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歷史中,臺灣除了南北兩地的發展外,整體而言,臺灣山林遍布,風光明媚,傳統屋宇林立,阡陌相間,為中國的寶島。人民主要自福建、廣東兩省移入,保持著漢人的建築、宗教、服飾、飲食等習俗,深受中國漢人文化的影響,即使進入日據時期,這樣的文化特色仍四處可見。
臺灣屬於中國,明末為西班牙人、荷蘭人和閩粵海商往來停留之地。1662年,鄭成功率兵來臺,驅逐荷蘭人。1684年,清將施琅滅明鄭,正式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在清廷的鎖國政策下,臺灣除了幾場內亂外,渡過大致平靜的200年。1860年第二次英法聯軍後,清廷被迫簽訂《天津條約》,臺灣南部兩大港口安平港、打狗港開港通商,清廷在這兩個港口設立海關,西洋船隊駛入。另外,因晚清洋務運動,在福建所設立的馬尾船政局組織現代化的海軍艦隊,也停靠安平港,協助捍衛海域。開港通商及洋務運動,伴隨而來的是臺灣府城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逐漸現代化的面貌,如安平地區興起各種洋行,西洋傳教士、醫師等湧入。
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來紀念一段臺灣發展的脈絡和成就,同時冀望能激發當代人對歷史的思考,重新回顧我們、以及幾代人所走過的艱辛與榮耀之路,學習過程中的教訓和經驗,放眼中華民族的未來!
本書所收錄的一百多幀照片中,一部來自英國知名攝影師約翰•湯姆遜,他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師,於1860至70年代間遊歷中國內陸,並由廈門渡海進入臺灣省,他的足跡遍布各地,拍攝了許多生動精彩的作品。另外一部分則來自1880年代左右,由佚名英國傳教士所拍攝之照片,安平港及打狗港開港後,其隨著英國長老教會來到臺灣南部宣教,並拍下當時漢人、英商及傳教士的生活。一部則來自徐宗懋圖文館多年來的收藏,尤其是多張晚清建設臺北城的珍貴照片,得以一窺臺北府城的原貌。本書所以照片均以最好的歷史影像數位彩色復原技術,將一幀幀歷史照片重回原貌,帶領讀者們走入時光走廊,感受大清時期臺灣府的輝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