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

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52744
黃清琦
遠流
2018年2月24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0552744
  • 叢書系列:觀察家人物誌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6k
    觀察家人物誌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一本臺灣歷史地圖,讓臺灣歷史進入視覺化、空間化的全新閱讀模式!



      《臺灣歷史地圖》的出版,開啟「臺灣歷史地圖化」的新趨勢,歷史地圖的敘述方式具有三大特色:史料符號化、時空座標化、主題圖解化,透過此種轉化與呈現,每一幅主題地圖都將歷史的時間、空間、人事、地物,統合成一個畫面、一幅地圖,讓閱讀者從「讀歷史」轉為「看歷史」,讓臺灣史更具視覺性,更有時空感。



      .一幅《大航海時代貿易據點分布圖》,重現17世紀海權競逐年代,位居東亞航線樞紐的臺灣,被世紀潮流推上國際舞台的地理形勢。

      .一幅《鄭荷交戰地圖》,帶您觀測三百多年前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橫渡臺江內海,從赤崁北邊登陸,進圍普羅民遮城、熱蘭遮城!

      .一幅《林爽文事件地圖》,重建一場民變的歷史現場,讓您了解兩百多年前從大里杙爆發、演變成全臺動盪事件的始末!

      .一幅《社會運動團體分布圖》,讓您綜覽八、九十年前臺灣知識青年在日本統治下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以及那些人那些事。

      .一幅《二二八事件地圖》,呈現此一事件從爆發、衝突,到蔓延全臺8縣9省轄市;從鎮壓、對峙,到全面掃蕩的重大過程。



      全書依照時間年代,分成「早期臺灣」「清朝時代」「日本時代」「當代臺灣」四大單元,精選臺灣歷史66個重要主題,將主題中的人、事、時、地、物等元素轉化為地理空間資訊,全新繪製近130幅歷史(主題)地圖;並精選近30幅17-18世紀古典地圖及20世紀日本時代的舊地圖,進行部分解讀或考訂;另搭配超過100幅歷史照片輔助說明,共同呈現臺灣歷史重大進程中的各個視角與樣貌,是一部可輕鬆閱讀、深入感受的視覺臺灣史。



      ※《臺灣歷史地圖》原版於2016國際書展引發搶購熱潮,數月內即三刷告罄

      ※增訂版中修訂、更新之改繪與新繪地圖,總計超過50幅,讓整體內容更臻正確、完善

      ※國、高中及大學歷史、地理學科教科書的最佳輔助教材



    本書特色



      ★ 從主題編排到遣字用詞,儘量呼應各界對臺灣歷史的社會共識。



      ★ 全書包括66個臺灣歷史重要主題,每個主題以 2-4 頁的篇幅呈現,簡潔易讀。每個單元最末並附錄「參考書目/延伸閱讀」,以供讀者深入研究。



      ★ 每一主題均擇取豐富的地理資訊,或運用古地圖加以標示,或將古地圖資訊轉置於當代地理圖資上,或將統計數據表現為地理圖像。



      ★ 各種圖繪手法,旨在清楚扼要地表現事蹟、闡明現象,把原本零碎的文獻、繁瑣的資訊、枯燥的數據,化為一眼可以看盡、卻又值得百般凝視、品味無窮的「新地圖」。因此,全新繪製的將近130幅歷史地圖,在設計製作上皆細膩考量涵蓋影響臺灣歷史發展的地域,還原過去的地理空間,回歸歷史事實與脈絡,讓歷史事件在地圖上生動起來。

    ?


     





    序一、樂讀一本臺灣史�王長華

    序二、「歷史地圖」的關鍵一步�吳密察

    序三、國之大事盡在指掌中�翁佳音

    地圖作者序、繪製歷史地圖作為一生的志業�黃清琦

    編撰者序、從「讀歷史」到「看歷史」�黃驗

    ?

    Ⅰ 早期臺灣 史前∼1683年


    臺灣的冰河時期

    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

    原住民族的分類

    平埔族群的分類

    東西洋的相遇

    從古地圖看早期臺灣

    福爾摩沙島與澎湖群島圖

    17世紀福建海商顏思齊、鄭芝龍

    VOC在福爾摩沙

    荷蘭時期族群與社會

    荷蘭時期的獵場變化

    西班牙人在艾爾摩莎

    鄭成功開國立家

    鄭氏治臺與兩岸經絡

    鄭氏時期的國際貿易

    施琅一戰撼動臺灣

    ?

