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跟大師學創造力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跟大師學創造力5: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39804
海倫.包爾
陳佳琳
字畝文化
2018年4月2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639804
  • 叢書系列:STEM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4 cm / 普通級
    STEM


  • 藝術設計 > 音樂 > 音樂家傳記/文集











    交響曲最能展現真實的我。

    在我腦海中,總有偉大的管弦樂隊演奏美妙樂音。——貝多芬



      「我決心要超脫面臨的所有滯礙,勇敢前行。」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等同於半部鋼琴音樂史!



      與貝多芬面對面:你能想像聽不見的人對於聲音的需要和渴望嗎?失聰的人有可能作曲嗎?一個失聰的作曲家又該如何克服這種障礙?聽不見,會如何影響他的人生?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一生遭逢許多窒礙,但他一一克服了。



      貝多芬是偉大的創新者,擴展了19世紀古典樂原有的領域,更寫下超越時代的輝煌名曲,本書將如此傲世的天才生平及各種面向鮮明呈現給年輕讀者。讀者將透過此書一窺其童年、家庭生活,他在音樂展現出的天賦和熱情,以及他特殊的人格特質。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和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創作歷程,更能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加閱讀能力及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本書特色



      ★?? ?5年級以上適讀──人文藝術、繪畫、歷史文化等,STEM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2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驗活動,對照國小及國中人文藝術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5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結合人文與實作活動的跨領域學習!




      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 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 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 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名人推薦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本系列《跟大師學創造力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榮獲2017 OPENBOOK好書獎 最佳青少年圖書大獎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音樂人格養成的必備好書。—— 學校圖書館周刊



      給音樂教師和家長,讓孩子接觸偉大音樂家的實用好書,相當有趣。——柯克斯書評



      本書在音樂家生活、個性等各方面都有涉獵,你會透過本書與貝多芬面對面,了解他不只創作樂曲,更能真正欣賞音樂。——BookLoons

    ?


     





    總導讀◎鄭國威

    大事紀年表.導論



    第一章

    震慄之聲

    製作角帖書與鵝毛筆

    蒙眼抓鬼遊戲

    ?

    第二章

    新老師新氣象

    製作剪影畫

    ?

    第三章

    機會與動盪

    跳一支維也納華爾滋吧

    製作奧地利蘋果鬆餅

    ?

    第四章

    在維也納闖出名聲

    寫一封介紹信

    製作貝多芬音樂CD的封面

    ?

    第五章

    海利根史塔特遺書

    製作耳膜模型

    學習樂評的思考模式

    打造一台拇指琴

    ?

    第六章

    「英雄」創作

    縫製自己的筆記本

    創作音樂的靈感

    發現「調」

    ?

    第七章

    費黛里奧

    製作《費黛里奧》的地牢立體圖型

    畫音樂

    ?

    第八章

    用心傾聽

    製作石膏人面模型

    助聽筒如何運作?

    ?

    第九章

    親愛的卡爾

    學習手語

    ?

    第十章

    人生的巔峰

    為貝多芬的音樂CD撰寫封套文字

    看看你的肺是怎麼運作的

    ?

    ?謝辭

    參考資料來源

    CD、DVD與網站推薦

    專業語匯

    參考書目

    ?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教育方針,早被這個加速時代反噬。當人工智慧加上大數據,正在代理人類的記憶與決策,而手機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正在成為我們肢體的延伸,「深度學習」怎麼會只是機器的事,我們人類更需要「深度的學習力」來應對更快速變化的未來。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台灣學生雖然數理學科知識排名前列,但卻缺乏敘理、論證、思辯能力,閱讀素養普遍不足。這樣的偏食發展,導致文科理科隔閡更遠,大大影響了跨領域合作能力。



      文科理科繼續隔離的危害,全世界都看見了,課綱也才需要一改再改。但這樣就能解決開頭問的兩個問題嗎?我發現的確有解法,而且非常簡單,那就是「讀寫科學史」,先讓孩子進入故事脈落,體驗科學知識與關鍵人物開展時到底在想什麼,接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情況變了,你認為當時的XXX會怎麼做?」等問題,來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閱讀是 Input,寫作是 Output,孩子是否真的厲害,還得看他寫了什麼。炙手可熱的STEAM教育,如今也已經演變成了「STREAM」——其中的R指的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Reading & wRiting)。讓偏向文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追根溯源,才能真正體會其趣味,讓偏向理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更能加強閱讀與文字能力,不至於未來徒有專業而不曉溝通。



      市面上科學家的故事版本眾多,各有優點。仔細閱讀過這系列,發現作者早就想到我尋覓許久才找到的解法。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