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球形祖母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94765
陳柏言
木馬文化
2017年12月13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594765
叢書系列:
我愛讀系列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我愛讀系列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南方以南,一座港鎮,時間凝止。
八年級小說家陳柏言以文字返鄉,用小說造鎮。
目
錄
推薦序 ?多年以前的鄭俊言與陳時星們 ? ?林俊?
推薦序 ?雨水將這座港鎮細密包圍 ? 言叔夏
鯨魚來到港鎮的那一天
拍賣
球形祖母
港鎮
不想要去的地方
罔市罔市
阿舍
博士博
上坡路
代跋 ?少年友人
後記 ?南方之謎
序
推薦序
多年以前的鄭俊言與陳時星們
林俊?(小說家)
像是度過了一條看不見的換日線,「喀噠」,時間校準了,祖父,父親,母親,甚至他自己,全部進入魔術箱子似的,變成了另一個人,甚至是,消失了。父親留下房子,留下母親,留下大量的時間,卻沒有留下解題的線索。沒有人告訴他,究竟發生什麼事,彷彿他從頭到尾都是孤獨一人。——〈鯨魚來到港鎮的那一天〉
年輕人在夜裡打開Word檔,發現他只記下了一句:「港鎮住久了,你也會把自己變成無人能解的迷宮。」——〈博士博〉
不止一次,我公開表明對「天龍國」這一名詞的厭惡,以為這用語背後的怨毒立基於最方便操弄的族群、南北對立,怠惰、不願正視台北城一直是島內移居者大熔爐的歷史事實。以我為例,台北是我迄今住居與生活最久長的城市,雖然戶籍在此多年,罕有意識到自己是個台北人。十歲離開彰化北斗家鄉,在一個夏日夜晚來到父母租屋的伊通街127號——一樓是長春理容院,現在是「爺茶」飲料店,多年後的今日,我記憶仍鮮明保有這潦草的新興城市的種種粗陋與荒涼,譬如松江路康華大飯店後巷弄裡一整排賣不掉的二樓販厝,冬日黃昏後黑沉沉如鬼物,夜裡常有盲眼按摩人招攬生意的笛音,那份淒涼哽在胸口,非常難受。
四年後舉家搬遷到台中,並沒有因此拉近家鄉舊厝的土味與日頭,鄉愁與年齡成反比的淡去,那是再也回不去的夢土。直到第一位至親死亡。三十歲開始移居島國北部中部、完全成為外鄉人的至親,死前堅決搖頭,不願讓骨灰放回他的生身之地。我迷惑不解之餘,才檢視並承認自己與家鄉的連接(胎盤與臍帶?)早已脫離得乾乾淨淨。
因此,反覆閱讀《球形祖母》的許多出神時刻,我首先驚覺,陳柏言與我年齡差距一世卅年餘,不同世代的同代人,我恐怕得到的是更悲哀的結論,即便夢土,凡身心被都市徹底洗禮、重組,家鄉寸土不留已經劃入了烏合有之鄉。都是那沒有鄉愁的人。
那麼,這必然是寫小說的人特有的榮光與幸福,以紙筆(其實是鍵盤筆電)重回那流著奶與蜜的最初的家園與鄉土,上下求索——
但,我們究竟尋找什麼呢?