    Ⅱ 清朝時代 1684∼1895年


    清帝國前期的疆域

    班兵來臺與兩岸對渡

    「番界」變遷與族群遷徙

    行政區劃的演變

    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

    臺灣府城(臺南)地圖

    科舉與書院

    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客家聚落聯庄自保

    郊商與對外貿易

    開港通商與涉外事件

    外國傳教士在臺行腳

    牡丹社事件

    清法戰爭下的臺灣

    沈葆楨與劉銘傳的經營

    清末產業與新興市鎮

    甲午戰爭割讓臺澎

    ?

    Ⅲ 日本時代 1895∼1945年


    乙未之役日軍推進路線

    日治時期行政區劃演變

    武裝抗日與治安問題

    理蕃政策與蕃地行政

    海陸空交通暢行無阻

    日本搬來臺灣的地名

    臺灣新興觀光事業

    產業發展與對外貿易

    主要農作物產量分布

    從臺北城到臺北市

    舊慣調查與社會變革

    日治時期各級教育機構

    新知識菁英與社會運動

    文學與藝術家的發聲

    中日戰爭與二戰情勢

    戰時體制下的殖民政策

    二戰末期的防務與空襲

    軍事、經濟、社會總動員

    ?

    Ⅳ 當代臺灣 1945∼2016年


    臺灣的接收

    二二八事件

    國共內戰與政府遷臺

    冷戰下的臺海

    威權體制與白色恐怖

    經濟復甦與起飛

    落地生根的外省族群

    人口與家庭結構變化

    民主進程與政黨輪替

    中小學與高中職的發展

    從「拒絕聯考」到「流浪博士」

    從大眾文化到在地文化

    成長中的新住民

    文化資產、典藏與展現臺灣

    地球村與同心圓

    ?

    【圖表索引】

    圖表索引

    ?





    序一



    樂讀一本臺灣史




      近十多年來,地理資訊系統(GIS)的運用具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臺灣史的領域來看,透過各類文獻的考察、精讀,我們將歷史資訊座落在GIS系統當中,讓整體資訊得以一齊再現,而容易被理解。在同一個地理系統上,我們可以把不同圖層再拿來疊合、比較,不僅能方便記憶,更能讓這些事件、物件穿梭時空隔閡,一目了然,產生足以吟賞的歷史趣味,甚至更能形成系統性的知識與認知。



      這是《臺灣歷史地圖》一書的主要概念,也因此,這本書成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廣泛的文獻整理、再現工程當中,相當突出的綜合性成果。



      2012年以來,本館開始委由遠流集團智慧藏公司進行地圖繪製作業,經過兩年的醞釀完成合作出版,而有首版《臺灣歷史地圖》問世。表面上看是精美的大眾讀物,翻閱起來趣味盎然,仔細閱讀更能發現,當中歷史資訊相當龐大,文字、配圖涉及廣泛之外,上百幅地圖,張張都涉及細密的歷史文獻考訂,當中許多點、線、面,背後往往是一篇論文、甚至好幾本專書的研討為基礎,可說是收納了各類臺灣史基礎知識的參考書。



      基於社會教育的需要,我們深刻體認到,臺灣需要一本這樣的讀物。臺史博擁有廣博的歷史地圖館藏,加上遠流編輯群深厚的臺灣史編輯經驗、撰寫能量,以及繪圖者的深厚功力,眾人自承本土歷史教育的使命,而有此令人欣慰的成果。



      歷史看似是對「舊」的考察,事實上,許多歷史資料陸續發掘、辨析,對社會大眾來說,卻不斷有「新」的、值得參考的資訊被發現。我們處在大量流動的資訊環境中,應該把新的資訊、放到舊的認知當中,去參照、調整我們的認知系統,不斷辯證,從而更新我們的歷史認識。於是,越是晚近、我們的歷史認知可能越多,一方面我們知道當代史的後續發展,一方面我們也累積更多、更新、關於過去的歷史資訊,甚至因為新的知識、新的認識方式,而對「歷史」發生翻天覆地、結構性的認知改變。



      於是,我們需要好的臺灣史大眾讀本,但是,期待一部作品就能盡善盡美,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且即使這樣的完美作品誕生了,很快又會遭受新的資訊、新的認知結構挑戰,只能在不斷更新、修訂的過程中,貢獻給當下的社會大眾。



      期待各界讀者、特別是臺灣史同好、前輩,抱著扶持與支援的態度,給予指正,透過修訂、改版、再版,讓這本書更能發揮歷史教育功能。相信歷史大眾讀本的發展與普及,能讓每個世代臺灣人樂讀臺灣史,從而獲得立足臺灣、認知自我的知識與能量。


    王長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