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跟大師學創造力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跟大師學創造力4: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08992
珍妮斯.賀伯特
陳佳琳
字畝文化
2018年4月2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9608992
  • 叢書系列:STEM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9 x 24 cm / 普通級
    STEM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家傳記











    身為畫家最重要的是保持心靈如鏡面般澄澈。──達文西



      達文西強烈主張「藝術家必須從大自然學習」,並從觀察到的現象中汲取靈感。他認為要先徹底了解一項事物後才畫它,是非常重要的。



      達文西是位偉大的發明家、軍事工程師、科學家、植物學家和數學家,也是位傑出的畫家和雕刻家。達文西有無數的機械發明,包括武裝坦克車,潛水衣和飛機等等。在本書中,歷史、科學和藝術交融,在學習文藝復興和瘟疫的同時,也學會簡單機械和飛行奧祕,以及繪畫中的透視法和消失點的知識。本書利用有趣易懂的活動帶領讀者探索達文西的嗜好和成就。



      →像達文西幼時一般畫鳥類和其他動物的素描

      →測試高度和距離認知,估量一棵樹的實際高度

      →像軍事工程師般決定投石器的發射角度,第一炮就擊中目標

      →從鳥瞰觀點製作地圖

      →鏡像書寫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讀寫科學史」最佳範本




      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追根溯源,和隨手可作的簡單活動,體驗大師的創作歷程,更能幫助讀者「深度學習」,增加閱讀能力及跨領域整合思考能力,獲得全美科學教師聯盟推薦,更受到國內推廣科普的媒體及老師喜愛。



    本書特色



      ★?? ?5年級以上適讀──人文藝術、繪畫、歷史文化等,STEM補充教材首選!

      ★?? ?收錄超過200張原文插圖或照片,兼顧人文、科學及藝術教育培養。

      ★?? ?21個實驗活動,對照國小及國中人文藝術等基礎課程內容,運用常見的材料,容易操作。

      ★?? ?收錄科學家大事紀年表、重要名詞解釋、著作索引、參考網站等。



      跟大師學創造力1-5 系列

      5年級以上適讀。芝加哥評論出版社(Chicago Review Press)最受歡迎的學習系列,以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穿插有趣的實驗活動,結合人文與實作活動的跨領域學習!




      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

      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

      3 達爾文與演化論+21個自然實驗

      4 達文西的藝術創舉+21個趣味活動

      5 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



    名人推薦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本系列《跟大師學創造力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榮獲2017 OPENBOOK好書獎 最佳青少年圖書大獎



      【跟大師學創造力】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鄭國威 (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總導讀



      看到這兩本書(《跟大師學創造力1 伽利略的大發現+25個酷科學實驗》《跟大師學創造力2 牛頓的物理學探索+21個趣味實驗》),真的讓人眼睛一亮。這系列作品用一本書的篇幅,來寫一位科學家,它用很大的空間來搭建時代的舞台,並把科學家遭遇的問題,以及那個時代爭論的議題,脈絡清楚地呈現出來。書中還另闢篇幅,介紹一些相關的團體,如牛頓所在的英國皇家科學院、伽利略時代的贊助者梅迪奇家族等等,使得讀者能夠更了解當時的科學研究環境與時代氛圍。也因此,這兩本書不只是科學史,更從科學史帶出了歷史,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做更多延伸的閱讀。

      透過閱讀與實作,我們好像被拉到了那個年代,跟著科學家一起煩惱,一起為研究上的突破而開心。科學家不再是整人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會有人性的一面,會嫉妒、會恐懼也會狂喜,但也因此讓我們更尊敬他們。——2017OPENBOOK年度好書 最佳青少年圖書 /朱佳仁(自主學習促進會常務理事) 評審意見



      達文西美麗的插圖能激發兒童對於藝術課程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靈感和思考。—Texas Child Care



      本書既生動又能激勵讀者。—Montreal Families

    ?


     





    總導讀◎鄭國威

    大事紀年表.導論



    第一章? 在文西的男孩?

    設立工作室?

    觀察大自然??

    描繪鳥兒??

    ?

    第二章? 年輕學徒??

    畫筆筒?

    製作相框?

    人生面具?

    廚房黏土?

    透視法?

    文藝復興??

    動物藝術??

    製作旗幟?

    標出消失點??

    ?

    第三章? 激盪的天才?

    達文西寫給盧多維科的信?

    達文西的魯特琴?

    鏡像書寫??

    發現筆記本??

    測量人體?

    瘟疫?

    行星化妝舞會??

    達文西的預言?

    眼睛運動??

    達文西的發明??

    義大利的王國和城邦?

    達文西的午餐??

    製作鳥食??

    沙萊的茴香甜點??

    心理鍛鍊??

    達文西的水閘?

    學點義大利文吧?

    飛行?

    製作降落傘風箏?

    修復〈最後的晚餐〉?

    飛彈和數學???

    ?

    第四章? 「我即永恆。」?

    聲音的本質??

    藝術偵探?

    地圖繪製的技巧?

    那棵樹有多高???

    簡單機械???

    誰是蒙娜麗莎???

    觀看藝術??

    文藝復興時代的藥草花園??

    資料來源

    參考書目、索引

    ?





    跟大師學創造力系列 總導讀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選擇理科或文科,通常不是學生自己由衷的選擇,而是為了避免嘮叨跟麻煩,由環境因素與外人角力出的一條最小阻力路徑。孩子對知識與世界的嚮往原本就跨界,哪管大人硬分出來的文科或理科?更何況,過往覺得有效率、犧牲程度可接受的集體教育方針,早被這個加速時代反噬。當人工智慧加上大數據,正在代理人類的記憶與決策,而手機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正在成為我們肢體的延伸,「深度學習」怎麼會只是機器的事,我們人類更需要「深度的學習力」來應對更快速變化的未來。



      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台灣學生雖然數理學科知識排名前列,但卻缺乏敘理、論證、思辯能力,閱讀素養普遍不足。這樣的偏食發展,導致文科理科隔閡更遠,大大影響了跨領域合作能力。



      文科理科繼續隔離的危害,全世界都看見了,課綱也才需要一改再改。但這樣就能解決開頭問的兩個問題嗎?我發現的確有解法,而且非常簡單,那就是「讀寫科學史」,先讓孩子進入故事脈落,體驗科學知識與關鍵人物開展時到底在想什麼,接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情況變了,你認為當時的XXX會怎麼做?」等問題,來學習寫作與表達能力。



      閱讀是 Input,寫作是 Output,孩子是否真的厲害,還得看他寫了什麼。炙手可熱的STEAM教育,如今也已經演變成了「STREAM」——其中的R指的就是閱讀與寫作能力(Reading & wRiting)。讓偏向文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追根溯源,才能真正體會其趣味,讓偏向理科的孩子多讀科學人物及科學史,更能加強閱讀與文字能力,不至於未來徒有專業而不曉溝通。



      市面上科學家的故事版本眾多,各有優點。仔細閱讀過這系列,發現作者早就想到我尋覓許久才找到的解法。不僅故事與人物鋪陳有血有肉,資料詳實卻不壓迫,也精心設計了隨手就可以體驗書中人物生活與創造歷程的實驗活動,非常貼心。這套書並不只給孩子,我相信也適合每個還有好奇心的大人。

    ?
    ◎鄭國威(泛科學總編輯及共同創辦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