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英國BBC調查記者揭露!他們怎麼創造了問題,然後把答案賣給我們

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英國BBC調查記者揭露!他們怎麼創造了問題,然後把答案賣給我們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164153
傑克斯•帕雷帝
廖桓偉
大是文化
2018年3月29日
166.00  元
HK$ 141.1  






ISBN:9789579164153
  • 叢書系列:Biz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7 x 23 x 2.29 cm / 普通級
    Biz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全球經濟

















      ◎有病才吃藥,那藥廠賺什麼?藥廠讓政府降低疾病標準,暴增幾千萬人得吃藥。

      ◎金融風暴時,誰救了西方各國銀行體系?不是金管會、不是政府,是黑道!?

      ◎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打算怎樣統治地球?英國BBC調查告訴你。

      ◎為什麼我們都聽麥肯錫的……?「後真相」是什麼賺錢方式……?




      iPhone改變了現代人的習慣,Windows打造了現今人們的生活?錯!

      其實AI根本不會害人失業,但結果未必是你想要的……

      改變世界的,並不是產品、發明,而是一樁樁私下談成的商業交易。



      本書作者傑克斯•帕雷帝,是英國BBC調查記者,被稱為全英國最敢爆料的記者。

      20年來,他採訪了許多改變世界的執行長、政治人物、經濟學家與科學家,

      現在,他將調查成果集結成本書,告訴你一個驚人的事實:

      為什麼會有人血拼到想剁手?為什麼你得拚命加班才能在職場存活?

      還有對財富、消費、工作與繳稅的概念,就連吃進嘴裡的食物,甚至是阿拉伯之春,

      全都是由幕後談定的祕密交易造成的。這些人創造了問題,然後把答案賣給我們。



      ◎這些交易改變了我們的花錢、工作方式,也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標準」。



      .手機支付,現金垂死:?

      付現金會引發消費者「付現神經痛」,唯有刷卡才能快樂揮霍,於是

      蘋果與摩根大通聽到了你的心聲,與銀行祕密交易,創立Apple Pay服務,

      未來,現金居然是下等人用的東西!連非洲也不例外,元凶居然是臉書。



      .誰決定BMI多高算胖——

      想辦法連奧運短跑金牌都算胖,再讓脂肪替糖背黑鍋,就能造就大生意。

      因為只有肥胖成為流行病,藥廠才能賣藥賺大錢。

      當大家都說都市進步就代表民眾變胖?為何法國人說沒這回事!

      還有,什麼病這麼可怕——我問你答填填看,打勾六項就算有病!

    ? ? ? ? ?

      .顧客永遠不滿,生意做不完——

      燈泡半年就壞,手機半年就換,原來是業者共謀,逼你和他們一起進步。

      賈伯斯到底有何盤算,設計一個讓你自己轉不開的梅花形螺絲?

      這也是廠商的陰謀:計畫性不滿?就是與其等東西壞,不如你自己生厭想換。



      ◎「後真相」商機——企業、政客、廣告、新聞,最奏效的賣點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都聽麥肯錫的——

      因為搭上「那家公司」的權力,是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捷徑。

      甚至想搶贏敵手,你也需要「那家公司」(的人才)。

      但你知道「那家公司」手提產業建言,一手玩私募基金嗎?

    ?

      .人工智慧不會讓人類失業——

      機器人,要嘛是你部屬、要嘛當主管,因為它越來越像人,人也越來越像它。



      以後的教育分兩類:一種培養執行長,另一種是負責訓練機器人的部屬,

      你屬於哪一種?

    ? ??

      還有,當商人開始干政,執行長開始治國——

      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科技五大天王將如何接管世界?

      唯有中國不需要這些外國科技大廠,因為他們有兩萬個馬斯克?



      一群高人在會議室、高爾夫球場、酒吧裡談成的交易,

      改變了我們的工作、賦稅,也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生活。

      這些交易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發明了一個問題,然後銷售它的解答。



    名人推薦



      楊斯棓 ?醫師、台灣菲斯特公司顧問

      林建甫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胡忠信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家

      陳鳳馨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蘇書平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


     





    推薦序一 《白蛇傳》的英國現代版:下你毒、再賣你解藥�楊斯棓

    推薦序二 更新老舊思維,在祕密交易衍生的新規則下生存�蘇書平

    前言 商業交易,就是發明一個問題,然後銷售解答



    第1章 手機支付,現金垂死——

    蘋果與摩根銀行祕密交易,臉書覬覦非洲,救活現金的又是黑道?


