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15556
林宏璋
典藏藝術家庭
2018年4月20日
113.00  元
HK$ 101.7  






ISBN:9789869615556
  • 叢書系列:critique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critique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這不是一本通用的協助藝術策展的學習者把展覽辦周到的策展操作手冊,而是一本想藉由本書在經由全球化新自由自經濟體系長時間無孔不入地塑造、歸化、均質化的群眾之中,啟動更為異質、更具主動性的藝術諸眾。或是要讓原先看不到的、沒有聲音的被看到、被聽到。──前國北教大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黃海鳴



      當代藝術策展實踐面對的是開放的公眾關係,以及經由「教育轉向」所發展的自我技術所蘊含的民主價值;從策展的字源意義作為一種「照料」他者與自我的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視為啟發智性的公共性行動。這個思考取徑在於將策展從起源學的意義,進行對其歷史、專業、責任與機制關係的變革等綜合考究。



      本書書名挪引亞里斯多德的《詩學》(Poetics),乃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詩學》係指一個「如何」創作戲劇的創造方法與認知,因此,「即興�創新」是重要的創造技巧。在此意義下,本書所集結的文章在於強調策展本身的創作論,同時也是進行對「策展技術」的思考,包含策展中發生的寫作、形式、空間拓樸、主體性等思辨面向。本書書寫原則上建立在作者對於大量國際雙年展的觀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協同策展的台北雙年展。因此書中除了有許多相關理論收集整理之外,還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無疑是一本台灣近年來討論策展的重要著作。

    ?


     





    序言──策展,它的零度與無返點�陳泰松

    導言──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第一章 策展主體性?? ?

    策展作為作品與工作?? ?

    策展系譜?? ?

    機構與獨立策展的分水嶺?? ?

    策展的語言作用與觀念藝術的管理美學?? ?



    第二章 邁向公眾的教育轉向?? ?

    策展的教育轉向?? ?

    展場的拓樸關係?? ?

    策展論述的書寫性?? ?

    操演性策展?? ?



    第三章 雙年展主義及其不滿?? ?

    雙年展系譜學?? ?

    政治文化轉向的雙年展?? ?

    雙年展的靈活部署?? ?



    第四章 實現諸眾的策展詩學?? ?

    機制批判與新機制主義?? ?

    策展詩學?? ?

    結語:實現諸眾?? ?



    參考文獻?? ?

    ?





    前言(節錄)



      大約從兩千年左右,許多關於策展論述、寫作與知識開始產生,其中包括對於策展專業的反思檢視、結合批判理論及美學政治等展覽議題;或是國際大型雙年展實驗的展覽平台,經由作品以展演計劃定義觀眾與藝術的關聯性。而關於策展寫作及相關出版,多半以回視策展實踐以及展覽歷史方式呈現一種歷史性的呈現,例如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的《策展簡史》(Brief History of Curating)或者布魯斯•阿舒勒(Bruce Altshuler)的《前衛展覽》(The Avant Garde in Exhibition)。對於策展歷史的回顧說明其專業知識生產,一方面也促使了專業的策展教育,發展了與過去博物館學(museum study)、藝術史、及藝術管理完全不同的知識生產。對於這種國際情勢,台灣也有著平行發展,歷年台北雙年展以及許多在畫廊、替代空間、社區、都會展演等,皆超出過去展覽僅僅是「呈現作品」的傳統定義,許多新展演方式不斷在實驗著作品、藝術工作者與觀眾關係。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成立也確立策展在台灣藝術教育的位置;許多藝文議題也與逐漸成形的策展專業息息相關,在21世紀開始的台灣文化場域,策展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觸媒(agent)。



      從這裡開始思考到我自己的種種「文化勞動」,包含著寫作、作品、教學、策展等等面向,往往是在「實踐中學習」展演的可能性,或者以一種面對當下的「應危」(contingency)不斷尋求對話與對應的對象。對我而言,策展總是以curating 的「動態」方式去呈現,而非一種狀態(curation)。這本書很多寫作是我在展覽「做中學」所進行思考的集結:策展是種實踐的智慧,這也許是史澤曼回應「策展人是展覽製作者(ausstellungsmacher)」的另一種閱讀。另一方面,本書的標題挪引了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詩學》(Poetics)正是強調策展之實踐創造性,如同詩學作為一種「從無到有」的「生成」(poiesis);《詩學》是一個「如何」創作戲劇的創造方法與認知,也因此,「即興�創新」(improvisation)是重要的創造技巧。在這個意義下,本書所集結的文章在於強調策展本身創作論,同時也是進行對「策展技術」的思考,包含策展中會發生的寫作、形式、空間拓樸、主體性等思辨面向。因此,我也嘗試從策展及展覽歷史進行對「當代策展」特殊性的探討,往往這些路徑在過去有許多的討論與呈現,包含在「策展人」本身角色的改變及其歷史系譜沿革,我希望能從既定議論脈絡推進其被隱蓋的邏輯及「之外」的衍繹。這種聯繫是將「展演」放到最廣義脈絡下透過藝術所進行「成為公眾(making public)」實踐;換言之,策展面臨的「藝術政治」最終必須回應現今社會現實的前線,因而在目前種種涵蓋在「教育轉向」的展演概念,不但是一種民主政治之藝術所進行的軌跡(trajectory),也是一種將其所形塑之公共空間作為一種容許「諸眾單異性」(multitudinous singularities)發生的解放場域。



      第一章「策展主體性」主要是針對系譜考察當代策展的問題意識開展,從 curator 發展與演變一直到從羅浮宮沙龍、美術館、獨立策展不同展演技術與藝術系統的改變,對應展覽歷史以及策展專業性的轉變,從其美學沿革反應具形式語言及空間運用思辨「策展意識」;另一方面,在60年代末獨立策展與觀念藝術的歷史平行性,並非是個時間偶然性,包含在「策展」與「藝術創作」協作,共同回應資本主義「管理社會」時代癥候,這牽涉獨立策展是藝術系統的應變實踐,也是一個主體性所進行的「反思」(self-reflexive) 行動。



      然而,當代藝術策展實踐在於開放公眾關係其中的民主價值,晚近提出「教育轉向」的策展的自我技術,是將藝術展演本身作為啟發智性之公共行動。尤其當代策展迎向公眾,特別是各式各樣關於參與性及主動性的藝術計劃,有著將教育「策展化」與策展「教育化」的雙重面向,催生平等與差異共存的知性表現。洪席耶(Jacques Ranciere)有關18世紀實驗教育家賈寇托(Joseph Jacotot)的「普遍方法(universal method)」研究提出「民主」自身的「元政治」(meta politics),是當代展演中公眾開發解放知性的未竟行動。因而,在目前展覽中透過實驗展演,如聚會、書籍發表、影片放映、寫作論述、研討會、演講、表演、理論實踐或對話性交換,著重於藝術集體行動與溝通能力。在這部分,我同時進行對於展演「場域」及「非場域」思考,企圖將展覽「公共空間」作為具體物理空間的描述,同時也是其所蘊含公共論述及美學配置的可能性分析。而「策展論述」與過去有關藝術的寫作區分,乃是作為策展本身「言說行動(speech act)」以及其語言政治面相差異。「操演性策展」以事件或情境干預方式實現展覽,區分出協作參與者與旁觀觀眾,在目前策展往往以實踐性構想與實驗方法本身作為自我反省的公開機制,同時也將藝術展演作為一個象徵及實質意義下的公共領域,讓美學平權與知識解放性的談話與討論得以展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