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983514
?東真理子
許曉平
天下雜誌
2018年6月27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3983514
  • 叢書系列:生活美學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生活美學


  • 心理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 家庭/親子關係

















    親子互相做出最大的付出,

    就能產生有品格的親子關係。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是身為日本知名作家、評論家、教育家,並曾經歷任政府要職的?東真理子女士,繼日本熱賣超過300萬冊的《女性的品格》後,以「現代親子關係」為題推出的另一力作。書中針對少子化、小家庭化、雙薪家庭造成現代親子關係的影響,以六十六個具體例子進行說明,並且闡釋現代社會中,身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幼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的子女相處,培養雙方應有的「品格」。



      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父母親,但要成為好的父母親,並非易事。



      我們對父母親的期待是什麼?近年來,我們期待父母親的職責,有了相當大的變化。養兒育女會反映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等於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如何生活?」現在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培育孩子成為具備「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品格,面對人生的人。為了讓社會有更多有品格的人,父母親必須先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什麼是品格,孩子不會照著父母親的想法長大。孩子不能選擇父母,讓孩子身心都健康、成為能獨立的社會一份子,建立自己的家庭,形成愛人與被愛的人際關係。



      我認為從親子互相做出最大的付出,或能產生有品格的親子關係。



      親子的關係,在社會逐漸高齡化之中,歷經不同的階段。我們不得不面對──從傾全力把幼兒養育得健康的時期、培育孩子形成寬容之心、人格的時期、應該學會面對社會的禮儀、技能的時期、自己發現能力與個性、並加以磨練的時期,然後是「以對待大人的方式」與長成大人的孩子相處的時期,衰老的父母親需要子女扶助的時期。我們必須考慮在每一個時期,我們該如何對應、相處、互相扶持,如何形成新的親子關係。



      另一方面,社會日益高齡化,長大成人的孩子要如何與父母親相處?老年之後需要看護的上一代該如何與子女相處?都是新的課題。父母親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彼此相處需要什麼?讓我們一同思考吧!



      親子關係,是一門永不過氣的學問,不論在哪個年代,為人父母、養兒育女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課題,而一個安定、安全、安樂的社會,便是由一個個擁有良好品格教育的家庭所組合而成。每個人都必須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因此家庭教育可謂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以良善的體貼的品格與社會相處,不僅有利於個人的生活,更能影響社會大眾,即便是現在,小至家長面對服務生的惡劣態度,大至社會駭人家庭案件,這些在我們的新聞中也未曾少過,可見台灣社會對於父母的期待,另外,也顯現出家庭品格教育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父母親建立起自己的品格,給孩子最好的榜樣,帶給孩子一個更美好的家庭親子關係與未來。



    親子教育作家陳之華真心推薦



      作者在書中,將培養孩子人生重要特質的道理,化成,淺白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讀來讓人沒有說教的意味,而有種春風化雨的舒適。相信讀者和我一樣,在吸收內容的知性之時,也會被作者的人性感動。

      願讀者都能因本書而提升為人父母所需的知性和感性。-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現為心理與諮商系退休教授曾瑞真



      作者在書中提到作為父母親自己必須成為典範,才能期待孩子們學習效仿。可是,大環境的改變、小家庭的生態,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營造給孩們的學習環。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自己展現生活品格,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我們一同經營我們的家庭生活。-前台灣嬌生公司總經理張振亞



      這是一本無論何種年齡、性別、職業的讀者,只要有機會走入家庭,都不應錯過的經典好書。-身心科醫師、馬大元診所負責人馬大元



    ?


     





    推薦序??? 父母要留給孩子的勇氣和合作? 曾端真

    推薦序??? 還記得我們是怎麼長大的嗎??? 張振亞

    推薦序??? 養兒育女,是人生的二次成長!? 馬大元.

    ?

    卷頭語───兒女培育父母親??

    ?

    第一章 孕育生命

    從打招呼做起 ?????

    不讓孩子哭了有糖吃?

    不討孩子歡心 ?????

    珍惜萬物 ?????

    全家一起用餐 ?????

    保持清潔的習慣 ?

    父親是家庭的共同經營者 ?

    儘早不用幼兒字眼 ?????

    率直的孩子會成長 ?????

    一起唱歌、一起閱讀 ?

    親子樂於自然中 ?

    ?

    第二章 培養禮節

    適當的責罵方法 ?

    鞠躬行禮 ?????

    讓孩子幫忙做事 ?

    搭乘交通工具時,不要坐下來

    學會「江戶禮儀」??????? ???