    付現金搞得消費者很痛苦,刷卡才能快樂揮霍�鋼鐵人加持,Paypal只要「點一下」即可付款�信用卡讓你「感覺」變有錢,負債也無所謂�eBay什麼都能賣,包括你的人生意義�科技巨頭想成為新銀行,而你是全新的貨幣�最大的貨幣革命不在矽谷,在非洲�政府抹消現金,地下經濟卻讓現金不減反增�金融風暴,誰來救銀行?毒品黑錢!資安專家心中最安全的系統,照樣被駭好玩的�銀行搶匪失業,因為金庫沒半毛錢�現金是下等人用的東西



    第2章 風險(包括人命)繼續證券化——

    糧食做空點燃阿拉伯之春、移民灌爆歐洲,中國和「水」交易接著登場


    四大糧商做空小麥不成,竟引來伊斯蘭國崛起�高風險的麵包賭局,就跟ABCD一樣簡單�證券化這顆炸彈是我發明的,但不是我扔的!�病患死越快,我就賺越多——愛滋病啟發次級貸款誕生�炒房落伍了,水才是市場玩家的新寵�哥賭的是世界末日,只要救地球能賺錢!



    第3章 納稅是小人物的事——

    創造性會計,吸引全球企業來此開公司,光一間小房子就塞了兩萬家


    企業避稅讓物價便宜?�政府高官帶頭逃稅,會計師努力讓避稅除罪化�約翰•藍儂的稅單,上面寫著「零英鎊」�養蚊子的沙洲,變成價值一兆英鎊之島�餐巾上畫一條線,稅務政策被他改寫�開曼:歡迎來觀光,但我不告訴你錢藏在哪裡



    第4章 那一份花旗報告——

    洞悉貧富不均……的天大商機。中產階級?繼續過超出能力範圍的生活


    貧富差距像沙漏,中產階級最沒搞頭�飢餓遊戲,這次跟你玩真的�政府印鈔票紓困,卻成為富人手上的泡沫�別讓中產階級太窮,他們會搞革命�好心是不夠的,你還得有錢才能行善



    第5章 誰決定BMI多高算胖——

    連奧運短跑金牌都算胖,再讓脂肪替糖背黑鍋,造就大生意


    連百米世界冠軍都算胖子!�挨餓實驗證明,節食對減肥會造成溜溜球效應�我手上只有兩個字,卻賺進二十一億美元�顧客註定瘦身一再失敗,減肥公司確保一賺再賺�菸草產業有前車之鑑,讓食品產業死不認錯�肥胖元凶是糖,為何要脂肪背黑鍋?�低脂食物=含糖食物=肥胖�糖吃越多你就越餓,不信請看我養的老鼠�你的腸道被業者調整成愛糖�汽水就像大白鯊,只有倒楣才會被它咬?�都市進步就代表民眾變胖?法國人說沒這回事!�肥胖要成為流行病,藥廠才能賣藥賺大錢�減肥藥出人命,醫生爆料竟被威脅�這場仗,菸草產業輸過,但食、藥產業志在必得



    第6章 藥不用來治病——

    藥廠發明許多新病,我們則學會吃藥來修補人生裂痕


    降血脂藥,如今醫生拿來當糖果發�把藥變成口香糖,讓健康的人每天吃�你沒生病,是藥廠讓你相信你有病�養生產業興起,保險業與健保署伺機發難�抗憂鬱藥治的不是憂鬱,而是破碎的生活�DSM——我問你答填填看,打勾六項就算有病�數千萬人一夕之間有病了,吃藥吧!�如今,我們用藥治療每一道人生裂痕�基因編輯,讓某些人可以「自訂進化」方式�為什麼不用DNA科技強化自己?�人體版軍備競賽,有錢人才玩得起



    第7章 共享經濟與零工經濟的背後——

    微創業、微工作,「危境員工」造就新富豪


    現代管理之父,以假造資料成一代宗師�管理學起初把企業凝聚為邪教組織�你崇敬你的公司,仰慕你的老闆嗎?�移工對經濟有益?看看英國吧�你能用科技監控自己的生產力,但命運還是別人決定�管理大師不創造歷史,而是參透歷史�工作者追求卓越,替「奴隸老闆」社會鋪路�Uber把所有人變成計程車司機,Airbnb把所有房間變成旅館�危境員工——分享經濟的結果�低薪族靠便宜貨苦撐,便宜產品來自壓榨另一國人



