《世說新語》與其前後

    第八篇 唐之傳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傳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話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擬話本

    第十四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傳來之講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說(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說(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說(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說(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說(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擬宋人小說及後來選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擬晉小說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諷刺小說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狹邪小說

    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譴責小說

    ?

    後記

    ?

    附錄1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

    第一講從神話到神仙傳

    第二講六朝時之志怪與志人

    第三講唐之傳奇文

    第四講宋人之“說話”及其影響

    第五講明小說之兩大主潮

    第六講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

    ?

    附錄2小說史大略

    史家對於小說之論錄(小說史大略一)

    神話與傳說(小說史大略二)

    漢藝文志所錄之小說(小說史大略三)

    今所見漢小說(小說史大略四)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小說史大略五)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下)(小說史大略六)

    世說新語與其前後(小說史大略七)

    唐傳奇體傳記(上)(小說史大略八)

    唐傳奇體傳記(下)(小說史大略九)

    宋人之話本(小說史大略十)

    元明傳來之歷史演義(小說史大略十一)

    明之歷史的神異小說(小說史大略十二)

    明之人情小說(小說史大略十三)

    清之人情小說(小說史大略十四)

    清之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史大略十五)

    清之狹邪小說(小說史大略十六)

    清之譴責小說(小說史大略十七)

    ?

    附錄3《中國小說史略》的有關文章

    中國小說史略再版附識(《集外集拾遺補編》)

    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譯本序(《且介亭雜文二集》)

    關於《三藏取經記》等(《華蓋集續編》)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二心集》)

    柳無忌來信按語(《集外集拾遺補編》)

    ?

    附錄4有關中國小說史的文章

    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學有怎樣的區別(《且介亭雜文二集》)

    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

    《古小說鉤沉》序(《古籍序跋集》)

    《小說舊聞鈔》序(《古籍序跋集》)

    《小說舊聞鈔》再版序言(《古籍序跋集》)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

    《唐宋傳奇集》序例

    《遊仙窟》序言(《集外集拾遺》)

    《絳洞花主》小引(《集外集拾遺補編》)

    《何典》題記(《集外集拾遺》)

    望勿糾正(《熱風》)

    流氓的變遷(《三閑記》)

    談金聖歎(《南腔北調集》)

    言論自由的界限(《偽自由書》)

    書苑折枝(《集外集拾遺補編》)

    書苑折枝(二)(《集外集拾遺補編》)

    書苑折枝(三)(《集外集拾遺補編》)

    ?

    附錄5中國小說研究資料

    破《唐人說薈》(《集外集拾遺補編》)

    關於小說目錄兩件(《集外集拾遺補編》)

    《古小說目錄》兩件

    題《淞隱漫錄》(《集外集拾遺補編》)

    題《淞隱續錄》殘本(《集外集拾遺補編》)

    ?

    魯迅年表

    ?









      本書初版本名為《中國小說史略》釋評本,今改名《〈中國小說史略〉彙編釋評》,是因為增補了《中國小說史略》最早的初版本《小說史大略》和魯迅有關《中國小說史略》和小說史、古代小說的所有文章。這些內容,初版本原也已經收入,當時因超過了規定的篇幅,所以全部刪除。



      本書是《中國小說史略》唯一有詳盡注釋和解讀的釋評本,並力求學術性、知識性和可讀性的結合。由於上海文化出版社初版責編黃慧鳴老師極其認真和細心的審閱和校對,更因她的古典文學專業水準過硬,我雖未修改清樣,而印出之書,編校品質上乘。故而初版伊始,即受到好評和歡迎。



      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網當時評價此書:“此次推出的《中國小說史略》釋評本,為嚴肅的學術著作提供了一個既有學術分量,又能消除閱讀障礙的相對輕鬆的閱讀版本。除魯迅原著外,‘注釋’和‘解讀’兩個板塊,對原著提及的作品、作家、創作事宜等作了詳盡的考證和旁注,甚至指出魯迅原作的不足和錯誤,其中不乏釋評者在可靠材料支撐下的大膽創新的觀點,為讀者讀懂和更進一步理解原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穿插的一些逸事、評點,也增加了閱讀趣味。”



      當時《文匯讀書週報》和《揚子晚報》等多家著名媒體作了出版報導,並評論說:“編著者周錫山較前人對魯迅先生的作品進行更為準確、全面的詮釋,提出了對權威的質疑和新見解,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文中涉及大量典故及名人逸事,全書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藏書報》發表洪光榮《中國小說史略的兩種注釋本》對比趙景深師的《中國小說史略旁證》和拙著,並評論拙著說:“全書於原文之後,只列‘注釋’與‘解讀’兩項內容:前者的工作對象,00《中國小說史略》彙編釋評再版前言00從地名、書名、人名、官名到歷代紀元及成語、術語和語詞典故,幾乎無微不至;而後者的行文,亦從源到流,由面到點,將每一篇正文中所提到的作品,分析得有條有理,進而與‘注釋’中所提到某一作品的解說遙相呼應,且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有時,著者還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將有關作品在某一時期或某一方面曾經產生的爭議加以羅列和論述,並盡力避免傳統上的‘為尊者諱’,而相當客觀、公正和深入。”此後,有的讀者在網上讚譽此書“有評注,對以後教學會有幫助”,有的讀者在網上熱情推薦此書,有的讀者如“向雪而歸”在自己的博客中表達閱讀此書的愉悅。北京書友網發表一位讀者的評論說:“好,裝幀精美,注釋詳細。”也有一位熱心的讀者在網上對本書一個注釋提出誠懇的批評意見(本書收入了這條意見,供讀者參考)。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國語言文化中心等高校機構將此書列入有關專業學生的學習書目中。搜狗網等以本書為依據回答讀者的提問等。臺灣省專門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的著名出版機構——臺北:五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本書的豎排繁體字本。



