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引爆創意螺旋的4P新學習時代

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引爆創意螺旋的4P新學習時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095501
米契爾.瑞斯尼克
江坤山
親子天下
2018年4月03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9095501
  •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學習與教育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幼兒教育

















    ? 匯聚全世界最多聰明腦袋的MIT實驗室,計畫主持人為何主張向「幼兒園」取經?

    ? 如何借助兒童程式之父的「4P方法論」,練就你我都能養成的創意螺旋思維、大膽玩出創新?




      「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樂高派普特學習研究教授(LEGO Papert Professor of Learning Research)、「終身幼兒園」計畫主持人,也被程式設計與科技業界譽為「兒童程式之父」的密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他的答案很出人意料之外:是「幼兒園」。

    ?

      被喻為「兒童程式之父」的本書作者瑞斯尼克。根據自身30餘年投入樂高專案、以及10餘年率領MIT計畫團隊投入研發兒童程式Scratch社群的經驗,提出從培養「頂尖A人才」到「創意X基因」的4P元素:



      Projects:由專案切入,任務導向的學習設計

      Passion: 從興趣出發,順勢點燃學習者熱情

      Peers:建構社群,創造同儕合作互助機會

      Play:誘發玩心,啟動強烈內在學習動機

      

      歷經多方實證所提出4P元素,是引爆與形塑個人與團隊創意思維的有效觸媒;無論是從MIT團隊研發經驗、兒童線上社群的創意成果,或是坐落於弱勢社區的青少年電腦會館,這套4P方法都已有令研究者驚訝的成果。

    ?

      從教育與創意的本質說起,瑞斯尼克探討了:  

      為何4P能催生想像、創造、玩樂、分享與思考的正向循環,讓創意奔馳?

      如何從具「自造精神」的專案裡鑽研學習?

      當主題是興趣所在,為什麼並不輕鬆的「硬樂趣」,反而能看到「渴望努力」的動機?

      哪些不同型態的學習社群,可以鼓勵孩子或團隊朝合作邁進?

      「模型工」與「劇作家」的玩樂風格有何差異?為何「遊樂場」比「圍欄內的玩具」更能引發創意?

      這些對於創意的深刻思考,值得渴望培養創意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創意創新研發者,以及對變動時代的新學習樣貌有興趣的工作者思索。

    ?

      本書甫獲2018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書獎肯定,深入淺出但觀點犀利的論述,更深受國內外多位教育與科技趨勢專家讚譽。作者恩師摩爾.派普特(Seymour Papert)是MIT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者,派普特曾與瑞士兒童教育大師皮亞傑(Jean Piaget)的共同研究經驗,不僅讓「教育vs.科技」討論富含人性,也讓作者在討論科技融入教育的過程中,更具備對兒童發展的關懷與思考。

    ?

      他直言:打造A到A+學生已不足以面對變動的未來,如何回歸幼兒園的創始初衷,甚至畢業後的人生都應反璞歸真,朝向「給一個他有熱情(Passion)的專案(Project),讓他跟同儕(Peers)用像在玩樂(Play)一樣的方式合作完成。」保持幼兒園內最初的學習方式與精神,才是培養從頂尖A到創新X基因的合適道路。



    ?  一起跟著本書,追隨熱情Passion.玩轉專案Projects.攜手同儕Peers.誘發玩心Play,打造創意螺旋的正向循環,催生AI時代裡的必備人才!



    國內外科技、創客、教育、學習領域專家,產、官、學重量級人士熱切矚目,從幼兒園到MIT專案計畫都適用的創意學習,清楚勾勒出21世紀學習新貌,是了解教育、學習、研發、創意趨勢不容錯過的專著。



      本書適讀

      教育工作者:如何打造具備創思動能的學習環境?K12教育工作者,可以跟學前幼兒園學習什麼?

      父母與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創意能力?為何給指導步驟、先學再做反而弱化創造力?

      創意思考者:創意的思考螺旋如何進行?為何4P方法論對創意思考如此重要?

      創新推動者:如何打造從頂尖A邁向創意X基因的團隊?如何培養能面對變動時代的X型人才?



    得獎紀錄



      ※ 2018年美國教育實踐類專業與學術傑出書獎(PROSE Award)

      ※Amazon亞馬遜4.5顆星好評



    各界好評?? ?