    第8章 顧客永遠不滿,生意做不完——

    燈泡半年就壞是業者共謀,手機半年就換是你想跟他們一起進步


    計畫性報廢,因為最窮的國家也不要全新的舊款�計畫性不滿——東西很快就壞,不如你生厭想換�上癮:決定換、到手開箱與腦內啡快感�賈伯斯的盤算�轉不開的梅花形螺絲,是不想讓顧客自己修�生物升級:人機結合自我優化



    第9章 為什麼我們都聽麥肯錫的——

    搭上「那家公司」的權力,是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捷徑


    艾森豪出聲警告:企業即將接管政府�各種團體都在遊說,企業「心聲」誰聽?�協進會——企業說客帝國大反擊�文官捲鋪蓋,因為政府有了麥肯錫�人才戰爭:想搶贏敵手,你需要「那家公司」(的人才)�安隆花大錢請「人才」,整間公司敗光光�向民間融資,是因為公部門能力太差嗎?�麥肯錫一手提產業建言,一手玩私募基金



    第10章 商人干政,執行長治國——

    闇黑版全球化,演變成「三大公司」最高主管宰制世界


    希特勒的掌櫃,二戰後為(企業的)全球化奠基�世界由「投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說了算�商人執政對上商人全球化�說客不死,只是換個立場出現�川普和祖克伯其實一樣�川普、普丁、習近平經營的公司�世界經濟論壇:企業大老戴著花邊面具性愛派對�也許良心發現的老闆vs.每季都要獲利的股東�公司迷信季報,長期投資淪為短視近利�企業已有不容侵犯的獲利權,但別毀了資本主義



    第11章 「後真相」商機——

    企業、政客、廣告、新聞,最奏效的賣點是什麼?


    我說海珊有毀滅性武器,結果大家深信不疑�廣告大師們賣「性」不如賣恐懼�連九一一事件都能嗅出賣車機會�真人實境秀,新聞變「災聞」�官員當眾自殺——新聞「災難化」才有收視率�「科學」研究證實:背後都有商業贊助�人民相信媒體,媒體卻向政客靠攏�我們的新聞公正平衡,只是會要求來賓閉嘴�事實,是真正發生過的事,再加油添醋



    第12章 人工智慧不會讓人類失業——

    它,要嘛是你部屬、要嘛當你主管,或者人變得像機器人


    模仿遊戲——當難以分辨人與機器人的時候……�當電腦成為益智節目冠軍�機器人的弱點不多,其中一個是鋪床�為了贏人工智慧,我們得把自己變成機器人�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人類也越來越像機器人�新德里的奇蹟——牆上自有黃金屋�教育科技,是特洛伊的木馬�億萬富翁投資教育科技,終究還是為了錢�教育分兩類:一種培養執行長,另一種訓練機器人的部屬



    第13章 科技五天王正在接管世界——

    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打算怎樣統治地球?


    五大科技公司正往四面八方不斷延伸�光纖加快百萬分之一秒,交易增加到十億美元!�科技巨頭的野心,連小說家都寫不出來�我不是美國人,我是微軟人�沒人敢扯科技五天王的後腿�惡狼似乎成了忠狗——不被信任的演算法,逐漸被大家接受�新世代的上帝:資料主義�超智慧機器擺脫人類時,會快到你沒痛苦!�人工智慧正自創人類不懂的機器語�當科技公司把手伸進醫療系統�五天王之外,加上《魔戒》法師——全知公司帕蘭泰爾�《關鍵報告》不再是電影,戰區監控軟體已應用在民間�科技五天王逐漸腐化,政府與新創公司卻束手無策



    第14章 中國的目標是——

    五大天王無法統治中國,共產主義早就過了終點


    想讓人民不要民主,你必須給他們經濟繁榮�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真正寓意�天安門廣場不只有六四�中國這樣掏空西方製造業�「中國的全球化」和你的全球化不同�丟下西方!�中國不需要外國科技大廠,因為他們有兩萬個馬斯克�中國農夫講中庸,遇上西方獵人非黑即白�繪文字與明朝花瓶——西方人不懂的亞洲集體文化



