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絕望的刀刺進了我的青春:王爾德詩選I【中英對照版】

絕望的刀刺進了我的青春:王爾德詩選I【中英對照版】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784571
王爾德
張家綺
好讀
2018年6月12日
67.00  元
HK$ 53.6  






ISBN:9789861784571
  • 叢書系列:典藏經典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典藏經典


  • 文學小說 > > 外國詩

















    「詛咒上帝,然後死去:還有比這更好的企望?」

    厭世系唯美主義先驅,41首王爾德詩作



      「絕望的刀刺進了我的青春,�穿戴空白世代的俗豔裝束,�

      讓一隻隻手竊取我的財富,�將我的靈魂編入女人的髮,�

      當命運使喚的新郎,──我發誓�我並不願!」──〈厭世〉



      王爾德寫下的詩不多,卻跟他的劇作、小說一樣不可忽視。在他的詩裡,看得見田園牧歌式的印象派筆觸,也聞得到甜中帶苦的愛情芬芳;更不時透漏他那份對現實世界的無奈、無力感。



      「但誰不扼殺自己的摯愛?�不妨聽聽每個人怎麼說,�

      有人是用苛刻眼神,�有人則是奉承美言,�

      懦夫用的是一個吻,�勇者伸出一把劍!」──〈瑞丁監獄之歌〉



      王爾德寫詩,在格式上著重文字美感及韻律,可說十分古典。讀這本詩選,除了感受譯文的考究與優美,也附上英文原文供讀者細細品味,同時用兩種語言來感受王爾德一字一句裡的青春悲痛。


     





    導讀�台大外文系教授高維泓

    春日轉冬

    安魂賦

    國王之女的哀愁

    哭泣吧,慟,願善戰勝

    真知

    幻象

    臨近義大利之歌

    筆於熱那亞的聖週

    阿哥斯劇院

    濟慈之墳

    保加利亞基督徒大屠殺之歌

    復活節

    義大利

    新生

    走出黑暗

    過往雲煙

    獻給米爾頓

    荒蕪歲月(V. T.女士畫作)

    沉思冥想

    以靈智愛神

    維洛納隨筆

    埃塔娜西亞

    菲德拉:獻給莎拉.伯恩哈特

    海麗塔瑪麗亞皇后

    拿破崙四世

    辯護

    為女皇歡呼

    潘神:二重田園歌

    藝術家之夢

    自由的聖潔飢荒

    自由之詩

    厭世

    加瑪

    印象:剪影輪廓

    印象:月色出走

    印象:新年前夕

    嗚呼!

    迎春閣

    嶄新的痛悔

    抒情小調

    瑞丁監獄之歌(節錄)





    導讀(節錄)



    詩人王爾德:反骨的英國性




      在二十一世紀談王爾德(1854-1900),閃過眾人腦海無非是他的兩個身分,一是文學家,以刻劃英國上流社會虛偽的劇作與小說出名,二是同�雙性戀的身分。前者的成就無庸置疑,後者卻讓王爾德萬劫不復,從當紅文學才子變成過街老鼠。一八九五年,正當王爾德名望如日中天,同時有兩齣戲在倫敦劇院熱鬧上演(1),他的同性愛人道格拉斯(LordAlfred Douglas)的父親控訴他違反「性悖軌法(2)」(Sodomylaw)。在媒體喧騰與法官濫權下,王爾德被視為異端,判監禁並服苦役兩年,所有財物遭拍賣一空。出獄後的王爾德已是社會棄兒,只得靠朋友接濟,隱姓埋名移居巴黎,三年後孤獨地於某旅館與世長辭。直到一九五四年,亦是王爾德受審的六十年後,曾參與當年審判的英國法官亨福芮斯爵士(Sir Travers Humphreys)才為他平反:「當年根本就不應該起訴王爾德。(3)」同年倫敦郡議會為了紀念他的百歲冥誕,於他住過的泰德街故居設了一個紀念牌。然而,當年的「恐同」早已摧毀一個超凡拔俗的作家。



      這遲來的平反為同性戀平權運動史畫下新的一頁,但在文學史上,王爾德的詩藝直到今天都尚未獲得公允的評價。很少人關注當年猶是文青時期的他,踏入文壇的「起手式」是詩,離世前也是以長詩〈瑞丁監獄之歌〉(The Balladof Reading Gaol)向糟蹋他的凡夫俗子告別。他甚至認為一八九三年發表的詩劇《莎樂美》(Salome)比觀眾喜愛的其他舞台劇都好。他曾要求詩集出版社在合約及廣告裡,只能以「詩人」來稱呼他,而非「作者」。可見他十分嚴肅看待詩人這個身分。



      要評價王爾德的詩,不能不提原生家庭的影響。他的父親是位外科醫生,母親珍.王爾德(Lady Jane Wilde, 1821-1896)除了熱中蒐集與翻譯本土民間故事,也是支持愛爾蘭民族主義及維護女權的詩人。她所發表的激進政論〈木已成舟〉(The Die is Cast),因鼓吹顛覆英國統治,導致雜誌遭政府查禁。王爾德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比一般愛爾蘭人更直接地接觸反英國統治的種種訊息。母親的詩人及女性主義者身分,除了啟發他在文學與美學的品味與愛好,也使他習於用批判性的觀點戲謔偽善或不公義的社會現象。



      王爾德在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及牛津大學就讀期間,所寫的英語詩即散見於愛爾蘭刊物。在他一八八一年出版第一本詩選《Poems》之前,他已經發表至少四十首詩,包括一八七八年獲得牛津大學紐帝蓋特獎(Newdigate Prize)的詩作〈拉溫納〉(Ravenna)在此之前,詩情洋溢的他已有四首作品被收入愛爾蘭詩選《LyraHibernica Sacra》中(4)。值得玩味的是,即使已經負笈英國念書,大多數收錄在《Poems》裡的詩作,反而是先刊登於愛爾蘭本地的刊物,可見文青王爾德當時對於獲得出生地讀者肯定的渴望,似乎遠高於獲得英國本地讀者的認同。不幸的是,《Poems》出版後,在英國多招致負評:「王爾德先生的詩也許很美,但缺乏原創性,可以看到許多作家的影子。」批評家甚至不願意給王爾德任何讚賞,一方面批評他的詩「薄弱」,同時又說他的詩有六十幾位名作家的影子,例如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希尼(Philip Sidney)、東恩(John Donne)、拜倫(Lord Byron)、莫里斯(WilliamMorris)等等(5)。持平而論,即便這些詩是王爾德年輕時學習寫詩的仿作,能被批評家指出有經典作家的影子,很難說不是貶中帶褒,或是要挫挫這位來自愛爾蘭年輕新秀的銳氣。然而,批評家當年把還是詩壇小咖的王爾德與前輩大咖相比,似乎沒能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他將與這些文壇經典作家平起平坐(6)。(內容為節錄,完整導讀請見本書)


    台大外文系教授�高維泓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