      「世界的教育部長」──肯.羅賓森爵士(Ken Robinson)專文推薦



      瑞斯尼克的專業生涯都在探索創新與科技的綜效,特別是針對兒童。在《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一書中,他破解了一般人對於創意的迷思(例如,創意僅限於藝術),並針對創意思考的實際運作與驚人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範例與案例研究。他也鑽研迷人的創意思考動力學,以及他所謂的創意思考螺旋(Creative Learning Spiral),這歸功於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突破性研究,讓我們在概念上能更加了解這些動力學,以及它們對教育的重要性。你會在這本書中發現,他的研究價值不僅止於學術範圍。他和團隊已經研發出程式、裝置和活動,催化了全世界幾百萬青少年的創意能量。────「世界的教育部長」肯.羅賓森(Ken Robinson),《讓天賦自由》等書作者



      這是我期盼已久的書。本書字句珠磯,充滿對21世紀學習樣貌的思考,一些能激發我們想像的細膩範例,則讓這些想法變得鮮活。我們很多人都曾繞著這個主題打轉,但沒有人像瑞斯尼克這麼切中要害。────布朗(John Seely Brown),前全錄(Xerox)首席科學家與帕洛亞托研究中心主任(PARC)



      無論你是家長、教育人員,還是學術研究人員,你都能在這本書中得到樂趣。身為MIT終身幼兒園研究團隊的創辦人,也是程式語言Scratch的發明人,瑞斯尼克不僅在創意思考上有豐富的學術經驗,也透過全世界青少年的經驗和實務,落實了這些精采學養。────哈尼(Margaret Honey),美國紐約科學博物館(New York Hall of Science)總裁與執行長



      對我們這些研究「創意思考從何而來」的人來說,瑞斯尼克一直是靈感來源。這本書不僅是想在教室內培養21世紀技巧的教育人員必讀之作,任何對如何在工作和玩樂中激發創意思考有興趣的人,無論是家長、創業者、藝術家,也是重要的參考書籍。────強森(Steven Johnson),《創意從何而來》與《我們如何走到今天?》作者



      這些年來,我積極在各種場合推動「創意思考」「創新設計」,深切了解創意發想的珍貴。看到這本書就迫不及待的翻閱,這真是一本非常值得所有人閱讀的好書,內容輕鬆易懂,字裡行間處處充滿對創意的啟發,又有很多有趣個案穿插其中,尤其是精彩的4P。對有心想要引導孩童學習的人,更是難得的參考書。用心讀,可以發現學習真是人生最大的樂趣!────陳良基�科技部部長



      童年時期培養出來的「玩性」:熱切探索、不斷嘗試、盡享樂趣、不在乎成敗等特性,與長大後的創造力及人格彈性密切相關。瑞斯尼克要大家重新向幼兒園以遊戲為核心的生活方式看齊,就是保有幼兒遊戲的要素:想像、創造、玩樂、分享與思考!



      本書除了對STEAM課程和創意學習螺旋部分有精彩的介紹外,對家長和教師的提示格外值得留意:創造力不只是天馬行空隨意想像而已,要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就要提供示範和充足的素材,然後?正放手讓孩子嘗試探索試驗製造;更重要的是,要進而藉由想法的分享和深刻的反思,才能讓孩子原本粗糙的原創想法,在付諸實現的過程中不斷精進,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創造。────周育如�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我們常常聽到報導,現代的學生很迷惘。假如他們對學校裡的所教所學充滿興趣與熱情,又怎麼還會迷惘呢?同學們最疑惑的事莫過於學這麼些東西要做什麼?這肇因於過去數十年,我們試著把一大堆「知識」與「技術」硬塞進孩子們的腦袋,卻不讓他們知道學這些要做什麼。



      我是個愛玩的人,4P中我最推崇的P其實是玩樂。在玩樂中學習,是讓一個人願意長久鑽研一門學問的好方法。以我自己而論,我做的每一樣研究,都是我自己認為有趣的,在過程中找出好玩的地方,就是促使我願意繼續投入時間的重要因素。不管多辛苦,我都願意繼續走在這條路上,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我的Lifelong Kindergarten。────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對一個在創新教育與終身學習領域探索的我,真的很興奮這本書中文的出版。透過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與精采的學養,提出了一個根本是讓人靈光乍現的有力論點!不僅讓我在探索過程中有了更具體的方向,更梳理了我對雜學校的想像—「我們都應該為每一個人,創造一個像幼兒園般的學習環境。」透過各種科技與思維的演進,協助每一個人探索去找到天賦找到熱情,才能朝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願望前進,探索出屬於每個人自己生命中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路徑!────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各界齊聲推薦



