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這本書既不是一種譴責,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試圖敘述那樣一代人,他們盡管躲過了炮彈,但還是被戰爭毀掉了。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部自傳體小說。作者讓主人公「我」述說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親身經歷和目睹的事實。內容異乎尋常的真實,加之淋漓盡致的描寫,充分暴露了戰爭的恐怖與殘酷。在作者筆下,受沙文主義煽動奔赴前線的「鋼鐵戰士」既沒有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更沒有「保衛祖國」的崇高行動。他們充其量是消滅老鼠與虱子、用軍糧換取占領區女人的情愛、為了不被殺死而去殺人的「英雄」。「他們即使逃過了炮彈,也還是被戰爭毀滅了」。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它控訴罪惡戰爭、戳穿納粹「英雄」神話外,還在於作者描寫和渲染的感人的「戰友情誼」,以及通篇作品的獨特藝術風格,即辛辣的諷刺,感人的抒情,洗練、簡潔的文筆,貌似松散、實際環環緊扣的結構,在殘酷和恐怖之中穿插歡樂與喜悅情節的布局。
《西線無戰事》是德國現代著名作家埃里希·馬里亞·雷馬克的代表作品。《西線無戰事》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人公保羅和他的三個同學受「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欺騙宣傳上了戰場。在戰爭中他們目睹戰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眼看?一個個戰友相繼死亡,他們的英雄主義幻想破產了,內心發生了變化,開始對戰爭懷疑、厭惡甚至憎恨。這部小說是一戰時期被毀火的德國青年一代的控訴書,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以異乎尋常的真實、毫不留情地揭開了這場所謂神聖的、美麗的戰爭的面紗,表現了極為鮮明的反戰主題。這本書一出版就引起無與倫比的轟動效應,先后被譯成29種文字,銷量高達800萬冊,尤其受到當地青年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