    第15章 忘掉你曾經認為的未來——

    鋼鐵人目的不是火星殖民,肯頓小鎮才是我們的未來


    肯頓市:地球的終點,明日的開端�鋼鐵人的太空計畫重點不是火星殖民�網路從太空即時連線,落後地區即將大幅飛躍�如今,我們都是街頭藝人



    致謝





    推薦序一



    《白蛇傳》的英國現代版:下你毒、再賣你解藥

    醫師、台灣菲斯特公司顧問�楊斯棓




      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有一段情節如下:「許仙開了一家藥鋪,白蛇為了幫助他,便由青蛇到各水源放毒,讓村民生病,白蛇再提供解藥給許仙販賣,藥鋪也因此生意興隆。」



      曾受邀至TEDxBrighton演講的英國記者傑克斯.帕雷帝的這本大作《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讓人想起《販賣懷疑的人》這本書。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林一平的推薦序曾這麼拆解:「當代社會,卻有人存心販賣懷疑,並且因此獲得重大利益。《販賣懷疑的人》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這樣的人並不罕見。譬如某甲在一個有社會聲望的媒體上,懇切的直陳發電方式A、B、C……M等的不好,但只要搜尋他的大名,就可以得知原來他是另一種發電方式相關設施的承包商。他要聽眾懷疑種種發電方式有各式各樣的缺點,但你可能不知道,他要你支持的那種發電方式,會讓他獲利甚豐。但是大多數人不會去搜尋、釐清他的背景,質疑或拆解他發言的脈絡。



      信然,「解決問題」至少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解決現成問題、滿足眼前需求。例如我家附近的排骨酥麵店,他想解決附近勞工朋友的宵夜問題,而不是催眠很飽的人其實你還很餓。理髮店剪頭髮、麵包店賣麵包,凡此種種,都是解決現成問題的商業模式。



      另一種商業模式,是某群人眼看現成的問題所剩不多,縱使有、也無力解決。但他們也要生活、也想飛黃騰達,於是他們就先製造出一個新問題,再來賣手上早已準備好的解方,這像不像許仙、青蛇、白蛇集團的套路?本書作者也一語驚人的提醒眾人:「商業交易,就是發明一個問題,然後銷售解答。」



      這本書的每一個篇章,就是拆解分析每一個「他們」。他們可能是燈泡製造商、蘋果電腦或智庫說客。



      我之所以沒有納入藥商,是因為臺灣與英國國情不同,臺灣的藥物問題和英國又不太一樣。根據我新陳代謝科醫師朋友的專業意見,糖尿病病患規則服藥的比率約莫三成,不規則服藥的病人將衍生出更大的問題(如視網膜、神經、腎臟病變),在二十年後將耗費更多醫療資源;這代表需要更多的稅收,也就是中小企業將有更沉重的負擔(如果你了解大企業用盡種種手段避稅的話)。



      回過頭來談放毒的「毒」。如果毒是早已設計好一年半載就不堪使用的燈泡,解方就是要你不斷購買新燈泡。



      書中被抨擊對象之一的飛利浦,其實近年不斷尋求進步。負責飛利浦永續發展策略的總監勞柏爵(Markus Laubscher)曾說:「如果我們能與『產品』保持更長久的關係,不只能延長產品生命週期,還能給客戶更多加值服務!近年飛利浦發展出『租借燈具』的服務,賣流明(按:lumen,光通量的單位)、賣服務,就是不賣燈具。」



      如果「毒」是一顆越來越沒力的電池,那請問什麼是商人的解方?是一顆新電池?還是下一隻新手機?



      縱使大多數的消費者不會花時間去質疑蘋果產品的電池壽命問題,2003年有個學生凱西•奈斯塔(Casey Neistat),因為iPod電池壞掉,打了蘋果專線求助,客服對他說修理費要250美元,還建議他乾脆買新的。盛怒之下,他拍了一支3分鐘的影片,叫做「iPod的骯髒祕密」,內容就是他與蘋果客服的對話,和他拿著「iPod的電池不能換,還只能撐一年半」的字卡跑遍全市,到處在iPod廣告上噴漆,6天內點閱率達百萬,喚起許多人關注。



      回顧去年(2017年)蘋果回應消費者對iPhone速度變慢的質疑,最後蘋果公告更換電池的費用從2,590元降為890元,降價了1,700元。凱西•奈斯塔儼然先知,14年前就隻身對抗蘋果。



      然而,如果「毒」是一股入腦的熱流,你我就更難招架,這時問題已經與電池耐用與否無關。這股毒直接讓你認為,你的舊iPhone很遜、很Low、很不潮,唯一的解方就是換一隻最新版的iPhone;而一年後,這解方也將失效,每一年你都需要新解方。



