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證券交易法(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213646
張進德
元照出版
2018年1月01日
200.00 元
HK$ 180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213646
叢書系列:
法律學習研究.證券交易法
規格:平裝 / 59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證券交易法
分
類
社會科學
>
法律
>
六法全書/法規
同
類
書
推
薦
分科六法:土地法規(22版)
土地法規(15版)
醫藥健保法規 2022年版
勞工法規 2022年3月版
最新簡明六法 2022年2月版
內
容
簡
介
本書從證券交易法之立法目的與理由開始介紹,一直到證券服務事業,對於整部證券交易法所涵蓋之內容無一遺漏,可供學習者徹底瞭解證券交易法之精要。而本書之要點包括了證券市場之介紹、證券之發行、資訊之揭露、證券交易法規範的犯罪以及目前較熱門之公司治理等議題。本書雖用語淺顯,但所介紹之內容又不失其深度,可謂兼具入門與進階之證券交易法專書。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立法緣起、目的、法源與規範方法�1
壹、立法緣起�1
貳、立法目的與理由�4
參、證交法之架構及規範之組織�7
肆、法源�8
伍、證交法之規範原則�12
第二節 證交法與其他法律的關係�15
第三節 證交法的性質�16
第四節 證交法罰則的特殊架構�18
第五節 例題�19
第二章 有價證券的公開募集、發行�21
第一節 證交法定義的有價證券�21
第二節 公開募集、發行的基本規定�36
壹、前言�36
貳、募集、發行與發行人�38
參、公開招募�41
第三節 募集、發行之管理政策�43
壹、核准制�43
貳、申報制�44
參、沿革與我國目前所採制度�44
肆、兩種制度比較與申報生效制的問題�46
第四節 禁止發行有價證券之規定�48
第五節 強制股權分散�49
壹、證交法的規定�50
貳、相關準則的規定�51
第六節 公開發行與非公開發行之差異�52
第七節 例題�53
第三章 私募�57
第一節 概說�57
壹、我國引進私募制度之緣由與內容�57
貳、私募制度之性質�59
第二節 私募與公開發行之區別與私募優缺點� 60
第三節 程序�61
第四節 私募排除適用之規定�63
第五節 私募對象�65
第六節 轉售之限制�67
第七節 禁止之行為與處罰�71
壹、禁止公開募集之行為�71
貳、違反私募規定之處罰�72
第八節 例題�73
第四章 有價證券之市場與買賣�83
第一節 流通市場的種類� 83
第二節 有價證券之集中交易�85
壹、集中交易之標的�85
貳、集中交易與競價買賣之規則�85
第三節 上市�87
壹、概說�87
貳、程序�88
參、條件�95
肆、變更交易方法�99
伍、停止或終止上市�102
第四節 上櫃�108
壹、概說�108
貳、條件�109
參、興櫃股票市場�114
第五節 例題�116
第五章 公開發行公司的管理�119
第一節 股東會�119
壹、股東的地位�119
貳、有關股東會的規定�121
第二節 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127
壹、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127
貳、薪酬委員會�139
第三節 董、監事最低持股比率�142
第四節 內部人持股轉讓之限制�147
第五節 委託書�152
壹、委託書的功能�152
貳、管理委託書之學說�154
參、公司法及證交法的規定�155
肆、委託書規則�157
第六節 公開收購股份�176
壹、取得一定股份之申報�177
貳、公開收購之相關規定�180
參、敵意併購�189
第七節 公司買回股票(庫藏股)�191
壹、立法背景�192
貳、證交法之規定�193
參、罰則�195
肆、買回公司股份衍生出的相關問題�195
第八節 例題�197
第六章 資訊之揭露�211
第一節 財務、業務資訊之揭露�211
壹、定期財務業務資訊的公告與申報�212
貳、偶發重大事項的申報與報告�214
參、年報之編製�216
肆、其他資訊之揭露�217
第二節 財務業務揭露不實與法律責任�218
壹、基本規定�218
貳、學者批評�229
第三節 內部人持股之資訊揭露�231
壹、內部人持股申報�231
貳、違反持股申報義務的法律責任�232
第四節 公開說明書之資訊揭露�233
壹、主要的規範依據�233
貳、規範對象與規範標的� 234
參、公開原則�234
肆、應申報文件與公開說明書�235
