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四十題大哉問,問出影響一生的慢思妙答
苑舉正
我讀過很多介紹哲學的書,但這一本是直到目前為止,最特別的。這本書特別的地方有三個部分:第一,明確地針對閱讀對象;第二,完全以回答問題來介紹哲學;第三,專章教導如何吸收本書的內容。對於學習哲學而言,這三點都很關鍵。
書名中列舉「影響孩子一生」的題目,讓所有家長眼睛自然為之一亮。在這個處處講求競爭的社會裡,孩子不但是家長的最愛,也是未來的主人翁。讓孩子懂得如何思考,必然優於少接觸思考的孩子。但是,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比較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引導孩子如何開展人生的問題。
在我這個年齡中的人,對於開展人生這件事,大多帶有一點無奈。在我成長的歲月中,人生的開展,以生活為主,而生命的價值,只是一個滿足生活條件之後的選項。然而,在生活不虞匱乏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社會對於生命價值的關懷與追求,日益明顯,越來越重要。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改善策略,首推引導下一代即早學習思考。
長期以來,我個人對於推廣哲學一直很有興趣。在推廣的過程中,我發現要落實哲學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鼓勵兒童學習思考,逐步理解人生中耳熟能詳的議題與價值。我坦承,在講求功利的傳統裡,推廣兒童學習哲學並不容易,但這本書做出了突破這個限制的努力。
一問一答中,看見思考日常的智慧光芒
本書完全從問題出發,讓讀者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思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坦白說,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某些問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無聊,尤其是那些有關於知識論與形上學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種深刻的問題,也告訴我們東西方哲學所關注的方向是不同的。這些差異,說明了文化上的多元,也提供了學習哲學的方向。
哲學就是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不斷地參考歷代哲學家所啟發的智慧。對我們而言,這些智慧之所以依然值得學習,正是因為它們強調的是:永恆的價值觀、無錯誤的知識、可受公評的真理,以及經得起批判思考的檢驗。這本書所列舉的問題,就是按照價值、知識、真理與批判思考四個方向,把哲學中所談論的倫理學、知識論、形上學與邏輯,透過問答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在這些問題中,作者以最自然的方式,詢問讀者例如正義、友誼、慈善、快樂、撒謊、科技,甚至打架,這種司空見慣的題目。在問這些題目的過程中,作者很技巧地將這些議題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發覺,當作者運用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這些大哲學家的觀念做討論時,重點還不是如何詳盡的理解先聖先賢的話,而是如何從現實生活中看這些理念的發展與應用。
透過問答的方式,理解哲學理念的效用是我個人認知上學習哲學最直接的方式。問答的對話模式,有一種重新脈絡化的魔力,這種魔力讓所有的哲學議題,從在轉換成為問題的開始,就已經深深地嵌入在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說,人人需要朋友,但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如何成為一個符合道德標準的觀念,就是一個必須從日常生活中討論的問題。亞里斯多德認為,朋友可以相互幫助,朋友可以提供娛樂,朋友可以提升認知。然而,朋友扮演的這些功用,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適當地顯現它們的價值。透過回答問題,融合哲學思想再回到日常生活中,是本書最成功之處。
一動一應,體會理解溝通的重大影響
本書第三個特點,就是作者花了不少功夫告訴讀者要如何應用這本書。四十個問題代表四十章,分為四個領域,這些問題具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沒有確切的答案。沒有確切答案的事實,讓讀者在針對問題回答「是」或「否」時,出現由淺而深的認知過程。同時,作者所安排的問題,有很明顯的次序,因為作者要讓本書的內容直接到任何孩子都能夠看得懂、可以回答,甚至能在回答後,透過本書的指引,進一步思考這些答案是不是值得堅持的答案。
我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這麼有互動性與對話感的書。本書的內容一直不斷地透過問題的開展,讓讀者不斷地與自己對話,甚至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幾個讀者之間的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透過思想所獲得的智慧,會讓所有讀者產生互動的自然情感。對我個人而言,本書融合互動與對話的這個部分,是接觸哲學最高意境,因為我總是在理解哲學智慧之餘,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他人互動、溝通、討論我所認知的結果。
在閱讀本書後,我除了深深覺得這是一本很特別的哲學書之外,也覺得在本國的環境下,這本書不但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也可以經由它其中所包含的問題,讓所有的人嘗試地回答哲學的挑戰。因此,我要向所有國人鄭重推薦本書,並誠摯地期待我們所有人的一生,都不斷地受到哲學的影響。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