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陽醫學
|
|
|
|
|
|
9789869562775 | |
|
|
|
方幸賓,凌煙 | |
|
|
|
春暉出版社 | |
|
|
|
2018年7月01日
| |
|
|
|
83.00 元
| |
|
|
|
HK$ 66.4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9869562775規格:平裝 / 230頁 / 13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
|
分 類
|
醫療保健 > 中醫 > 中醫療法 > 其他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解開《黃帝內經》失傳的醫理,突破現代傳統中醫的困境
?
陰陽醫學是一門以中醫三陰三陽六氣循環為基礎,配合《黃帝內經》的陰陽理論,發展出一套突破傳統的經脈醫學。陰陽理論是自古中醫發展的起源,天地各有三陰(太陰、厥陰、少陰)與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六氣上下相通,人居其中,亦以三陰三陽六氣化十二經與天地之氣相通,陰陽若平衡,臟腑則氣血通暢功能正常,陰陽若失去平衡,人體則百病叢生。
本書徹底解開《黃帝內經》失傳的醫理,將人體十二經依六氣陰陽上下相通與五行陰陽左右相通的醫理架構,分成「四經一體」的三個系統,五行也分陰陽兩個系統合十二臟腑經脈論生剋關係,讓經脈醫術的脈絡更加陰陽分明,是對中醫有興趣的人不可錯過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許多患者的故事與一些醫師的實際案例分享,讓大家可以明暸「氣病」與「體病」之間的關係,藉由醫理解說讓讀者領悟正確的養生之道,過與不足皆有害的陰陽醫學。
?
|
|
目 錄
|
陰陽醫學V.S現代中醫
陰陽醫學之最高境界
中醫五過(一)不中不西的怪物
中醫五過(二)陰陽不分
中醫五過(三)脈象不明
中醫五過(四)五行生剋錯誤
中醫五過(五)不用六氣原理
針灸補瀉,非關捻針
醫聖張仲景?
經脈醫術的千古之謎
把脈很簡單
把脈的方法
平脈的重要
中醫難以傳承的把脈功夫
有醫無術
中西醫大不同的臟腑循環理論
完美的中西合治
感冒的經脈調理
論登革熱的經脈治療
「四經一體」的臟腑調理
經穴之氣受阻的蝴蝶效應
關於穴道的錯誤觀念
論針灸貼療法
不正確的針灸方法
可怕的癌症
論膽火與肝火
自律神經失調
黃斑部病變與青光眼
傷心症候群
帶狀?疹神經痛
要命的痛風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仁心仁術
?
|
|
序
|
推薦序
國聖診所余福國院長
方老師的「陰陽醫學」是很好用的自然醫學,能補現代醫藥的不足,臨床上有些偏頭痛發作連止痛藥都難以止痛的患者,配合脈象調理,效果十分顯著。現代許多文明病皆來自生活習慣不良,閱讀《陰陽醫學》這本書,可以讓大家引以為鑑。
黃百祿診所黃百祿醫師
離開醫院自己開診所後,越來越發覺現代醫藥對患者的幫助實在很有限,內心充滿挫敗感,才決定到開通堂學習經脈調理,配合針灸貼做輔助治療,效果出奇的好,所以我說:「方老師的陰陽醫學不只療癒了患者的病痛,也療癒醫生的心。」這本《陰陽醫學》不論是不是醫生都應該看看,因為很多病真的都來自生氣與晚睡所導致的氣病,書中有許多養生的道理值得大家學習。
大大中醫診所楊文岳院長
從2002年開始學習方老師的《痠痛經穴療法》以來,其立竿見影的功效就令我十分折服,後來學會全套「陰陽醫學」臟腑疾病調理,從全新的把脈技法、病理診斷、獨門補瀉治療,都有別於傳統中醫的應用,讓我在為病人診治時更能得心應手,這本《陰陽醫學》不只記錄了許多醫案,對醫理更有精闢的解析,能讓讀者有正確的養生觀念,在此向大家鄭重推薦!
作者序
方老師在2002年首度出版《痠痛經穴療法》,公開他研究多年的創新經穴理論與用法──「四經一體」,五行陰陽與六氣陰陽上下左右互通,以虛症正治或實症逆治來處理痠痛問題,以一個赤腳大夫的身份面對中西醫師學生的種種提問,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為對醫理與醫術確實研究透徹,非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輩,不論學生提出任何問題,他都言無不盡,除非涉及他尚未公開的臟腑理論,才會以「等你們以後學到病理就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來回答。
2015年《黃帝內經陰陽論》出版,裡面就有「陰陽醫學」的所有理論來源,我們將近年來在網站所有相關的文章集結成《陰陽醫學》一書,於今年元月出版發行,希望更多人來暸解何謂陰陽醫學?陰陽醫學的醫理為何?天、地、人三者如何息息相關?也藉由書中許多患者的案例及開通堂學員的見證分享,讓有興趣學習的醫者更有信心,讓一般讀者能從別人的病痛當中引以為戒,此書可說是記載陰陽醫學的許多醫理與醫案的一本醫書,也可以說是一本談論正確養生關念的健康書,雖然是網站發表過的文章,印成紙本書更易於經常翻閱,時時警惕自己要注重生活規律,以免招來疾病纏身。
有不少人問過方老師一個同樣的問題:「你把醫術都寫在書裡了,人家還需要去拜師學藝嗎?」他總是一派輕鬆的回答:「如果看書就能完全學會我研究數十年的功夫,那他一定是天才。」從一個手臂拉傷被治療到手臂肌肉痿縮的患者,他耗費無數心力以自己身體為實驗,逐步摸索出全套「陰陽醫學」之十二經氣循環理論,按天地陰陽之道,讓人體(分男女)各臟腑的生剋關係更加明確,這些在《黃帝內經陰陽論》、《陰陽醫學》書中都有詳細論述。中醫有無數典籍,各家各派論述不一,古人已死,無法對其留下的言論追根究底,方老師致力於傳承他所研究的經脈醫術,從把脈、病理診斷十二經虛實、做正確的經氣補瀉處置,都有一套完整的學術理論與實際應用配合,經得起各方考驗。
現代中醫把脈是傳承上最大的障礙,因為自古十二經的寸口配位就無一定論,遑論脈象與經脈補瀉的配合運用,只能靠症狀用藥來彌補不足,為患者針灸都只用經驗穴位,多數不靠脈象做調理依據。方老師把他研究的「陰陽醫學」理論全公開,有痠痛班的學生問說:「如果用中醫傳統的把脈方法,配合老師的經脈理論,可以有效運用嗎?」上過病理班的學生就知道,「陰陽醫學」連脈象都分男女,五行也分陰陽兩系統論生剋,這是與傳統中醫最大的不同。想要學好一套醫術,必須有老師長期指導,經驗與技術才能不流失的傳承下去,自己看書摸索永遠只是一知半解罷了!
?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