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微笑,告別:對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71155
陳世琦
心靈工坊
2018年4月03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571155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280頁 / 25k正
    Holistic


  • 心理勵志 > 生死醫病

















    人間最後的道場 ?

    一本讀來熱淚盈眶的生死之書,告訴我們什麼是「積極的活」



      陳世琦,一位從事安寧照顧近20年的主治醫師,

      曾陪伴超過3000位病人走完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

      他以安寧病房為超脫生死的場域,

      寫下那些曾經歷生死掙扎、飽受莫大身心痛苦的病人,

      如何在人生最後一刻,活出轉化的智慧與勇氣。



      40則動人的床邊故事,記錄了難捨能捨的告別,

      更以清晰易懂的筆觸,分享了「尊嚴治療法」、「慈悲觀照」、

      「雙重注意力刺激」等安寧緩和療護觀點與實際作法。



      大多數的人難以面對無常,總以「永遠都有明天」的方式活著,

      然而,有生必有死,當死亡臨近時,

      該如何陪伴摯親摯愛,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該如何從「傷逝」走向「傷癒」?

      該如何預做準備,為終會變老向死的自己,找到改變的力量?



      本書獻給從事末期病人照護的專業者、病床邊的陪伴者,

      以及終有一天要向世界說再見的你和我,

      善終是基本人權,我們都有機會活出自在、無憾的終老,

      讓生命走向更有意義道路,以微笑向世界告別。



      我相信真正的「傷癒」(healing)是轉化自己。勇敢面對「等待死亡」的生命時刻,不論對病人或家屬而言,都是另一種積極的「活」。──陳世琦醫師



    本書重點



      ★作者投入安寧緩和醫療近二十年,每日在照護第一線與病患相處,每個故事都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



      ★介紹「尊嚴治療法」、「告知病情十步驟」、「雙重注意力刺激」、「『非非苦』的慈悲觀照」等重要的安寧緩和醫療觀點與作法,值得醫護人員參考。



    感動推薦



      王英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林名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黃勝堅(台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名譽教授)

    ?


     





    推薦序一? 智慧圓滿最後一哩路? 林俊龍

    推薦序二? 用心陪伴? 王英偉

    推薦序三? 用心與關懷? 林名男

    關於作者? 我所認識的陳世琦醫師? 于劍興

    ?

    自序一找到?給?的力量

    自序二找到改變的力量

    自序三星光照耀之地,臺灣──論尊嚴治療法



    卷首? 安寧,始於恭敬



    初? 章 願 恭敬一切

    前言

    生命的匯入

    慈濟方程式

    慈濟人

    安寧療護是驛站

    學習恭敬一切



    卷上? 醫療,安身安心



    第一章? 尊嚴治療法

    前言

    初來乍到

    準備期一:想看到,就讓你看見

    家庭會議:傳遞正能量

    準備期二:設定短期目標

    關鍵問句

    竟然是最感動的時刻

    我的跪羊圖經驗

    體諒成就天堂

    善終是基本人權



    第二章? 雙重注意力刺激

    善終是基本人權

    雙重注意力刺激

    雙重注意力刺激運用於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大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的精神治療

    積極的活



    第三章? 病情告知

    絕對不能講?壞消息??

    醫療始於關愛

    恁們是要做什麼?

    儒釋道的信仰

    病情告知



    第四章? 用心醫

    體諒成就天堂

    再寵她一次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戀愛的感覺



    卷中? 慈悲,超越諸苦

    ?

    第一章? 覺察?苦?

    陷入死亡陰影

    怎麼生,就怎麼死

    父母心,菩薩心

    告別



    第二章? 超越苦,小我匯入大我

    心存?大我?棄?小我?

    生死皆自在

    見好一清

    金雀的煩惱

    傳奇故事的Ending

    我成功了



    第三章? 覺察非苦

    你相信我嗎?

    最寶貴的生命禮物

    ?非苦?的偽裝

    慈愛如蓮

    生命驛站



    第四章? 超越非苦--發展?非非苦?的慈悲觀照

    轉念

    阿母的心願



    卷下 反觀,淨心利人

    ?

