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肺腑之言:我的臺灣情與中國心,邱進益回憶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4277
邱進益
時報出版
2018年6月19日
93.00 元
HK$ 74.4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374277
叢書系列:
BC 歷史與現場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BC 歷史與現場
分
類
社會科學
>
國際關係
同
類
書
推
薦
速讀當代中國外交
疫後震盪效應:防疫政治學與 世界秩序的崩潰
拜登上台一周年的台美中關係
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烏克蘭戰爭
後疫情時代下日本與全球政經變遷及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內
容
簡
介
臺灣第一位總統府發言人邱進益,回顧三十餘年的外交生涯,
並記下他二十餘年來奔走兩岸的心路歷程;
以追求世界和平與世代幸福為畢生職志。
深信兩岸只有透過和平發展、相互攜手,
始能創造出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我生在大陸,長在臺灣,既有中國心,更有臺灣情。我總希望臺灣未來能夠有美好的出路,因此我對臺灣政局的發展,常常寄予厚望而提出若干看法。我觀察到,近六、七十年來的臺灣社會,總是陷在省籍情結、統獨爭論、種族認同、島國心態與後日本殖民主義遺緒的漩渦之中而難以自拔。故我思考臺灣的出路,大概只有「獨立」或「統一」,可以化解以上的迷思。──邱進益
兩岸今日,攸關未來世代的每一日
在意外入府四年餘的轉折中,邱進益不僅成為首位總統府發言人,更開啟了協調兩岸事務的契機;並於書中詳述如何催生國際矚目的辜汪會談,並從此致力於增進兩岸理解與交流。
縱然世界之廣,看似條條大路,然若想昂首坦途,面對於政、於商、於世代人情的兩岸關係,皆似為必經之路。
諍言字字,心繫台灣出路
無論是任何種族與社群,最重要的想望無非是安居樂業;邱進益對此亦念茲在茲,深知越細微的國民福祉,越需要政策的轉變與維護。其於外交生涯派駐多國,往來各國高層,至入府親見核心之運籌帷幄,面對國家的人事諸般安排,遇有可取之處,便真誠喜悅甚於任何;遇有不宜之處,字裡行間憂心感概,更多於針砭批評。
書中以溫緩又不失精闢之口吻,娓娓道來臺灣的國際情勢,並提出若干建言,亦如一帖打造未來的良方。
下一代的幸福與未來,
取決於我們這一代的經營與耕耘。
目
錄
推薦序
楔子
?
第一部
外交生涯不是夢
一、從嵊泗到基隆
二、立志投身外交的歷程
三、奧地利、義大利、馬爾他的見聞
四、兩德統一的借鏡
五、以「臺北」為名在瑞典設立機構
六、史瓦濟蘭的非洲經驗
七、我與新加坡王鼎昌、李光耀的往來
八、駐星代表任內的一鱗半爪
?
第二部
意外的人生旅程
一、出任總統府副祕書長
二、元首出訪與務實外交的第一步
三、歷史上第一位總統府發言人
四、最後的公職—考試院銓敘部部長
?
第三部
踏入兩岸事務
一、我三次陪同李登輝副總統出訪
二、李登輝找我撰寫開放探親說帖
三、野百合學運與國是會議
四、對大陸工作三個層次的建立
五、兩岸的初期接觸
六、《國家統一綱領》的重要性
七、對《國家統一綱領》的反響
八、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解釋文
九、降轉海基會始末
十、走馬上任,準備躍馬中原
十一、辜汪會談的預備性磋商之一
十二、辜汪會談的預備性磋商之二
十三、辜汪會談的預備性磋商之三
十四、辜汪會談之一
十五、辜汪會談之二
十六、對辜汪會談的一些感想
十七、人物點評:辜振甫、汪道涵、唐樹備
十八、海陸大戰,黯然離去
十九、《海峽兩岸和平合作協議》的創議
二十、海峽兩岸共享主權論
二十一、「一中架構」與「亞投行」
?