      陳良基(科技部部長)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劉軒(跨界創意工作者)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周育如(清大幼教系副教授)

      洪旭亮(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秘書長)

      唐宗浩(獨立教育工作者)

      曾吉弘(CAVEDU創辦人,MIT CSAIL訪問學者)

      呂奎漢(花蓮縣太平國民小學教師)

      施信源(花蓮縣三民國小校長)

      鄭志鵬(台北市龍山國中教師)

      葉士昇 (高雄市民權國小教師)

      陳金助(宜蘭縣竹林國小教師)

      顏國雄 (臺北市力行國小教師)

      謝宗翔(偷插電資訊科學作者)

      黃輝聲 (昆山市星空藝術幼兒園)

      楊易霖(台南市樹林國小教師)

      蘇恆誠(S4A社群總召)

      黃德文(澎湖縣?裡國小教師)



    ?


     





    推薦序

    激發天賦,別讓創意能量窒息?? 肯.羅賓森

    ?

    CH1? 從A到X

    01 創意學習螺

    02 給P機會

    03 對創意的四大誤解

    針鋒相對:科技

    聽他們說:塔琳的故事



    CH2? 專案 PROJECTS

    00 從自造中學習

    00 讓人思考的玩具

    00 螢幕上的創意

    00 建造的喜悅,創造的驕傲

    00 發展你自己的思維、聲音與身分�

    針鋒相對:知識

    聽他們說:約倫的故事



    CH3? 熱情 PASSION

    00 寬牆

    00 「硬」樂趣

    00 遊戲化

    00 個人化

    針鋒相對:架構

    聽他們說:賈麗莎的故事



    CH4? 同儕 PEERS

    00 學習社群:互補搭檔、延伸團隊、次級社群、回饋創作坊、諮詢服務

    00 開放

    00 關心的文化

    00 教導者的四種角色:催化劑、顧問、連結者、合作者

    針鋒相對:專門技術

    聽他們說:娜塔莉的故事



    CH5? 玩樂 PLAY

    00 遊樂圍欄與遊樂場

    00 動手玩

    00 多種路徑、多元風格

    00 一再嘗試

    針鋒相對:評量

    聽他們說:吉米的故事



    CH6 創意社會

    00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00 給學習者的10個提示

    00 給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10個提示

    00 給設計師與研發人員的10個提示

    00 通往終身幼兒園之路

    ?





    推薦序



    激發天賦,別讓創意能量窒息

    肯.羅賓森�世界的教育部長、《讓天賦自由》等書作者




      人類的創意與科技攜手並進。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的工具已經從燧石刀一路進步到大型強子對撞機。無論形式是機械或數位、簡單或複雜,工具透過兩種方式促進我們的創意。一開始,工具是我們身體的延伸,讓我們能從事原本很困難或不可能的事。有了犁,我們可以耕種;有了望遠鏡,我們可以觀察;有了發動機,我們可以旅行────這些都突破了我們原本身體上的限制。但工具的能耐,不僅是我們身體的延伸,也能擴展我們的心智,科技工具更促成了我們原本無法想像的觀念得以成真。



      犁的設計原本是用來翻土,最終它卻完全翻轉並促成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當伽利略從望遠鏡望出去,他不只是看到了放大的行星,他也重新想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並引發了宗教革命。在18世紀,機械引擎載著人類前進,速度比人跑步還要快,但引擎也推動工業革命,引發創新狂潮,重新形塑了整個文明。



      瑞斯尼克的專業生涯都在探索創新與科技的綜效,特別是針對兒童。在《終身幼兒園》一書中,他破解了一般人對於創意的迷思(例如,創意僅限於藝術),並針對創意思考的實際運作與驚人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範例與案例研究。他也鑽研迷人的創意思考動力學,以及他所謂的創意思考螺旋(Creative Learning Spiral),這歸功於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突破性研究,讓我們在概念上能更加了解這些動力學,以及它們對教育的重要性。你會在這本書中發現,他的研究價值不僅止於學術範圍。他和團隊已經研發出程式、裝置和活動,催化了全世界幾百萬青少年的創意能量。