    末? 章? 無用之用

    活出去

    不要讓他等

    接近神聖的力量

    無用之用



    卷終? 付出,更勝明珠

    我有明珠一顆

    ?





    推薦序一



    智慧圓滿最後一哩路




      醫療最大的使命是治癒疾病,讓病人重拾健康。然而,當所有的治療──開刀、化療、放療??等各種方法已經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惡化時,如何減輕病人身心的痛苦,給予人性的關懷,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就是所謂的「安寧療護」(Palliative Care)。



      安寧療護與「治癒性(Curative Care)的治療」,兩者的目標雖然不同,但安寧療護不代表放棄治療,而是盡量避免侵入性的檢查與處置,改以提升病人生活品質、減少病人疼痛為目的,讓病人更有尊嚴地面對餘生。然而,在某些特殊時刻──譬如病人的腸子塞住了,不開刀會痛得受不了時,也會考慮以開刀處置,來減緩病人的疼痛。



      花蓮慈濟醫院早在一九九六年八月,即成立東臺灣第一個照護癌症末期病人的安寧病房,證嚴法師命名為「心蓮病房」,即是期盼病友心如蓮花開放,能在此有尊嚴的面對疾病與生命。



      慈濟心蓮病房從王英偉主任(現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等醫師投入開創以來,即以「五全」醫療為目標,希望能提供:全人(包括身體、心理、靈性照顧)、全時(All time)、全家、全隊(醫護、醫檢、社工、心理師等全體團隊)、全社區的醫療照護,目前除了全社區外,我們的醫護人員幾乎都能努力去達成。



      我們希望不只照顧病人,也能關懷家屬;不只是照護病人的「病與痛」,也關懷他的心理及靈性,包括各個宗教的告慰。不論病人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或佛教,我們都歡迎神父、修女、牧師、法師等前來關懷、祝禱,依病人的需求,給他最大的安慰。心蓮病房對各個宗教都開放,這是全人醫療最好的寫照。



      這二十一年來,心蓮病房竭盡所能地嘗試各種方法,只要對病人有助益,不論是音樂治療、芳香治療、藝術治療、植物療癒……等,能幫助病人的,我們都願意去嘗試。包括幫病人達成最後的願望,只要我們能做的,都盡量做。我們設計了一座屋頂花園,如果病人想看月亮,可以帶他去花園,讓他再次感受月光的照拂;如果他想吹吹涼風,醫護人員也會想盡辦法帶他到花園感受自然的氣息,畢竟這些都不是很奢侈的心願。這些年來,慈濟心蓮病房也成為安寧療護的典範之一,甚至讓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美國??等醫護人員、醫學生前來參訪取經,大家共同推動安寧療護,讓世界更好。



      有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生必經的路程,我們終究都得面對它。有句話說「歹活不如好死」。好死,指的是好走、有尊嚴的離世,這並非易事。但值得慶幸的是,臺灣的「安寧療護」有口皆碑,而這正是能幫助眾生邁向「好走」之路的機會之一。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智庫(Intelligence Unit,EIU)所公布的「二○一五死亡質量指數調查」(Quality of Death Index),臺灣排名全球第六,躍居亞洲之冠,遠高於美國、德國、法國等歐美國家,這代表我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能在醫護系統受到不錯的照顧。



      一般人在走向死亡之際,最深的恐懼是「孤單」,害怕一個人承受,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再者,則是身體的痛苦,以及「經濟」的負擔。臺灣的安寧療護,以醫護及志工陪伴,幫助病人克服孤單的恐懼;以醫療減緩身與心的疼痛;以健保來減輕龐大的經濟負擔,這些都是臺灣的安寧療護能獲得肯定的原因。



      本書作者陳世琦醫師,從住院醫師時期,即在慈濟醫院服務,他長期投入安寧療護的領域,將近二十年的時光,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所寫的這些醫病故事正可以呈現出心蓮病房的理念。而透過醫病關係,我們得以看見病人面對生死的轉化與勇氣,也能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視野,重新思考:我們要如何活出人生最後一哩路的勇氣與尊嚴,讓生命走向更深刻、更有意義道路,是人生句點,更是智慧與圓滿。


    林俊龍醫師�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