      這本《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儼然是郝廣才《今天:366天,每天打開一道門》的暗黑版,每一則紀實,都拆解出背後是哪隻看不見的手宰制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這本書,用更冷峻的眼、冷靜的腦,理解這個世界。



    推薦序二



    更新老舊思維,在祕密交易衍生的新規則下生存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就深深被書中非常有深度的內容所吸引,剛好我最近迷上看Netflix的紀錄片,紀錄片中談到許多我們現在以為的真相和遊戲規則,其實只是由少數掌握資源的人所制定的規矩;而這些遊戲規則卻深深影響我們的商業、政治和生活方式,這和書裡很多的真實報導不謀而合。因為作者傑克斯•帕雷帝本身就是英國BBC的調查記者,所以他希望讀者透過不一樣的思考角度重新明白,原來我們長久以來了解世界的方式,都是錯的。



      而書中第11章談到的「新聞沒有事實,只剩宣傳」,更可以貫穿整本書的思考脈絡。有些讀者或許不知道,美國華府有所謂的政治說客,其中又有高達50%以上,是由前美國國會議員組成。這些政治說客利用某些大藥廠、華爾街金融大亨、科技巨獸以及媒體的政治獻金,開始制定有利於這些大型公司發展的商業和社會遊戲規則;人民以為他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是在幫民眾做事,其實真相是,這些少數掌握資源和權力的人,只是為了自己和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好處在推動改革,並不斷把法令、法規和各種遊戲規則,設計得更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



      這種所謂的集體迷思,造成了現在為什麼社會M型化的斷層不斷加劇,中產階級與中型企業也慢慢的消失;而網路、虛擬貨幣、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也慢慢的讓全世界的新興國家,如非洲或阿拉伯中東國家的經濟,開始受已開發國家的投資客或資訊駭客操弄。書中就提到,例如阿拉伯之春的政治革命,只是因為某個食品大廠正在做空小麥期貨。另外,現在開始有不少人的薪水是用時下最流行的比特幣來發放,一些犯罪集團和特殊國家也開始利用虛擬貨幣來洗錢,但前陣子發生不少虛擬貨幣交易或比特幣公司,遭駭客入侵的新聞事件,也造成一些人因而破產和股市動盪。



      當科技和媒體這兩個新的變數,開始可以慢慢控制這些股債市和就業市場的變化,這也代表如果我們還是以過去傳統工業時代的老舊思維,來看待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就會慢慢被這個市場所淘汰。因此本書的最後一章也提到,我們現在光是努力工作已經不夠了,因為這個社會漸漸開始失去了規則,也許街頭藝人展現在社會叢林的街頭智慧生存法則,更符合我們現代人的求生與工作方式。未來企業的生命會越來越短,我們換工作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如何學習和網路一樣的產品共存、快速更新創業思維,已經慢慢成為未來新的生活方式。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你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你的未來。



    前言



    商業交易,就是發明一個問題,然後銷售解答




      如果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是錯的?如果讓我們日常生活產生根本性轉變的,不是政治人物與世界大事,而是商業交易?這些交易是祕密談成的:一群高人在會議室、高爾夫球場,或在酒吧裡邊喝邊談。



      這些交易改變了一切:金錢、工作,以及我們購買的東西。他們改變了我們對財富與貧富不均的態度,甚至替我們定義疾病的方式。這些交易教我們要擁抱財務風險,以及一個持續升級的世界。他們也改變了企業與政府間的權力平衡,還重寫了構成真相的事實。



      而且這些祕密交易通常都產生了主事者無法預見的深遠結果:在華爾街做空小麥價格,結果觸發「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與第四波聖戰主義;駕馭食品科學,讓地球人變得更胖,接著再利用從中創造的商機,讓人們瘦下來。



      而且這些祕密交易改變我們的集體心態,重啟社會用不同的角度思考我們的生活。每樁交易都出自於一個出色的點子,核心都有著深刻的心理洞見。在商品中種下疑慮的種子,以便「計畫我們的不滿」(engineer dissatisfaction);將藥物從治療疾病,轉變成治療現代生活本身;稅賦本來是責任,卻有人催生出避稅產業;透過科技販售自由,卻又在生活被自動化轉型之際,將人類行為給自動化。



      這些交易並非偶然發生,它們都是鋒芒畢露的商業決策,來自有計畫重組我們日常生活的人;而他們心裡都有同樣的自負:發明一個問題,然後銷售它的解答。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