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者的話
在經絡系統中,人的臟器不僅僅被視為一個實質上的器官型態,而是牽涉到整個體內多個系統、組織一系列相關的生理、病理單位;譬如,心因為和小腸有經絡相通,所以心臟和小腸腑互為表裡,關係緊密;而脾不單單只是西醫眼中調節血量和淋巴器官的功能,還涉及到消化、造血、循環、內分泌、精神意識、肌肉運動和吸收排泄等等眾多功能。
而經絡是人體中聯絡臟腑與肢體,運行氣血的通路,大者為經脈,經脈的分支為絡脈。血行脈中,氣行脈外。人的生機,靠的是氣血的維護與營養。神采奕奕,容光煥發,說明的是人的氣血旺盛,平衡,運行通暢。氣血的補充靠的是精髓的產生,精虧髓亡,死期可知。精髓的產生又與臟腑的功能相聯繫。經絡的記載詳見於《內經》和《難經》,此前則有漢墓出土的《脈書》。
本書除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正確的介紹除了十二經絡正經的概念外,還有奇經八脈,微針系統,經外奇穴,等等之介紹;除此之外,本書特點是穴位的尋找,取穴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所以如何正確取穴,是歷代學醫的人很重要的課題,通常臨症尋穴之法有二種方式,病者體位姿勢:要符合各種姿勢,才按法取穴,一般體位分作坐、臥、立、跪、蹲五種形式。坐式又分正坐、俯坐、側俯等式;臥式又可分仰臥、伏臥、側臥等。
人體之自然標誌:凡人體之五官、手指、骨端,以及乳頭、臍、脊椎等處,或者其突出部位均可作為取穴時之自然標誌。最早見於書籍《靈樞•骨度》篇,使用人體各個部分來作為取穴標準的骨度分寸折量法。其中,體表標誌定位法,是人體的表面有各種解剖標誌,這是最基本的取穴標準。在這類的取穴法中共分為兩種,一是固定標誌,不受人體活動的姿勢而改變,只要認定體表的標誌,譬如五官、毛髮、肚臍、乳頭、指甲,或是骨節凸出、肌肉隆起等部位作為取穴標誌,如:姆指與食指骨分歧處取合容、兩眉之間取印堂、胸骨柄上窩取天突、兩肩胛骨下角連線之中點取至陽、或兩耳中間連線交於頭頂中點取百會,是需受限身體維持一定姿勢的取穴法。二是活動標誌,在這種取穴法中,是指利用關節、肌肉、皮膚、隨運動而出現的孔隙、凹陷、皺紋等作為取穴標誌,才能正確而無誤地找出穴道位置。譬如張口於耳屏前方凹陷處取聽宮、握拳掌橫紋頭取後溪。此外,實際運用時,還有一種更簡便的方式,垂手中指端取風世、兩耳尖直上取百會等等。本書是想要了解經絡與穴位不可不讀的一本工具書。
張家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