      家長和教育人員常常擔心青少年花太多時間在數位裝置上。瑞斯尼克指出,最重要的不是青少年花了多少時間,而是他們拿數位裝置來做什麼。市售的一些程式和裝置專門提供顧客消遣:設計師在生產過程中投入不少創意思維,但顧客使用時卻不需要什麼有創意的想法。但數位科技其實也可以透過設計達到促進創意思考的目的。從首開先河研發出Scratch程式設計軟體,到長期與樂高集團進行創意合作,瑞斯尼克在研發這類科技上有長久的經驗,並催生出諸多產品與活動,這些研發成果都是為了培養青少年的創意思考,而它們也的確達成了目標。



      但創意為何重要?因為創意是人類生存意義的一部分。創意是發展具有價值的原始想法;有史以來,創意就在各個方面帶動了人類的成就。人類的創意源自於我們獨有的想像力────人類能在腦海中想像那些我們感覺不到的事物。創意則比想像力更進一步:它讓你的想像力發揮作用。創意不僅是概念發想的過程,也是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們創作的方法與結果,跟我們擁有的工具和材料大有關係,端視我們如何利用這些工具與材料,以及做出什麼成果。



      工具(無論數位與否)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意工作,就跟多數創意工作一樣,它會在實踐中逐步演變。這是創意學習螺旋實際運作的絕佳範例。原型的工具可能已經夠好用了,但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能以一開始不明顯或不可能的方式改進它。後續的版本可能會完全轉為它用,並產生遠超過原始工具的影響。早期的印刷機、汽車、網際網路,或者智慧型手機都是如此。



      創意可以增加價值;創意也需要合作。不管概念有多原創,創意思考幾乎都是以他人的想法為基礎。2007年,蘋果(Apple)公司發表iPhone。2008年,App Store開張,裡面有800個應用程式,如今裡面有超過200萬個應用程式,多數都不是由蘋果公司開發或規劃。闡明創意思考的動力學,以及對教育的影響,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主題。



      本書還有一個更大的主題。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強大天賦。他們如何發展天賦,跟成人撫養他們的環境以及給予他們的機會大有關係。教育應該是其中最好的機會。但現實常常不是如此。在很多國家,正規教育陷在測驗與競爭的沉悶文化裡。這種文化現在也滲透到幼兒教育,讓幼兒剛萌芽的創意能量陷入窒息的危機。本書的重點就是在大聲疾呼:教育要改變作法。



      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對幼兒教育的構想就是幼兒園,因為他了解孩童在特定環境最能成長茁壯────就像有園丁呵護的植物一樣。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創造這些環境。福祿貝爾在19世紀提倡這些作法,當時工業革命正在累積能量,隨之而來則是具有工業性質的大眾教育形式。他必須艱苦奮鬥,如今那些提倡兒童中心概念的人也是如此。這些概念的重要性一點也不遜色。相反地,當我們逐步迎向21世紀所帶來的複雜挑戰,這些概念也變得愈來愈重要。



      有史以來,創意生產的工具幾乎都落在相對少數的人手裡。數位革命讓幾乎所有人都能取得這些精密的工具。但使用者若缺乏想法與專業,工具唾手可得也沒用。這是本書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本書發出了立論扎實、深具遠見的呼籲:教育應整體考量,並透過我們現有的工具,培養我們內在古老的創意能力。瑞斯尼克清楚指出,幼兒園現在已經變得跟其他學校一樣。他在本書中的立論剛好相反,其他學校(沒錯,還有畢業之後的人生)應該要更像幼兒園。我很確定他是對的。

    ? 2017年6月,洛杉磯



    推薦序



    世界變化如此快,我們該怎麼教孩子?

    葉丙成�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當看到這本書裡面所揭櫫的「Projects、Passion、Peers、Play」4P概念時,我非常的高興。因為這些與我這麼多年來以來所實踐、鼓吹的教育觀念,是完全吻合的。牛津大學一份研究提到,現有的工作,47% 會在二十年後消失,這代表著未來的世界,將會有非常劇烈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只在乎學生學到「知識」的教育,會受到很大的挑戰。當世界變化那麼大,隨時都會有新的事物、新的問題發生,關於既有事物的知識的重要性將會遞減,取而代之的,是能力。特別是運用知識解決沒見過問題的能力,這在未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當3年前,我跟夥伴創辦給11~18歲孩子就讀的「BTS 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時,教師團隊便非常重視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做專案(Project)的教育。對我們來說,訓練孩子做事情的能力,比灌輸他們知識更為重要!如果孩子從11歲就開始練習執行專案一路到18歲,8年下來孩子做事的能力一定會愈來愈棒。相對於只有單純的知識,這些才是真正在快速變化世界中立足的關鍵!



