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位有福之人的家國民族情懷──序心水兄《福山福水故鄉情》
何與懷?
認識心水兄或讀過他的長篇紀實小說《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的人,都知道他以及他的家人早年曾經有過多麼險惡可怕的人生經歷。而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近日讀了心水兄的散文集《福山福水故鄉情》,深信此言不虛─文集洋溢著親情友情鄉情家國民族情,洋溢著一個有福之人心滿意足的安樂之情。
心水兄現在事業有成,特別在華文文壇上很有聲望。他現為「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創會名譽秘書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理事、「國際潮人文學藝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雅漢俳學社」名譽社長;他曾獲僑聯總會華文著述獎文藝創作三次首獎等十四類文學獎,並獲澳洲聯邦總理、維州州長及華社團體頒贈十六項服務獎,二○○五年獲維州總督頒發多元文化傑出貢獻獎。但對心水兄來說,這些還不足以充分表明他是有福之人。
家有賢妻,當為有福之人的一個重要前提,這正是心水兄美好的家庭狀況。請看集中的〈婉冰賢妻〉。他這篇寫於二○一五年二月十四日情人節的文章,內中對妻子的描述,可謂讚美有加,而皆發自他的肺腑。心水兄的太太婉冰的確就是賢妻一個。她性格內向,溫柔婉順, 人生途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皆極成功,且又立志夫唱婦隨,成為名正言順的作家。兒女們為他們辦慶祝金婚紀念酒會時,心水兄當著二百餘位親朋友好、政要、殷商、傳媒及文友們面前, 誠心誠意向賢妻行三鞠躬大禮。他致詞時,以賢妻婉冰為例,說:一位好女人,會影響夫家四代人。滿足之情,溢於言表。而由此也可看出,心水兄亦是一等好丈夫。
心水兄不但妻賢而且子孝。他精心培養子女,現皆已長大成人,事業極其成功,最主要的是滿懷孝心。在〈孝行〉一文,他說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老朽深深感恩上蒼厚待,家有孝子、其行可嘉,撰文感謝兒子外,也盼望老讀者們告知後輩,要善待父母,毋忘養育深恩者,事業必定成功,人生自然幸福美滿。同時、孝行非關金錢物質,重要的是擁有那顆純真的孝心。
這位有福之人極重友情,也很得到各路朋友的幫助。心水兄在本集中談了一些他的「良師益友」(心水兄也把我列入其中,當然很不敢當),其中廖蘊山先生我也熟識。廖老為心水兄的大著《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撰序,的確為兩書增光不少。心水兄客廳掛著廖老以他們夫婦名字「玉液」與「錦鴻」嵌入、並親自揮毫的對聯:「玉杵搗長生液露;錦箋著傳世鴻文」。心水兄說,每在客廳看到「著傳世鴻文」時,總有汗顏無地之感,但承廖老鼓勵,唯有撰作文稿時認真嚴肅對待,絕不敢有無病呻吟、無中生有、虛偽作假、胡亂吹噓、欺騙讀者、誹謗或標榜等文字浮現。
關於心水兄的鄉情家國民族情及其人生哲學,本書道出一些真諦,我以為很值得讀者仔細琢磨。
〈福山福水故鄉情〉,與書名同題的這篇文章寫出了作者置身祖籍地廈門同安區時濃濃的鄉情。心水兄說,往昔對於雙親纏結心頭的鄉愁及落葉歸根的思想,總不太理解。現在,在故鄉土地上往來的日子裡,驟然如盲者開眼看清了世界的色彩,剎那間明暸了父母生前的心結, 猛然驚訝於自己深埋腦海那份對故鄉濃烈如火的感情。心水兄不由得這樣表達了鄉情的世代相傳:
傳承了雙親生前的望鄉情結,數次往返家鄉後,不知不覺中,血管內自然流竄著的鄉情,午夜夢迴時往往頓湧;猶如先父母的囑咐,有朝一日必要帶兒孫們前去,讓那塊福山福水的鄉土如詩似畫的美麗印入子孫們心靈。
血濃於水。鄉情的擴展與昇華便是血脈相連的民族情懷。在集中〈國殤墓園祭烈士〉一文,心水兄寫他和海內外華裔作家一行向抗日戰爭期間收復雲南騰衝英勇殉國的三千余烈士致祭,充分體現這種情感。這座墓園是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當地人民大力支持下花鉅資為烈士們修建的。忠烈祠堂上正中,高懸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兩旁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國民黨黨旗,這令大家感到意外,而意外之後更增強了超乎黨派之爭的民族感情。心水兄寫道:「我瞻仰著這些烈士們一個個簡陋的塚穴,默默向英魂致以最祟高的敬禮,表達一位海外炎黃子孫對抗暴烈士的尊祟。」?