第五節 公開收購的資訊揭露� 249
第六節 例題�253
第七章 內線交易�261
第一節 導論�261
壹、禁止內線交易的原理�262
貳、美國法的實務與理論�264
參、我國證交法有關內線交易的規定�268
第二節 構成要件�274
壹、行為主體�274
貳、主觀要件�281
參、客觀要件�285
肆、內線交易免責的抗辯事由�310
第三節 法律效果�312
壹、刑事責任�312
貳、民事責任�313
第四節 例題�315
第八章 短線交易歸入權的行使�329
第一節 導論�329
第二節 規範原理與行使方式�331
壹、規範原理與我國法之規定�331
貳、規範對象�333
參、規範標的�342
肆、「短線」期間之計算�342
伍、取得、買進與賣出�344
陸、短線交易所得利益的計算�348
柒、請求權人�356
捌、請求期間�359
第三節 例題�360
第九章 操縱市場�369
第一節 導論�369
第二節 操縱市場行為的形態�371
壹、操縱與詐欺之關係�371
貳、違約不交割�371
參、相對委託� 374
肆、連續買賣�376
伍、沖洗買賣�384
陸、散佈流言或不實資料�386
柒、其他操縱行為�389
第三節 法律效果�390
壹、刑事責任�390
貳、民事責任�391
第四節 例題�392
第十章 其他證交法規範的犯罪�401
第一節 證券詐欺�401
壹、基本規定�401
貳、實務案例�412
第二節 掏空資產�417
壹、概說�417
貳、公司資產之定義�418
參、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419
肆、掏空態樣�426
第三節 場外交易�427
第四節 其他相關問題� 433
壹、關於第171條的犯罪�433
貳、重大犯罪定義與洗錢防制法之適用�435
第五節 例題�436
第十一章 主管機關與自律組織�447
第一節 主管機關�447
壹、機關組織�447
貳、權限�453
第二節 自律組織� 462
壹、自律組織之定義�462
貳、我國之自律規範�463
第三節 例題�463
第十二章 證券交易所�465
第一節 設立與規範�465
第二節 權限及其法律定位�466
壹、權限�466
貳、法律定位�468
第三節 會員制與公司制�469
壹、公司制與會員制�470
貳、公司制與會員制證交所之問題�472
第四節 證券安全網�474
壹、交割結算基金� 474
貳、賠償準備金�476
參、營業保證金�477
肆、投資人保護基金�477
第五節 主管機關的監督�478
壹、保護措施�478
貳、違法時之處分�479
參、重要章則及上市、下市的核備�479
肆、集會的停止及回復�480
伍、監理人員�480
陸、人事管理�481
柒、財務管理�481
捌、對證交所人員的規範� 483
第六節 例題�485
第十三章 證券商與證券商同業公會�489
第一節 概說�489
第二節 證券商的設立與撤銷�490
壹、許可主義 �490
貳、證券商設立的原則與條件�491
參、設立流程與注意事項�494
肆、許可設立後的撤銷�495
伍、違法經營證券業務之態樣�495
第三節 證券商的業務�496
壹、證券承銷商� 497
貳、證券自營商�505
參、證券經紀商�508
肆、綜合證券商�510
伍、證券商同業公會�511
第四節 證券商負責人及業務人員的資格�511
壹、積極資格� 511
貳、消極資格�514
參、競業禁止�515
第五節 證券商業務及財務的一般規範�515
壹、業務規範�515
貳、資本與財務的規範�521
第六節 證券商之監督與處罰�527
壹、業務與財務之監督�527
貳、處罰�532
第七節 例題�536
第十四章 證券服務事業�537
第一節 集中保管事業�537
壹、背景�537
貳、相關規定�538
參、證券集中保管機構�541
第二節 信用交易與證券金融事業�542
壹、信用交易之內容�543
貳、信用交易之性質�545
參、法律依據�546
肆、信用交易的雙軌制�547
伍、信用交易之限制�549
陸、信用交易相關法律問題�552
第三節 證券投資信託與投資顧問事業�556
壹、證券投資信託事業�556
貳、證券投資顧問事業�560
第四節 信用評等事業�564
壹、信用評等制度�564
貳、信用評等事業之管理�565
第五節 例題�567
序
再版序
本書自銷售以來,承蒙各位讀者及社會各界青睞,已售罄。經元照出版公司再三催促下,利用閒暇時間針對法令修正部分(如第28 條之4 及第43 條之1 等)加以修改、增添主管機關新頒布重要之解釋函令及台大、政大、東吳法研所近3年來考題以供參考,並將初版疏漏及錯別字部分加以訂正。最後,再次感謝各位讀者及社會賢達之不吝指正。
張進德 2018 年元旦
謹識於 冠恆?合會計師事務所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