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三教典籍叢書中,《正統道藏》綜合道教一切經,常與佛教的佛藏並稱,乃帝制王朝中歷經多次高道的集結編修而成,藏諸名山後就成為閱藏知津的標準,現代學界即據經藏所建構的正是道教的大歷史。相較於此,道教創教期早已形成寫經、抄經文化,後來持續發展為一種抄寫傳統,這種現象並非是?刻技術與物質條件的問題,在道教內部自有其教義或神學上的依據:天文模寫的天書傳統、盟約傳度的師受傳承;由此可知道教有刊本與寫本2種系統。《道法海涵》主要收錄清至民國期間,地方道壇、法壇所用的寫本,地區涵蓋江西、湖南及福建、廣東、浙江等地,均為《正統道藏》及晚近大陸所出版續篇等所未收者。搜集的時間約在文革末期及改革開放後,前後約二、三十年,總數約七、八千種;由於搜自文物市場有整壇成批者,亦有部分零散者,故先按性質分類,每類再依筆劃、屬性而以類相次。其內容涉及經懺、文檢、科儀、秘咒、符本等,有助於地方道派史的研究,可以補充目前道教史偏於歷史上大道派之不足,配合田野調查的訪查,奠定明清及民國期道教史、道教儀式研究之基礎。刊本的分類主要以《正統道藏》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為主,寫本無法以此分類,因此,主編針對寫本系統重新分類:(按筆劃順序)
(1)文檢行移,(2)受煉更生,(3)真經寶懺,(4)啟請送駕,(5)朝元行科,(6)朝真謁帝,(7)開度燈儀,(8)雲篆符圖,(9)解結解厄,(10)諸神醮科,(11)攝亡拯濟,(12)讚祝燈儀。以上《道法海涵》第一輯總共12類2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