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民法之釋義與編纂

民法之釋義與編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07194
游進發
元照出版
2018年4月01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578607194
  • 叢書系列:法律.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民事實體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民法











      德國民法典與債務法現代化法之誕生,歸功於德國民法釋義學幾百年來(民法與法學方法論)研究成果之累積。臺灣民法典之編纂與民法之修正,向來擺脫不了外國法制之繼受。百年前民法典之制定,固然有其不得不之苦衷。但百年後之民法修正,並無十足理由一昧只參考外國法制;百年後之民法法條之解釋適用,實無理由動輒援引外國法(包括法律理論與法院裁判),以外國法加以解釋之。



      本書收集數篇期刊論文,其中有關於抽象至整部民法典編纂者,亦有關於具體法條之制定或修正者。藉此企圖傳遞出一則訊息,即在民法典繼受德國民法典之背景底下,倘若充分掌握民法釋義學,則可以自己面對本國法條,達到與外國法律狀態相同之法律適用結果。


     





    自 序



    民法之編纂──方法與考量因素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1

     貳、編纂方法�5

      一、抽象到具體�5

      二、權利與請求權體系�8

      三、實體法亦應分配舉證責任�21

      四、盡量使用日常生活用語�35

      五、準 用�37

     參、時間作為因素或正當性基礎�41

      一、發生至消滅之時間軸�42

      二、時間作為法條之理性結構�43

     肆、總是區別異同�45

      一、減少特別規定�46

      二、外國法繼受應融入民法�50

      三、民商合一制亦區別民與商�53

     伍、結 論�58

     

    民法上之權益歸屬秩序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65

     貳、物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歸屬�71

      一、所有權與用益物權作為標的物使用價值之歸屬規範�71

      二、分別共有物與公同共有物使用價值之歸屬�73

      三、所有權與擔保物權作為標的物交換價值之歸屬規範�83

      四、債權作為標的物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之歸屬規範�90

     參、權利之歸屬規範�94

      一、法律規定作為歸屬規範�94

      二、法律行為作為歸屬規範�105

     肆、利益的歸屬規範�109

      一、占有利益�109

      二、勞工的僱主為其辦理勞保的利益──一種人格法益�112

      三、放款之意思自主決定�115

      四、營業利益�117

     伍、競合之處理�119

      一、所有權之退讓�120

      二、用益權利之間�122

      三、擔保權利之間�124

      四、擔保與用益之間�126

     陸、結 論�128

     

    法條之邏輯結構──以臺灣「民法」法條為例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135

     貳、形式結構�136

     參、實質結構�141

     肆、結構錯誤之法條�144

      一、「民法」第113條�145

      二、「民法」第245條之1�148

     伍、結 論�150



    信賴損害賠償請求權理論的建構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153

     貳、信賴主體及客體�158

      一、意思表示錯誤、自始客觀不能與無權代理�159

      二、締約上過失�162

      三、瑞士債務法第109條第2項的契約消滅損害賠償請求權�167

      四、德國民法第284條的徒勞費用賠償請求權�171

     參、信賴適格�178

     肆、信賴憑徵是信賴適格的必要內涵�181

      一、法律行為無效�182

      二、法律行為不成立──民法第245條之1第1項�187

      三、法律行為有效──德國民法第284條的徒勞費用賠償請求權�189

     伍、義務違反與可歸責�190

     陸、信賴損害�196

      一、發生原因作為定義以及與履行利益損害區別的基準�196

      二、信賴損害的填補作為法律效果�198

     柒、民法第113條是信賴損害賠償請求權規範?�200

      一、因部分要件相同故規範性質也相同?�200

      二、要件不足�203

      三、法續造或修正?�204

     捌、信賴利益、履行利益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的可能�216

     玖、總 結�219

     