我誠摯地建議,翻開這本小說時,不幸若是除了都市沒有第二個家鄉,稍微好運的若是任何因由而脫鄉入城的,請想像並偽裝成那一位要書寫「北勢寮誌」的採訪、踏查者,確實做好防曬,備妥雨具,收起手機與耳機,讓我們出發返鄉吧。
我的意思是,請翻到第二篇〈拍賣〉與第四篇〈港鎮〉,如果你想重溫那海風魚腥的漁港,或者你從沒見過魚市黑鮪魚的拍賣,在地球食物鏈的這一端,正是一場宰殺與交易的慶典,跟著小鄭俊言應該只到成人腰際的眼睛看去,滿地碎冰的水晶宮,蒸騰著到底是仙境雲霧還是寒氣?魚刀冷冷舉起,「吐射一口檳榔紅汁,漁人便從魚肚輕輕一刮,鋒芒過處析為兩瓣,血光如煙花墨灑。另一個漁人則熟練的掏入魚身,一扭一旋,便拽出大把內臟。」你害怕血水流到你腳下,魚鱗噴到你臉上,得趕快學阿嬤唸咒,祈求海神諒解。速速離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請再翻到第五篇〈不想要去的地方〉,整個鄉鎮就那麼一條大街,拐進狹小巷弄,喏,三百年的保生大帝、大道公祖古廟,眾信徒今天要幫它搬遷。古廟先是給起重機像夾娃娃連根拔起,放在木樁滾輪上,大家來「拖廟」,一輩子難得遇上一次為神明服務,用力吧,你才可以氣力滿滿在大道公祖誕辰這天領受祂的祝福,大吃流水席,但提防給神明前導開路的鑼鈸嗩吶與鞭炮震聾了。你確實在那神人交感的煙硝聲光與顏彩中身心煥然一新。
《我的小村如此多情》(齊格飛.藍茨的小說),那拖慢的幾近停滯的家鄉時光裡,你可以去第六篇〈罔市罔市〉的網咖看國小同學長大後令人心碎的樣子,一腔閒愁如何消除?一定得去第八篇〈博士博〉,看熟女檳榔西施在玻璃櫥櫃做瑜伽搞笑,不騙你,比電視「名模生死鬥」搞笑有趣太多了。你若覺得久不碰書面目可憎,一定到那好像是死而不亡的田園隱者陳冠學的博士博開設的私塾上課。這晚就投宿貪污鄉長的三合院民宿,幾分鬼氣中那些古典華麗的裝飾元素都還在。
無論你走逛到那裡,貫穿全書是如瓜藤蔓延的上兩三代的家族親人,遭雷公擊斃的曾祖父,猝死於棗子果園的曾祖母,騎機車的郵差阿公,排灣族的阿嬤,佻達的姨婆、鬥雞般的妗婆舅公。終於悟得,女性才是家鄉最初的哺育者,也是最後的守護者。祖母,則是無人可以取代的永遠的女主角。隔代養育,你得到的是上三代血親總和的記憶寶庫,你知道此生再也不會有如此的親人友朋。張愛玲寫的:「一種沉默的無條件的支持,看似無用,無效,卻是我最需要的。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裡,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
偽裝的地方志,如實的心靈史。
對比二?一七年初出版的《夕瀑雨》,那些青春期的明暗相欺、纏綿無解的心事(奇怪我在此書聞不到太多荷爾蒙的刺鼻味),對成人世界一一看在眼裡卻只能束手的尷尬少年,到了《球形祖母》,陳柏言乍看是不得不私淑馬奎斯,建立他「多年以後」的北勢寮馬康多,其實是將鄭俊言與陳時星們逆轉,推向「多年以前」,更幼小、更像孤兒的年齡,更工筆的捕捉那些必然老死如落花化作春泥的親人及其一生故事。蒼老的人間世,我驚嘆的是讀來一如現前,節制的抒情,憐老惜廢(何其的政治不正確),遂讓死亡如同海平線,家鄉與親人的迷宮得以從容地繼續擴建下去。
只有對他們的心始終不曾須臾離開,才能殘酷又情份不失而深刻地寫出來。
然而,陳柏言是否有意要將如遺產的記憶寶庫藉此一次出清呢?
最後一篇「年少友人」,雖然小說中的「我」偽裝成三十七歲,才是焦距對準現此時,「二十七歲回到老厝」(第九篇〈上坡路〉)的鄭俊言與陳時星,時間加速前行,鐘面瘋癲快轉,明明是少年郎,怎麼卻是瓊花一暝,萎凋得如此駭人?
這偽裝的悼文,巧妙設計的迷霧山路,究竟是文青之死還是文學之死?對小說志業敬謹如對神的陳柏言提早逼問自己,是向我們宣告北勢寮誌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既是告別,也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惆悵讀畢,離愁與期待共生,期待陳柏言的鯨魚下一次自海平線壯遊而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