    個性與社會規範 ?

    邀請客人來訪 ?????

    環保的生活習慣 ?

    養成生活好習慣 ?

    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

    ??

    第三章 培養人性

    一定遵守約定 ?????

    不要說壞話????

    不鄙視他人????

    保持適當的謙虛 ?

    父母親不要打馬虎眼 ?

    讓孩子有自信 ?????

    談談自己的職業 ?

    說正確的國語

    培養負責任的孩子???????

    「父母親自立」的準備 ?????

    父親的育兒 ?

    ?

    第四章 與學校往來之道??

    教育與老師 ?

    學習吵架的規則 ?

    培養不欺負別人的孩子 ?????

    母親之間的往來 ?

    孩子學校的活動 ?

    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 ?

    學習不要勉強 ?????

    考試年齡低齡化 ?

    當孩子有了問題 ?

    學習團隊精神 ?????

    ?

    第五章 面對十歲左右的孩子

    從義工活動中學習 ?????

    家庭寄宿之道 ?????

    孩子的交友 ? ?

    保護自己的智慧 ?

    防止家庭犯罪 ?????

    讓孩子累積金錢的經驗 ?????

    孩子的升學 ?

    有關選擇職業 ?????

    敬宗愛祖 ?????

    ?

    第六章 如何面對資訊 ???

    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 ?????

    看報章雜誌 ?

    面對資訊產品 ????? ?????

    孩子的房間不需要電視 ?????

    給家人寫信、打電話、寫電子郵件 ?

    ?

    第七章 架構成熟的親子關係

    不讓孩子成為單身寄生蟲?

    強忍靜觀孩子的挫折 ? ?

    當孩子結婚時 ?????

    與孩子配偶相處 ?????

    關於金錢和財產?

    父母親的看護 ?????

    不給孩子添麻煩 ?

    遺囑的品格 ?

    傳遞社會的DNA ???????

    把感謝的心情用語言表達出來???

    ?

    結語─────形成新的親子關係?





    卷頭語



    兒女培育父母親




      有些女性考慮到,生了孩子就不能過跟以前一樣的生活、不能兼顧工作,所以硬是選擇不生孩子。



      有了孩子,因為行動自由受限、花費增加等,的確有相當多的負擔。然而,有了孩子的喜悅、養育孩子的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自願放棄這樣的喜悅,實在太可惜了。當然,不少人因為個人因素,無法懷孕生子,實不能強人所難,不過,我還是衷心期望世人能多多生育下一代。更而況,養育孩子父母親本身也會有所成長。



      有些女性認為現在太忙了沒辦法養孩子,或想等到條件都配合好了再來生孩子。不過我想,永遠不會有條件都配合的時期。就算條件沒有完全配合好,還是先跨出一步試試看吧!跨出一步,路自開通。日子會在你一心一意養兒育女的當中度過,不知不覺地兒女一點一滴地長大,你會意外地發現自己想像不到的能力。同時,一定會碰到幫助你的「救命恩人」。數百萬年來,人類代代相傳,一定是由無數一心一意養兒育女的父母親, 所傳承下來的。



      有一首源實朝的短歌。(實際上,據說他本人由於置身於權力鬥爭的糾紛中,無法自然地接受父母親的親情):



      觀乎父母親對子女之慈愛,即便無語之萬獸,亦讓人惻隱之心



      即使是動物,不,連植物都活在「想擁有自己的兒女、繁衍自己的子孫、保存自己的種苗」,這種自然法則之中。可以說,父母疼愛孩子、養育孩子是一種本能。換另一種觀點,就是如果沒有好好地養育下一代、留下後代的物種就會滅絕於世。



      不過,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只要愛孩子、把孩子養大就可以了。過份保護、驕縱、寵壞了孩子,對誰都沒好處。日本社會少子化進展急速,不但下一代的人口減少,連品質都讓人感覺開始劣化。軟弱、凡事以自我為主的孩子,對自己或周圍的他人都是一種不幸。



      我作為母親,還有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是我認為,為了讓社會有更多有品格的人,父母親必須先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什麼是品格。



      養兒育女會反映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



      等於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如何生活?」



      父母親對子女有許多不同的期待,不過最大公約數應該是--長大自立,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結婚有著美滿的家庭,有兒有女。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日益高齡化,長大成人的孩子要如何與父母親相處?老年之後需要看護的上一代該如何與子女相處?都是新的課題。父母親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彼此相處需要什麼?讓我們一同思考吧!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