本書讀者可能注意到,心水兄原來的國家是越南,他在越南出生,長大。不過,這個國家曾經給他一家帶來幾乎滅頂之災。這是一個戰亂的國家。雖然一九五四年「奠邊府之役」大捷把紅毛兵趕走,抗法戰爭終於結束,但不幸越南又分隔南北,引爆長達二十一年之久的二十世紀著名的「越戰」。關於他對這個國家的記憶與感情,心水兄在〈夢繞湄公河畔〉一文中寫道,稚齡時期他在出生地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度過,記憶縹緲如夢幻,那些童年應有的歡笑淚痕彷彿被傾倒的塗改液通通抹掉,殘存的是震撼他幼小心靈的死生輪迴,宛若烙印深深燒焦腦細胞,偶爾回想好像仍有淡淡的煙硝自久遠的歲月裡飄蕩。他離開出生地巴川省後,湄公河的濁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滔滔湧動,流走了歲月。而到了一九七八年心水兄被逼攜眷棄國拋鄉,投奔怒海,至今更已近四十年了。他曾經一直不敢隨著歸鄉人潮回去重溫舊夢,因為一九八八年首部長篇小說《沉城驚夢》出版發行後,竟然接到坎培拉某領館打來的越語恐嚇電話,後來在新加坡參加文學會議,又受到越華作家代表團某文友暗中告誡切莫回越以免招惹麻煩。但多少年來,那塊曾經養育他又讓他在那裡娶妻成家生兒育女的魚米之鄉常常令他午夜夢回。今年二月,心水兄終於和家人一起回越南看看了。本書收有六篇重返故園的回越散記系列感想。心水兄說,本來總數是八篇,最後兩篇因涉及對時政的批評,恐難被故國當局接受,因而捨棄。儘管如此,這六篇回越散記多少表達了他萬千思緒。
這樣,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很有意思,而且對解讀心水兄及其作品思想內容至關重要:心水兄是華人,祖籍地是中國廈門翔安區;但他在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出生,越南曾經是他的國家;而現在,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定居,從難民變成了澳洲公民。
〈日久新鄉猶吾鄉〉有一個段落回顧他一家怎樣被澳洲接納。心水兄說,在印尼「丹容比娜」難民營,他和妻子帶領著四個未成年子女,接受澳洲移民審查面談時,那位嚴肅的移民官透過傳譯問他,為何要撰擇去澳洲定居?心水兄有點緊張,但指著身旁兒女堅定地回答:是為了讓他們到澳洲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做澳洲的好公民。傳譯轉達了他的話後,移民官頭也不抬地在公文上快速書寫,然後站起來伸手與他相握,恭喜他一家被接納前往澳洲了。心水兄剎那間手足無措,極難相信那麼簡單的一句回答,便過了關,終能如願以償。那晚,孩子們睡著時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意,心水兄自己甚至在夢中也開心地笑個不停。的確,一切的苦難都過去了。
於是,心水兄這位華人,就像命中註定,相繼兩次成為兩個不同于祖籍國更彼此絕然不同的國家的國民。