      但只有做事能力還不夠,不管做什麼事情,想要成功都必須要有努力的動力。在過去的年代,傳統觀念是棒下出孝子,只要用逼的,孩子就會乖乖聽話努力;但這種強迫的教養方式,在當今年代愈來愈行不通。學生愈來愈有自己的自主性,打罵逼迫式的教育是沒有太大效果的。這個年代的孩子,會想努力的動機來源,是找到自己的熱情(Passion);唯有找到熱情而產生的動力,才能真正持久!所以這也是現代教育非常重要的關鍵──幫孩子找到他的熱情所在,而不是再靠打罵逼迫!



      打罵逼迫的威權教育之所以失效,還有其他原因。我在《為未來而教》這本書曾提到,現在的孩子愈來愈不在乎師長對他們有沒有好評價,但卻極端在意同儕(Peer)是如何看待、肯定他們。這也是為什麼在我所開發的教學方法中,非常重視把「同儕肯定」的力量導入教學裡。比方讓學生設計作業題目、讓學生互評等,在這些教學方式下,學生變得更有動機、更拼命,因為他們非常渴望能得到同儕肯定。如果現代的老師,能在教學設計裡善用學生「同儕肯定」的力量,學生將會更有動機去學習!



      最後我在演講裡,也常問爸媽:「在什麼的情況下,一個人不用人逼,也會很認真、很努力?」答案是:「玩」。人只有在玩(Play)的時候,不用人逼也會很努力!熱情的根源,往往來自於玩心,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過去幾年致力於把遊戲跟教育結合,開發出全台超過60萬中小學生用來學習的PaGamO遊戲式教學平台。我們看到許多的孩子都因為喜歡玩我們的遊戲,而對學習變得更有熱情;許多老師寫信給我們,說他們是如何驚訝於原本已經放棄學習的孩子,如今因PaGamO而變得更喜歡學習。「玩」的力量真的很大,如果老師能重新思考,不再把「玩」當作洪水猛獸,轉而學著掌握「玩」的力量,讓孩子更有學習動機,孩子會學得更好、更棒!



      很高興看到本書出版,4P概念跟我的理念不謀而合。唯有透過Project導向課程幫孩子建立做事的能力,透過Peer與Play的力量,讓孩子找到自己的Passion,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有自信、有能力面對未來變局的年輕人!



    推薦序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我想從事學童程式設計教學的多數老師,應該在某一個教學階段都採用過Scratch這套非常具有創新概念的工具,我也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上千萬人使用過Scratch,而Scratch社群有許許多多的程式範例,深植開源分享概念在孩子們的行為與心裡。我更願意熱烈推薦這個工具的計畫發起人寫的書,重要的原因不是這是一本教你怎麼寫程式的書,而是一本從教育本質說起的書,然後添加因為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教育現場應有改變的一些想法。



      本書的核心是專案(Project),同儕(Peer),熱情(Passion)與玩樂(Play),也就是作者所謂的4P。如書中所說,這四個字不是什麼新概念,但是在目前台灣的教育現場卻頗為缺乏。



      我們常常聽到報導現代的學生很迷惘,假如他們對學校裡的所教所學充滿興趣與熱情,又怎麼還會迷惘呢?同學們最疑惑的事莫過於學這麼些東西要做什麼?這肇因於過去數十年,我們試著把一大堆「知識」與「技術」硬塞進孩子們的腦袋,卻不讓他們知道學這些要做什麼,不僅國教時期如此,進了大學後的前一兩年也還是如此,就如同我自己當年學習資料結構與演算法時只能用來交作業與應付考試,卻不知道他們的用處,何況是更為抽象的數學了。



      因此,用專案來統合所學,讓學生知道一項技術可以用在哪裡在當今變得重要,所以這幾年學校裡越來越重視所謂的專案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了。同儕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裡特別重要,自己學了一樣東西,試著與他人分享,討論,進而能合作完成一項專案,是真正快速把這樣東西融會貫通的不二法門。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也許一開始是老師把一樣東西教給我,但是我自己是透過把這樣東西經過思考、教過其他人之後,自己才算真正學會。同儕學習是需要自小培養的,但是這件事在台灣目前爭校排名,甚至是班排名的氛圍下,卻很難讓學生願意無私分享自己的心得。

