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的心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922322
廖春紅
海鴿
2018年3月27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922322
  • 叢書系列:古學今用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古學今用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天,王陽明的妹夫兼得意門生徐愛問了一個問題:「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完全闡明世上萬事萬物的道理吧?」對此,王陽明回答說:「心就是天理,天理都在心中,世上哪裡還有存在於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



      心即理,心外無物,這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對「心外無物」這個問題,王陽明和好友同遊南鎮的時候,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朋友指著岩石中的一棵花樹,然後問:「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可見,在王陽明看來,世界上一切問題,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得到答案。正如他在《詠良知》一詩中寫的:「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因此,「心」成為一種巨大能量的象徵。亦如美國著名作家露易絲•賀在書中寫的那樣:「我相信,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幫助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美好的友誼、美妙的職業,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成功。首先我們要相信這種力量的存在,然後釋放一些不必要的障礙和生活方式,深入內心去感受這種力量,因為它知道什麼對我們是最好的。如果我們願意把生命交給至高的愛和支持我們的力量,就將擁有成功並且充滿愛的生命!」



      現代的腦科學、心理學、生理學認為,人類的潛意識裡蘊藏著巨大潛能,但是不同程度地被各種消極心態所形成的「自我」壓抑著,使得這些潛能在平時無法顯現。但是如果人們的心理處於特定的狀態下,壓抑潛意識的消極因素解除了,內在的無窮潛能就可以激發出來。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一個運動員的握力經由測量測出是一百磅,他在常態下調動全身的力量也無法使指針突破一百磅。一個高明的催眠師將這個運動員催眠至「喪失自我」的深層意識狀態,然後告訴他:「你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連你自己也會吃驚。」當運動員在深層意識裡接受這個觀念後,再一次測量握力時,他非常輕鬆地使指針突破一百一十磅。



      過程中,催眠師並未給他任何外界的實際力量,更沒有給他服用興奮劑等藥品,只是將他導引進入一種喪失自我的狀態中,讓他心靈深處的意識接受一個他擁有強大力量的觀念,就讓他把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來。實際上,那種強大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終存在於他的心性之中。



      可見,只要排除舊的「自我」意識干擾,就可以發揮真正自我的力量。真正做到這一點,就會發現自己是一個強大的人,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現在很多人過於追求金錢、地位、名利等身外之物,忘記自己的心也需要一種高度。有時候,人們把那些可以幫助自己成功的學問當作讓心靈強大的法寶,但是成效甚微。原因就在於人們對這些大人物的模仿未得其精髓,只學其形未學其神。說穿了,如果沒有經歷和那些大人物一樣的心路歷程,只是模仿他們的行為是沒有用的,這也進一步論證「心」的重要性。



      所以,人們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全心探究其本質,於問題本身發掘內在聯繫。這樣一來,心性內在的巨大力量將會幫助我們發現規律找出答案,解決人生中的現實問題。



    本書特色



      ■《傳習錄》精華解讀,後世名人一致推崇!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講學語錄,也是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包含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和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被認為是王陽明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對於知行合一、慎獨、致良知等哲學思想有深入討論,是我們感悟心學智慧必讀的經典。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髓,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不僅可以強化現代人自我調適的能力,並且可以縮減自我修養的過程,是現代人破除身心迷惘的一帖良方。自十五世紀以來,王陽明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堪稱「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



      ■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讓內在的修練技巧,成為實用的處世智慧!

      正如儒家經典《大學》中所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只有心靈達到寧靜而安穩的境界,人們才可以洞察萬物之規律。這個時候,考慮問題才會周詳,處理事情才會完善。真正的生活在內心,一切鬥爭皆是心戰。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


     





    序:點一盞心燈



    第一章:挖掘人心「靈明」——談心力

    心即理也

    人之心體,本無不明

    苟當其能,則終身處於煩劇而不以為勞

    人胸中各有個聖人

    《書》所謂「無有作好作惡」,方是本體

    我輩致知,只是各隨分限所及



    第二章:難能可貴的狂者胸懷——談格局

    我今信得這良知真是真非

    事變亦只在人情裡,其要只在「致中和」

    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

    有意必,便偏著一邊,能此未必能彼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第三章:心之所向,終能抵達——談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為聖人之心

    子夏篤信聖人,曾子反求諸己

    後儒不明聖學



    第四章:行勝於言,知行合一——談實踐

    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走到歧路時,有疑便問

    縱有傳者,亦於世變漸非所宜

    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

    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若識得聖、知本體是何物,便自了然



    第五章:針對欲望下功夫——談克己

    良知只在聲、色、貨、利上用功

    聖賢非無功業氣節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所以謂之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

    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



    第六章:吾日三省吾身——談自省

    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制

    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顧是之憂

    顏子不遷怒,不貳過

    多於過上用功,就是補甑

    夫舊習之溺人,雖已覺悔悟



    第七章:能容能恕大人物——談包容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憤怒嗜欲正到騰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

    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

    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

    凡文過揜慝,此是惡人常態



    第八章:心兵永息,天下太平——談靜心

    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

    紛雜思慮,亦強禁絕不得

    如何欲不聞見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



    第九章:「苦難」是進步之階——談逆境

    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

    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不知已是「有所憂患,不得其正」

    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

    ?

    第十章:仁者,將心比心——談仁愛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

    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迷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



    第十一章:學習要從心上下功夫——談讀書

    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

    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

    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

    知識愈廣而人欲愈滋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

    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



    第十二章:管理的學問——談用人

    生死以之,又何愁不能「計險阨遠近」

    君子之政,不必專於法,要在宜於人

    此天下治亂盛衰所繫

    今日所急,惟在培養君德,端其志向

    軍旅之任,在號令嚴一,賞罰信果而已



    第十三章:游於藝的功夫——談藝術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優哉游哉,天地之間寧復有樂於是者

    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

    蓋用兵之法,伐謀為先

    古人為治,先養得人心和平,然後作樂



    第十四章:不以生喜,不以死悲——談死亡

    先生曰:「知晝夜即知死生。」

    忍心害理,同者不為

    人於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

    今使之「夭壽不二」

    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來自渾成



    第十五章:此心光明耀天下——談圓滿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

    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

    學者只從「下學」裡用功

    ?

    ?




    其 他 著 作
    1. 王陽明的心學:一生伏首拜陽明
    2. 圖解九型人格[職場與投資]
    3. 圖解九型人格[人際與情感]
    4. 心學:和王陽明一起修心成事
    5. 中華文化教我們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