他對選擇澳洲定居,非常滿意。他們一家順利前往原來一無所知的這塊廣袤新天地重生之後,果然發現,真正的社會主義天堂,甚至書上所描寫的「桃花源」,佛經上所講的「淨土」,竟然就是澳洲這塊和平寧靜的樂土。這裡沒有鬥爭,沒有壓迫,生命財產都有法律保障,人民豐衣足食,素質優良,和諧共處,博愛之心及於所有飛禽走獸。心水兄在許多文章上都說,良禽擇木而棲,好木就是良禽的家。冒險投奔怒海就是為了尋求自由、民主的新生活, 與澳洲這片美麗的新天地接觸後,立被深深吸引,他一家人早已視之為故鄉了─居住所在能令身心安寧,生活平安美滿,就是故鄉;而且,子子孫孫也將在這裡綿延下去,不但生於斯也將死於斯。
正如蘇軾《定風波》所云:「此心安處是吾鄉。」我非常讚賞心水兄這種人生哲學,所達致的這種思想境界。一百幾十年來,甚至直到現在,「華僑」這個詞還是錯誤地廣泛使用來統稱居住世界各地的華人,好像他們只不過是暫時在那裡「寄居」,完全無視他們甚至已經好幾代是所在國的公民。有一首詩,堪稱是「華僑文學」的經典之作:「有葉�卻沒有莖�有莖�卻沒有根�有根�卻沒有泥土�那是一種野生植物�名字叫�華僑。」此詩標題是「野生植物」,以這一意象象徵浪跡天涯、無所依歸的華人。但是,就整體來說,特別在今天,這個意象並不準確。現在世界各地華人生存狀況,早就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而論之,今天是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更應該具有全球眼光,做一個「世界村裡的世界人」,抱持世界主義,抱持普世價值,使自己當下的生活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有充實感。我們華人,熱愛自己的祖國即祖籍國。祖籍國是一個血緣的、地理的、文化的概念, 而並非一個政治概念,對祖籍國的愛是一種血脈傳承的永遠無法更變的大愛。同時,我們既然已經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享受了這個國家賦予的福利、權利,那就要盡到公民的義務,熱愛這個國家,要對這個國家有所貢獻。在這部書許多篇章中,我們看到,心水兄正是這樣一個人。他深存感恩之心。在他心中,一直不斷地自問:「我們來到了極樂淨土,這個新鄉的人民及政府如此厚待我們,此恩此德,怎生回報呢?」他熱愛澳洲之情時時自然流露,而且在實際生活中有所行動。如本文前面提到,他不但在文學創作上多次獲獎,並且由於服務社會貢獻突出, 曾榮獲澳洲聯邦總理、維州州長及華社團體頒贈十六項服務獎,二○○五年獲維州總督頒發多元文化傑出貢獻獎。這是非常可貴的。
最後,應該提到本書的〈天無絕人之路〉。這篇散文是應法鼓山墨爾本分會鞠立賢會長之邀前往該分會結文緣,分享人生點滴,是當天演講的主要內容。此文敘述心水兄一家多次萬幸逃過險境,特別是,一九七八年八月他一家投奔怒海,歷經危險卻大難不死。而根據聯合國難民總署的統計,當年印支海上難民乘漁船逃亡的超過一百萬人,實在到達東南亞各國難民營的約七十萬,也就是說,估計有三十餘萬人即總數的三分之一葬身汪洋大海了。他們非常幸運, 屬於那三分之二的成功到達者,包括後來心水兄的雙親與兩位弟弟的家庭,都安全抵達馬來西亞,如今二弟一家與兒孫們在瑞士生活,三弟一家則在德國北部安居。他們誤打誤闖,怒海餘生,竟然都來到了人間天堂。文末,心水兄總結說:?