    無名契約典型化之因素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231

     貳、典型是類型�234

      一、概念與類型在有名契約法並無不同�234

      二、經驗性類型作為出發點�236

      三、亦是規範性類型──在既存規定之意義關聯中規範化�240

      四、定義不須包括全部因素�245

     參、新形態契約�247

      一、融資性租賃�247

      二、加盟契約�256

     肆、結 論�268

     

    連帶債務成立規範之邏輯結構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275

     貳、「同一債務」取代「一債務」�278

      一、共同目的觀作為連帶債務成立的判斷標準�278

      二、擔保債權實現的需求作為規範脈絡�281

     參、全部給付之責的雙重角色──要件與法律效果�284

     肆、連帶債務之成立�285

      一、明示連帶�286

      二、最高法院承認之連帶債務�288

     伍、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之區別�290

      一、不同之債務發生原因?充分之定義?�291

      二、連帶債務擔保債權實現之理性結構�293

      三、債務人中之一人負最終責任?�295

     陸、結 論�296



    大陸民法物權編關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編纂建議

     壹、問題提出與背景�299

     貳、核心地位之請求權�300

      一、預防損害之發生�300

      二、廣泛之關聯性�302

     參、有權占有之舉證責任�304

     肆、多階層之占有媒介關係�308

     伍、結 論�314









      去年於一場關於法律繼受之座談會裡,與國際知名的德國法歷史教授Thomas Duve談論,台灣民法繼受德國民法規定與理論之相關問題。



      百年前,我們繼受德國民法典。無論在清朝晚期或民國年代背景,抑或在台灣被殖民的年代背景裡,德國民法典之繼受意味著,法律文化與法律生活之轉換。民法物權編之立法理由說明提到,繼受德國物權法,是為廢除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這段說明正傳遞出,法律文化與生活轉換之訊息。其實,日耳曼民族何嘗不也歷經過法律文化與生活的轉換過程。在編纂法學的早期年代裡,德國法學家同樣至國外進修。一直到了薩維尼、耶林,以至於溫德賽、基爾克等人活躍的年代,德國私法有了自己民族的法律靈魂。他們那年代的私法學者的研究重點之一,乃編纂作為習慣法、普通法而存在的羅馬法(私法)。編纂法學最終成就了德國民法典。基本上可以將編纂法學理解為,將私法秩序系統化的法學。薩維尼在其現代羅馬法體系一書裡,便提出幾項法律解釋方法。其中的邏輯與體系(系統)解釋方法恰恰說明,編纂法學這項特徵。



      民法釋義學,乃以民法之解釋、系統分析與適當評價為內容的學科。這項說明,出自作者的民法老師Detlef Leenen(KarL Larenz的嫡傳弟子之一)在方法論課堂上的講解。作者當下領悟到,德國編纂法學已更精緻化至釋義法學的階段。Leenen老師之方法論課程,以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作為結尾,其在最後一堂課時說著:「這堂課所講解者,只是簡單的法學方法而已。」但在台灣,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似乎被當成法學方法的深度之一。這句話因此深深震撼著資質駑鈍的作者。



      台灣並無編纂法學的背景。但如果我們可以如同德國私法學家,從繼受到發展出自己的法律靈魂一樣,其實我們可以有著類似編纂法學之背景。但這必須建立於一項前提之上,即我們掌握民法釋義學。近百年來,我們一直繼受著德國民法理論。但如果我們掌握民法釋義學,則就同一項法律問題,諒可達到與德國民法理論適用結果相同的結果。在這次座談會裡,作者便如此回應Thomas Duve教授。Duve教授也因此推薦,他參與著作的歷史批判之民法註釋書。



      作者從留學歸國(西元2006年4月)至今的研究重點之一,乃如何妥當制定、修定一部法律,以及如何妥當制定、修定某某法律規定。這本論文集主要收錄者,即這些研究的成果。



      最後,當年教授過作者民法總則、債法與物權法的老師們,謝謝您們。

    ?
    游進發

    西元2018年1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