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當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 ?
自從一九七五年開始「華明心理輔導中心」之後,又在一九九三年創辦「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至今,我們的重點都放在預防勝過治療上,所以我們很早就開始了團體與個別的婚前輔導,直到目前仍在進行中。
婚姻問題是性格問題,性格與早年的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婚前選擇配偶時,對自己與對方背景的認識,十分重要。這裡所談的背景是指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所講的男女雙方是否已經自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的依賴而成長到青春期與成人期的自我肯定,情理整合,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負責自己及另一個個體的福祉,而遵守終生相守的承諾。過去,國人在為子女擇偶時,也注意到背景的門當戶對,但著重的是雙方家長的社會地位、家庭的貧富、二人的學識與相貌,很少注意到性格的成長。現在,年輕人自由戀愛,花前月下尋歡作樂,更不會想到性格與成長背景。
在我們輔導經驗中,年輕人在戀愛中正如《回歸內在》的作者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所說的:「雙方是兩個成年而未長大的孩子,兩個受傷的內在小孩都在伴侶身上看到了他或她的原始父母,因而都在另一半身上投注了超量的力量和尊敬,希望得到童年從未得到卻仍然渴望的父母照顧。婚後不久,他們就開始彼此提出要求,例如:被溺愛長大的長子、長孫丈夫會要對方經常以其為中心,甚至與自己的子女爭娘(老婆娘);代替父親負全家責任的長子會要求配偶與他一起做全家的奴隸!要妻子長嫂如母,無法從原始家庭中分化出來,沒有兩人個別的婚姻生活;掌上明珠的長女太太會要先生如戀愛時那樣花前月下、浪漫度日;被愛不夠的小ㄚ頭太太因童年的欠缺,會不斷的要求擁抱、撫摸,配偶不勝其煩,無力擁抱巨嬰。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如薩提爾(Virginia Satir)所說的:兩個自我價值很低的男女,在戀愛中都保衛性的表現得很堅強,雙方都認為對方能補足自己的卑微,照管自己。當時雙方都感覺到對方在重視自己,覺得擁有對方,自己就圓滿了,雙方都沒有顯露自己的弱與個人的有限度!薩提爾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樣的婚姻,只能維持到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兩人皆無能解決時。這也就是:二個小孩結了婚,二人都無法負起成人的責任。
以上固然是專家與輔導人員見到的特例,可是,事實上,一般人選擇配偶,進入婚姻大都是對自己及對方認識不夠,沒有恰當的選擇標準,或在交往中雖感覺不對,也不知問題在哪裡,更不知如何表達,也就糊里糊塗的進入了婚姻,在婚姻路上前仆後繼,而孩子在父母關係欠佳的情況下,更無法健康成長。
再者:人們對情緒感受沒有瞭解與認識,情緒感受是過去背景的積極或消極反應,與現實無關。但一般人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把情緒感受看成事實,夫婦在婚姻中常糾纏不清,把童年的傷害重演在與配偶的婚姻關係中,把配偶視為曾經傷害過他的父母來報復,無法現時現地與配偶親密相處。孩子在童年時一無所能,全得仰賴父母,把父母視作「神」,「神」在水深火熱中,孩子不但得不到被視為「神」的父母之照顧,還要擔心他們相互傷害,害怕他們離異而沒有安全感,以致孩子在家庭中忙於平衡父母的關係,而缺乏人與人的關係,只能向外結交幫派,影響社會治安。
自一九七五年我們就開始舉辦了婚姻輔導團體,讓夫婦瞭解婚姻不是白雪公主遇到白馬王子,只要相愛,就可幸福一生了。婚姻也不是交易,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婚姻也不是商場上的競爭,兩性較量誰強誰弱。婚姻是成長的機會,是人要離開父母與配偶結為一體;長成真正獨立自主的男人與女人,培養可以互信、互諒、互助、接納、關愛、珍惜的關係。這是需要雙方花時間精力去經營培養的關係。在婚前要盡量認清自己與對方背景中帶來的優點與弱點;婚後要繼續瞭解自己與對方的習慣與傾向,學習溝通與相互扶持。在成長團體中,夫婦學習接納自己的限度與弱點,化解早年的傷害感受,肯定自我價值,才有力量接納、尊重雙方背景帶來的無能無奈,進而達到無論患難貧病都能支援對方的境遇,而享受美滿的婚姻。這樣的親密和諧關係,是需要長期的學習才能達成。有時,夫婦只有一方來參加這樣的團體,家庭中只要有一人開始成長、改變,就會帶動全家成長,提升婚姻生活的品質與內涵!可是,一人努力當然會比較困難與緩慢。社會的安定,完全仰賴幸福美滿的家庭,我們有鑒於此,特將多年來婚前準備與婚姻輔導的錄音,整理成文字以供社會大眾參考,俾能建立美滿的家庭。謝謝張老師出版社願為我們出書,造福人群,亦謝謝把錄音帶整理成文字的義工們,朱雨婕、黃秀麗在百忙之中撥空聽寫以及羅慧茹不遺餘力的編輯初稿,願上天祝福大家!
?
任兆璋
二○○一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