天無絕人之路,那些走上絕路者,都是因為個人的業障。我們生而為人,是六道輪迴的上三道,千萬要扮演好自己這難得的肉身。時時存好心做好事,所謂行得正、坐得正, 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我們一旦面臨絕境,諸天菩薩或神佛在冥冥中必然暗中施予援手,也就是天無絕人之路的本義也。
這是心水兄個人感悟。的確,天無絕人之路,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此書顯示一位有福之人的家國民族情懷及人生哲學,相信我們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於澳洲雪梨。
(序文作者簡介:何與懷博士、現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家協會名譽會長、澳大利亞南溟出版基金會評審、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學術顧問、《澳洲新報•澳華新文苑》主編、《澳華文學網》 榮譽總編、《澳大利亞華人年鑒》編委、澳華文化博物館籌委會召集人、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召集人、著作等身的學者與知名作家。)
自序
書冊幽香滿屋飄
寒舍凌亂皆因書冊頗多、別墅式平房有大客廳及兩間雙人睡房和兩間單人房;十餘年前幼子成婚離巢獨立後,將多餘的雙人房保留,用作招待親友留宿的客房及長女歸寧時臥室,平時權當閱讀書報的所在。兩間小房改成書齋,一間上網另一間專為敲鍵創作。
家中最多的就是書冊、走廊兩個書架外,除了客廳,餘者都亂放著書本與雜誌,同是作家的內子婉冰身兼主婦,經常抗議我這一丈之夫對書籍情有獨鍾?家居收拾好不久又恢復原樣,書生身外物不多,可卻少不了要擁有離不開的書籍,喜歡閱讀也愛那陣陣滿屋飄香的書冊。
編輯好《福山福水故鄉情》這部散文集,是我文學作品出版成為實體書本的第十一部;卻是第三冊散文,首冊是一九九五年由美國新大陸詩社發行的《我用寫作驅魔》,第二本是二○一三年由臺灣秀威資訊公司出版的《柳絮飛來片片紅》,兩本散文集前後相距長達十八年。所幸此次只隔了四年又再有散文集發行,感覺上是很開心喲!
因為除了創作散文外,那十八年漫長歲月中,我相繼出版了幾本微型小說與詩集、更重新修訂《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這兩部當年榮獲華文著述獎首獎的長篇小說,都交由秀威資訊公司再版。
海外中文書籍市場低迷,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新生代多融入主流社會,也即已洋化了,能講華語或中國方言的新生代已算父母教導有方,會讀寫方塊字的卻少之又少。因此、別說是售賣、縱然贈閱也難有新生代的讀者了。
仍然執著結集出版書冊,是不忍歷年創作的文字完全煙滅,將之重新整理發行,非但無利可圖,甚且是收不回印刷成本呢。拙書全靠社團眾熱心弘揚中華文化的僑領們、親朋友好們的支持,拙作始得以面世。在此容老朽向諸位購買拙著者,致以衷心的謝意!?
此書收錄了七十篇作品,不再按照前兩冊的分類編排,改以題目的字數多寡為次序,兩個字打題的排最前、至到八個字長題目的押後。訂下次序並無優劣好壞的分別,每篇文章對於作者都會有敝帚自珍的感情,編輯過程在尚未結集的篇章中取捨,頗為難決。
此書中收有兩輯遊記,一為雲南采風的十篇觀光文字,因為多達十篇故押放最後;另一輯六篇是今年二月重返故園的回越散記系列感想。本來總數是八篇,最後兩篇因涉及對時政的批評,恐難被故國當局接受,因而捨棄。
其餘篇章皆是生活上有感而發的組合,過日子中好與壞的印象及回憶,散文作品無論字數長短,貴在情真意切,無病呻吟或濫情做作皆不可取。收錄此書的全部文字雖非精鍊上乘, 卻通順易懂,散文能被讀者們接受首要是讀來通順,老朽極少沿用生冷而深奧文字或難懂的詞語、更沒有引經據典,祈望拙文能被普羅大眾都讀懂。
全書收錄七十篇粗淺文字,加上兩篇序文總共是七十二篇;是參考前書《柳絮飛來片片紅》的編輯方針而成。唯一有別的是如上述,不再分類而已。
感恩內子婉冰無怨無悔的照顧我的生活起居,讓我安心每日在書房獨對電腦敲鍵成章,更為拙文充當首位讀者點出錯漏,算是一字之師呢。另位老師是遠在臺灣的靜霓女史,近年來經常花費時間為拙文修正錯字,讓拙作減少出醜,謝謝。
最後、衷心感恩亦師亦友的何與懷博士,百忙中為拙書撰序;有這位著名學者作家暨《澳洲新報•澳華新文苑版》大編輯的序文,拙書必更受讀者青睞是所必然。是為序。
二○一七年五月十四日 母親節 於墨爾本無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