第四部
對臺灣的關懷
一、建議馬英九總統實施內閣制
二、國是建言
三、對蔡英文總統的良心建議
四、為國民黨謀—應促請郭台銘角逐二○二○年總統大選
五、臺灣的出路
?
序
楔子
????????????????????????????????????????????????????? ?
?????? ?
一九四九年秋,大陸山河變色。五○年五月,乃有舟山的大撤退。我的家鄉嵊泗,也在舟山防區,故亦奉命撤退。我一家六口,隨軍撤至基隆,至此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我自高中二年級起,即立志投身外交事業,報效國家。後來經過激烈的競爭,終於在一九六二年五月,進入外交部服務,前後三十餘年。我在部內從委任科員做起,以迄禮賓司司長與新聞文化司司長;在外館則從助理三等祕書做起,以迄特派代表,循序漸進,從未躐等。我先後派駐過奧地利、義大利、馬爾他、西德、瑞典、史瓦濟蘭與新加坡等國。自然有許多閱歷與見聞。故在本書的第一部對我的外交生涯,稍加敘述。
?????? ?
自開始進入外交界,我本有意從一而終,做一輩子的職業外交官。但人生常有許多意外,一九八八年秋,我卻經歷了一段意外的人生旅程──那就是我在那年的十一月五日,宣誓成為總統府的副祕書長。
?????? ?
我在總統府服務,自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五日至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這四年多的日子,我見證了臺灣自威權解體進入民主化的過程,更參與了密笏,襄贊中樞,涉及許多要務。尤其是規劃了早期對大陸的工作,為兩岸關係的開展貢獻了心力。我亦籌劃了元首出國訪問,使務實外交踏出了完美的第一步。我又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總統府發言人,為總統府與民眾間開啟了一個交流的窗口。這四年多的意外歷程,雖然忙碌異常,甚至賠上健康,但卻使我視野擴大,格局提升,幾到脫胎換骨的地步。後來我又出任考試院銓敘部部長,更是意外,但我盡忠職守,仍為建立完善的文官制度而做出努力。這些在本書的第二部,加以交待。
?????? ?
由於我在前述那段日子裡,規劃了兩岸事務,從無到有,從有到更充實的經過,因緣際會又使我走上了第一線,與對岸從事四、五十年未曾有過的談判——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的新加坡辜汪會談。自此,我與兩岸事務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先後提出了「兩岸和平合作協議」的稿本,「兩岸主權共享」的理論與「一中架構」的具體主張。我退休後,在中美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任內(二○一○至二○一六),每年率領由退休政務官與學者專家合組的訪問團,訪問北京或上海,進行穿梭與溝通,為建立兩岸互信與諒解而努力。我深信兩岸只有透過和平發展,相互攜手,始能創造出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這一切我在第三部中,都一一加以記述。
?????? ?
我生在大陸,長在臺灣,既有中國心,更有臺灣情。我總希望臺灣未來能夠有美好的出路,因此我對臺灣政局的發展,常常寄予厚望而提出若干看法。我觀察到,近六、七十年來的臺灣社會,總是陷在省籍情結、統獨爭論、種族認同、島國心態與後日本殖民主義遺緒的漩渦之中而難以自拔。故我思考臺灣的出路,大概只有「獨立」或「統一」,可以化解以上的迷思。我的認知,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獨立」之路難行。故不能不認真思考「統一」的可能性,因此我多次提出了「統一」的路徑圖,我期盼善良的臺灣同胞,能夠理性、冷靜、客觀而有智慧的思考臺灣的出路。對於年已垂暮的老人,這是我最大的希望。第四部,立意在此。
?????? ?
本書承蒙老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胡志強博士寫序推薦,備感榮寵。他在序中對我的溢美之詞愧不敢當。志強兄聰慧機智、博學多聞,有經國濟世之才。可惜為馬英九冰封於臺中十有餘年,實屬不幸。任內又發生車禍暨小中風,言之更是痛心,十分不捨。
?????? ?