      《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在北京大學講課的名牌課程的自編教材,又是他建立中國小說史學科的創始之作,和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又名《宋元戲曲史》)並列為20世紀文藝史著的雙璧,名聲卓著。



      魯迅當年在北京大學開設“中國小說史”課時,據聽講者回憶,聽課者坐滿了教室,甚至在教室外也擠滿了旁聽者,盛況空前,氣氛熱烈。他的紹興官話,照理是難以聽懂的,但學生們依然歡迎,還反映強烈,我感到他的幽默風趣肯定起了作用。果然,有關的回憶文章說:《中國小說史略》雖是授課的講義,魯迅卻不照本宣科。魏建功回憶說:“他講授的小說史,是非常受歡迎的。他講話真有高度的語言藝術,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出現兩種情況,學生回答的是普通話,他自己講話時,卻帶著濃重的紹興方言。他一個音節又一個音節的吐字,是那麼安詳,是那麼蒼勁。他講話的樣子,使大家十分親切,有時話音剛落,引起一堂皆笑,他卻鎮靜自如,這是他使用語言藝術的效果吧!”(《憶二十年代的魯迅先生》)倪墨炎描述許廣平1923年聽魯迅授講《史略》的情景道:“當他以濃重的浙江紹興口音的‘藍青官話’開始講課以後,全教室卻肅靜無聲了。從不知道的知識,經他娓娓道來,把大家緊緊地吸引住了。而他常常在講義外,講一些例子,而在關鍵之處,他又喜歡幽默地畫龍點睛似的一點,引發全教室一片笑聲。正聽得入神,下課的鐘聲響了。同學們都感到這一堂課,時間特別地短。”(《魯迅與許廣平》)魯迅自己也說:“只是呆板的解釋本文,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講《中國小說史略》,東拉西扯,總是要連帶討論些問題的。”(許欽文《跟魯迅先生學小說的第一點》,1947年2月1日上海《青年界》月刊第2卷第2期)討論些什麼問題呢?馮至說:“那門課名義上是‘中國小說史’,實際講的是歷史的觀察,對社會的批判,對文藝理論的探索。”(《笑談虎尾記猶新》)那麼這三者的比例是如何呢?近又有人介紹聽課者的回憶:“魯迅的小說史我倒不曾缺過課,實際他在課堂上同林公鐸犯了同樣的毛病,批評時事多於就書本的正面發揮,而其引人入勝則在其詼諧。”(眉睫《許君遠的北大記憶》,《中華讀書報》2008年9月17日)原來幽默和詼諧有時是結合時事評論來發揮的,講的是這種淺顯而當時青年又熟悉並有興趣的時事內容,故而容易吸引青年;如果專講古代小說,聽者就費勁吃力了,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以我在學校的學習經驗,和我在高校講課、開講座的體會,感到:有本事的教授必須要在課程規定的時間內,盡力提供本課程的完整全面的核心知識和學問,但要善於將枯燥艱深的內容,講得明白易懂;同時要善於旁徵博引,包括介紹當代學者的最新成果,舉例精彩豐富,語言不乏生動、幽默,但無不圍繞課題的中心,緊扣講課內容,沒有廢話、不“開無軌電車(離題萬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甚至大開眼界,並能使其中優秀者能夠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這才是優秀的大學教師。



      我認為魯迅的中國小說史課這種“開無軌電車”的“毛病”,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這種講課作風絕對不應提倡,而這位許君遠先生的回憶和評論即充溢著對魯迅的批評和寬容。其之所以能夠寬容的原因是魯迅有自編的精彩教材,即這部《中國小說史略》,在課後以講義的形式發給學生,彌補了課堂教育的缺陷。這個優勢,不僅彌補了聽課者的遺憾(當然,如果上課再緊扣教材就完美了),還澤被後世,使“餘生也晚”而不及聽他講課和沒有機會上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的人,通過認真讀這本教材,也可以學習這門課程。



      本書這次增訂再版,對初版的內容沒有任何修改,只給原來的解讀作了增補,還補寫了《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的解讀;增加了附錄的內容,收齊了魯迅關於中國小說史和古代小說的全部成果,便於讀者和學者學習和研究。因篇幅所限,新增的附錄,不再做注,而且其中的知識點都有關中國古代小說,前面正文中已多有注釋,也不必再做注釋,但仍有解讀,並將必要的簡注在解讀中表述,以便青年讀者閱讀並供學者參考。



      本書解讀的增補5年前業已完成,今因楊柏偉先生的美意,改由上海書店出版社以高規格的標準出版,謹致謝忱!魯迅生前出版的諸集皆是普通平裝本,他看到精裝的《中國小說史略》日譯本,極感欣喜。如果他在地下有知,獲悉此書以精裝本精印,一定更為歡欣。



      不當之處,歡迎讀者和學者繼續指出。


    周錫山

    2014年6月2日於上海靜安九思齋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小說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