      我最推崇的P其實是玩樂。在玩樂中學習,是讓一個人願意長久鑽研一門學問的好方法。以我自己而論,我做的每一樣研究,都是我自己認為有趣的,在過程中找出好玩的地方,是促使我自己願意繼續投入時間的重要因素。這種過程一旦重覆了多次,就會發現所有的學問都有其好玩之處,所以我的研究可以涵蓋從非常硬調的積體電路設計,一直到非常軟性的音樂分析。很多人覺得我很有創意,領域可以跨很大,但是我自己並不覺得如此,覺得自己不過就是在「玩」研究而已。



      這幾年來,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 PTWA)的課程設計,就是用專案(Project)來包裝,讓孩子在玩樂(Play)中學習,並且透過課程設計促使同儕(Peer)分享與合作,以期激發他們了熱情(Passion)。不過隨著當今人工智慧等的極速進步、全球化的腳步愈來愈快,世界各國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不僅要學會合作,也要學會如何打群架,也就是要適應競爭(Competition)這件事,也就是4P+C,因此我們設計的課程裡,也開始納入用團隊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是個愛玩的人,不僅是把研究當作玩樂的標的,其實在創建PTWA的過程裡,我也一直在找尋其中有趣好玩的成分,以支撐我不管多辛苦,都願意繼續走在這條路上,因為這個世界就是我的Lifelong Kindergarten。



    各界推薦好評



    陳良基�科技部部長




      這些年來,我積極在各種場合推動「創意思考」、「創新設計」,深切了解創意發想的珍貴。看到這本書就迫不及待的翻閱,這真是一本非常值得所有人閱讀的好書,內容輕鬆易懂,字裡行間處處充滿對創意的啟發,又有很多有趣個案穿插其中,尤其是精彩的4P。對有心想要引導孩童學習的人,更是難得的好參考書。用心讀,可以發現學習真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教系副教授



      童年時期培養出來的「玩性」:熱切探索、不斷嘗試、盡享樂趣、不在乎成敗等特性,與長大後的創造力及人格彈性密切相關。正當我感慨現在幼兒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少,遊戲的豐富度也越來越不足時,瑞斯尼克的這本書,卻要大家重新向幼兒園以遊戲為核心的生活方式看齊,並且相信人若要充分的實現自我並享受人生,就要保有幼兒遊戲的要素:想像、創造、玩樂、分享與思考,實在是?知灼見!



      本書除了對STEAM課程和創意學習螺旋部分有精彩的介紹外,對家長和教師的提示格外值得留意:創造力不只是天馬行空隨意想像而已,要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就要提供示範、提供充足的素材,然後?正放手讓孩子嘗試探索試驗製造;更重要的是,要進而藉由想法的分享和深刻的反思,才能讓孩子原本粗糙的原創想法,在付諸實現的過程中不斷精進,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創造。



    看見雜學的真諦 ?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回想自己畢業後,從藝術工作者跨到創業的十五年來,每一天的探索與學習都很難用言語具體形容,直到這本書出現。



      我常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生命的創業者」,因為人生的自我實現跟創業很像,其實就是願意勇敢的在一片未知的海洋裡摸黑著前行,每一個創業者都在探索自己的路徑持續的學習。就算在路上看到不同的微光,那也都只是那個當下別人在摸索到自己的路罷了,沒有什麼對的方法,也沒有人說了算。然而這樣的「願意」,不就是我們在幼兒時期擁有的內在動機,會本能的去好奇、玩樂、創造、實驗、分享、去探索各種的可能嗎?



      這的體悟,在我生命的當下更是強烈。我兒子剛好是五歲的幼兒園中班年紀,在觀察他如何透過各種感官與想像去探索認識世界的熱情時,都會讓我害怕這樣多元探索動機消失的那一天!因為我深深知道,在環境以倍數快速變化的當下,不管是幾歲的年紀,都需要我們有著持續探索各種未知的動能,保持好奇心與想像力的熱情,才有機會在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敗中持續解決問題;而只有持續的自主學習,才能去面對那個難以想像的未來所帶來更為複雜的挑戰!



      對一個在創新教育與終身學習領域探索的我,真的很興奮這本書中文的出版。因為透過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與精彩的學養,提出了一個根本是讓人靈光乍現的有力論點!不僅讓我在探索過程中有了更具體的方向,更梳理了我對雜學校的想像—「我們都應該為每一個人,創造一個像幼兒園般的學習環境」。透過各種科技與思維的演進,協助每一個人探索去找到天賦找到熱情,才能朝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願望前進,探索出屬於每個人自己生命中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路徑!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