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

1919:中國、印度、埃及和韓國,威爾遜主義及民族自決的起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54051
埃雷斯•馬內拉
吳潤璿
八旗文化
2018年3月28日
167.00  元
HK$ 141.95  






ISBN:9789578654051
  • 叢書系列:八旗國際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八旗國際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其他

















    台灣獨立、阿拉伯之春、庫德族獨立、伊斯蘭國問題……

    一切的理論和歷史,都從1919年、無可迴避的「威爾遜時刻」開始。



      威爾遜式國際性主義,共產黨式國際主義,在1919年就展開對決,

      直到今天。

      不想要達爾文的殘酷競爭,

      就接受威爾遜世界的理想平等。

      

      加泰隆尼亞、庫德族人、台灣、蘇格蘭、北愛爾蘭、威尼斯(意大利北部聯盟)獨立運動,近期這些遍布全球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在國際關係領域,它們共同的理論根基是什麼?歷史起點又在哪裡?

      

      答案是1919年——國際關係領域中無法迴避的「威爾遜時刻」。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14點和平原則,主張殖民地有權追求獨立、自由和權利,而從帝國手中解放出來。

      

      關於1919年國際社會的西方書寫中,焦點全部是在巴黎和會,也全部側重於強權之間的交易、歐美諸國(談判主角)的各自優先事項,並藉此重建以西方為中心的一戰之後的國際秩序。然而,本書力圖去掉歐洲中心論的濾鏡,給1919年的國際世界重新打上燈光。在1919年,從埃及、印度、中國和韓國等殖民地世界中所浮現的歷史,存在一個「威爾遜時刻」。也就是威爾遜總統的主張,強調無論大小,人民都有權利以自決的方式建立民族國家。

      

      威爾遜因此代表了一個正面的、理想化了的美國形象。而1919年,意味著一種國際關係的轉換,從「舊世界」過渡到「新世界」,從帝國的時代過渡到民族國家的時代。當他發表「十四點和平原則」並決定親自前往歐洲時,他似乎已經準備好要把世界帶往國際事務的新時代。

      

      本書講述了四個新崛起的國家對「威爾遜時刻」的回應。印度、埃及、中國、韓國,這四個國家的精英,以新興的民族認同的概念去推動自己的主張,尋求自決。一九一九年春,幾乎在這四個社會中同時爆發了反帝抗爭:中國是五四運動,印度是甘地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埃及是一九一九年革命,韓國是三一運動。

      

      1919年,甘地還堅定地支持印度留在大英帝國內,為什麼到了1920年便發對,並發起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國的五四運動背後,列寧和威爾遜誰的影響比較大?為什麼在追求民族自決的道路上,列寧取代了威爾遜的位置?中國的五四運動實際受了韓國的三一運動的影響,你知道嗎?本書講述了李承晚、胡適、顧維鈞、甘地、札格廬勒的故事,這些精彩的反殖民民族主義分子的故事,穿插在1919年春天爆發的這些大型抗議運動之間,並在觀念和歷史的國際脈絡中演進。

      

      以往中國近代史對五四運動的解釋,只是簡單提及它由巴黎和會的失敗所引發,迅速把矛頭指向反帝。卻很少討論它的意識形態來源(恰恰也是帝國主義),更不大提及它是全球大潮在遠東礁岸的餘浪,內部讀者幾乎不知道五四運動有如此廣深遠泛的國際脈絡。

      

      然而,「威爾遜時刻」最終以羞辱性的崩解告終,其承諾逐漸消退,帶來痛苦的幻滅。但,即便如此,1919年開啟了國際關係中「威爾遜世界」之門,組建的國聯演化成後來的聯合國,達爾文式的國際秩序逐漸讓步給以法律、條約所維繫的世界新秩序,大量民族國家從帝國中解放,逐漸獨立自主,而這波民族國家誕生的潮流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沒有終結。

    ?


     





    前言

    導論:動盪之源

    第一部 威爾遜時刻的浮現

    第一章 誰的自決?

    第二章 為人類心智而戰

    第二部 民族主義的國際化

    第三章 威爾遜旋風抵達開羅

    第四章 擺在威爾遜醫生面前的印度微恙

    第五章 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六章 首爾如何把握時機

    第三部 自由派反殖民主義的挫敗

    第七章 一九一九年革命

    第八章 從巴黎到阿姆利則

    第九章 凡爾賽的空椅

    第十章 一個保障帝國的世界?

    結論:朝向「國際大家庭」



    出處與縮寫附註

    註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