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癌症沒這麼可怕:專家教你正確看待腫瘤問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17406
呂桂泉
達觀
2018年3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617406
叢書系列:
養生學堂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養生學堂
分
類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血液/腫瘤
同
類
書
推
薦
這樣吃,癌細胞消失的最強飲食法【完全實踐版】:打造不生病體質的超級菜單
造反的細胞:生命最古老的叛變,癌症治療的最新演化出路
乳癌深淵:癌症醫院護理師變成乳癌患者的治療經驗
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
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
內
容
簡
介
★面對腫瘤問題,資深名醫教你如何預防、治療及追蹤,正確認識癌症,無須畏懼!
我一直認為,決定我們命運的,不是疾病的輕重,而是我們對疾病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癌症三分之一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早期發現,三分之一是可以治癒的。」
本書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手記一至四,為概述部分,幫助讀者認識癌症,瞭解早期診斷和患者心態對癌症治療的特殊意義,以及「第一治療方案」選擇的重要性;第二板塊,手記五至十三,為診療分述,介紹手術、化療、放療、中醫以及靶向藥物等癌症治療的基本方法,並對「過度治療」 、「忽視細節」等臨床實踐中的常見問題提出了作者獨到的見解。手記十四至二十為第三板塊,分別闡述了作者對乳腺癌、食管癌、肺癌、腸癌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體會。手記二十一至二十七為第四板塊。作為一位資深腫瘤外科專家,作者在「中醫與癌症」中系統地介紹了他對中醫在癌症治療各階段作用的理解,中西醫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使之成為這一板塊的亮點。在這一板塊中,作者以其強烈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經驗,回答了患者及其家屬所關心的「告訴真相還是隱瞞病情」 、「要不要參加抗癌俱樂部」之類的問題。基於作者對國際腫瘤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跟進、掌握以及對臨床經驗的反思、總結,作者還向讀者介紹了「控制」,也就是「帶瘤生存」這一癌症治療的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目
錄
手記 1•認識癌症
手記 2•時間就是生命──早期診斷意義重大
手記 3•良好心態是癌症治療的關鍵
手記 4•「第一治療方案」選擇的重要性
手記 5•正確制訂手術時機與範圍
手記 6•慎用化療
手記 7•放射治療與外科
手記 8•癌症患者的福音──分子標靶治療
手記 9•過度治療不可取
手記10•治療方向正確的前提下,細節決定成敗
手記11•晚期癌症的「姑息性治療」
手記12•癌症復發不等於山窮水盡
手記13•不要放棄老年患者的治療
手記14•乳腺癌與「保乳術」
手記15•食道癌的綜合治療
手記16•「中庸之道」──肝癌治療原則
手記17•胃癌診治
手記18•直腸癌與保肛術
手記19•肺癌診治要略
手記20•經濟能力與治療方案
手記21•中醫與癌症
手記22•癌症與飲食
手記23•早日扔掉藥罐子
手記24•並非人人合適抗癌俱樂部
手記25•告訴真相還是隱瞞病情
手記26•帶瘤生存──抗癌新境界
手記27•堅持、等待──人類終將戰勝癌症
序
前言
我以為,恐懼對生命的威脅、給生命帶來的痛苦遠遠大於「癌」本身。恐懼是一種心理活動,是一種「想」。所以,面對癌症,首先要解決的是「想」的問題。解決患者、家屬以及醫生的「想」的問題,是癌症診治的有機組成,並貫穿於癌症預防、診斷、治療、預後的整個過程。遺憾的是,對這一點,人們沒有達成共識。這正是我將行醫手記整理並出版的動機。我期盼著手記的閱讀可以成為人們重新認識癌症並戰而勝之的一個有益環節。
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癌症的預防和治療是一個涉及癌症患者及家屬,專業、非專業醫生乃至社會諸多方面的系統工程。「癌」是一個表示過程的概念,癌的治療並不是從確診的那一刻開始,也不是在手術或化療結束後完成。正因如此,中醫的辨證思想及其整體觀、過程觀對癌症的診治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癌」的認識,還沒有根本性的突破。對於癌症的治療,大多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顯然,在沒有橋,沒有船,甚至連方向都難以辨別的情況下,這也是過河的惟一方法,因為人類必須「過河」。這樣的歷史條件決定了經驗的重要性。真實的經驗往往比沒有經驗支持的理論更有價值。
在我們尚不能準確地知道什麼是癌症治療中可以做的、必須做的事時,更應該關注那些不可以做、不應該做的事。按管理學的「木桶理論」,決定治療效果的,往往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環節,而是最差的,或者是被疏忽了的那個環節。
知道「短板」所在,是提高癌症診治效果的關鍵。經驗可以來自成功,但重要的經驗卻常常源於失敗。成功可能是偶然,失敗卻是必然。因此,我的手記是一次次失敗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用那些已經逝去的生命寫成的。
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但絕不僅僅是時間。生命應當是有品質的,癌症帶來的痛苦對患者及其家屬生命品質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一個腫瘤醫生的責任,不僅在於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在於恢復乃至提高患者的生命品質。儘管現代醫學還不能最終戰勝癌症,但人類與其抗爭的歷史已經證明:我們可以戰勝痛苦!
在數十年的臨床診療中,雖然經常為一些癌症患者超出常人的意志所感動,但在目睹了大多數患者被各種治療手段「折磨」得奄奄一息,一些患者甚至因癌而家破人亡,並深知他們因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而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後,我感知到更多的是不安與痛苦。
無數患者與家屬痛苦的臉,總是在我腦海裡出現,揮之不去。
今天,我把自己從事癌症治療、研究三十多年來所得到的經驗以手記的形式告訴讀者和患癌症的朋友,希望大家在抗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同時也希望家屬和社會能理解癌症患者的心情和他們的痛苦,希望我們的醫生能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診治和康復的環境,用愛心幫助他們樹立起坦然面對癌症的信心,走出陰影,戰勝自我,戰勝痛苦。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