我一生要感謝的長官、師長、親戚、朋友太多。但最要感謝的,仍是我結縭一生的內子─——程芷英女士。由於她的容忍、體諒、豁達、關愛、不離不棄,方使成就了今日的我。尤其她勤於持家,善於管教,我的兩個兒子,如今都有不錯的人品,很好的職業與美滿的家庭,她的付出真是令我畢生難忘。
?????? ?
這次回憶錄所以能夠成書,特別要感謝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的周惠民教授與李素瓊助教,他們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調動了施純純博士與蕭淑慧小姐,為我進行長時間的口述記錄、打繕、整理、校稿工作,他們的貢獻實在是功不可沒。
?? ?
本書中之若干章節,尤其有關新加坡部分,曾發表於二○一○年十月臺北商務印書館出版之拙著《我和新加坡的情緣》一書,承蒙商務印書館允予轉載,特致謝意。
?? ?
本書得以出版,最後要感謝的是:時報出版公司的趙政岷董事長、蘇清霖總監與李雅蓁編輯。透過他們的精心策劃、編排與設計,使得本書能有一個清新的面貌與讀者相見。
推薦序
改變的歷程
胡志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
欣聞邱進益先生即將出版回憶錄,邀後生小輩如我撰序,實感惶恐和榮幸,特以心中長記二三小事補充,不敢稱之為序。
猶記邱進益先生提及,自1988 年 11 月 至 1993 年 3 月在總統府服務的這段期間,是他人生「意外的歷程」。而我有幸躬逢其盛,在他麾下,前後共事亦有兩年多。
邱先生是外交官出身,曾任史瓦濟蘭大使等要職,他為人正派、任事認真積極、鉅細靡遺,人緣極佳。我想他之所以能在大使任內,被總統破格擢升,回國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可見其為人處事均受佳評。
邱先生不但是我的外交前輩,更是我在總統府服務時的「導師」。我當年從中山大學借調到總統府,邱先生時任副秘書長,是我的長官,也是我踏入政壇的啟蒙老師。當時他身兼五項職務,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總統府發言人(1990年之後開始)、國統會執行秘書、 國統會發言人,以及國統會研究委員會的召集人。可謂調和鼎鼐、無役不與,深受層峰賞識與信任。
這四年多,他見證了臺灣自威權結束、進入民主化的關鍵時期,更參與要務,不但規劃了早期對大陸的工作,為「兩岸關係」的開展奉獻心力;更籌劃了元首出國訪問,進行「務實外交」。
在政務上,我承他的多番教導,方能快速進入狀況。而他創立了總統府的發言人制,為總統府與民眾間開啟了一個交流的窗口,是歷史上首位總統府發言人。除了邱先生之外,另有三位副發言人,分別是焦仁和、郭岱君和我,我們四人輪流主持記者會。
每次舉行記者會前,副秘書長很可能怕我們講錯話,所以事先有許多摩擬和演練。我們都是嚴陣以待,開會討論題庫,盡量做足準備。
邱先生教導我如何面對媒體,後來我之所以擔任新聞局長,他是說最大的「推手」。不是指他為我說項,而是他訓練、教導了我,開拓我的視野,讓我可以勝任日後的工作。
邱先生推動國統會時,我也頗受重用,擔任議事組長。 這個歷練,讓我了解國家政策的形成和如何溝通協調。
邱先生對我最深的影響是,擔任發言人必須遵守一個重要的原則:「能說的盡量說,不能說的絕不說」。而這樣的訓練,也造就了我日後出任新聞局長時,秉持「永遠誠實」的原則。讓我受益良多!
不欺騙、不誤導、不利用記者,只要我口裡說出來的話,都是實話。
還有個小插曲是,那時為了增進與各界的聯繫,邱先生常常帶著我、焦仁和及第三局局長張復等與各院部會間溝通協調外加拼酒,所到之處幾乎是「橫掃千軍」,沒有單位打得過總統府的。
邱先生曾說,這段意外的歷程雖然讓他忙碌異常,甚至賠上健康,卻使他「視野擴大,格局提升,脫胎換骨 」。
對我而言,亦如是!?? ?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