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嘗試的勇氣
柯倩華(兒童文學工作者)
「即使只有一點點機會也比完全沒有好。」
?? ?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主角露西從水裡撈起一隻瀕死的小蛾時說的。她知道機率不高,但她不肯眼睜睜任憑小蛾死去而自己什麼也沒做。她要試試看,即使只有一點點機會。這個想法說明了這個主要角色的個性特質,也貫穿了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包括她跟父親的親子關係、如何嘗試新的人際關係、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參加攝影比賽、為了救小潛鳥而奮力對抗老鷹、爭取萊拉奶奶實現心願的機會,她不能「想到他們就要離開,而我連試都沒有試過。」而將故事推向最戲劇性的高潮。因著這樣的積極和勇氣「或許不能解決每一個大問題,但可以為能解決的問題而努力。」,她逼自己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事實真相,敢於向父親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主動與「宿敵」梅根和解,最終能對於自己的處境有更成熟的心態與更好的想像。
?? ?
角色決定情節,情節說明角色。這是高明的小說寫作手法,使人物更立體鮮活,故事因此而流暢動人。作者不僅編織一連串的事件,而是創造了一個真實的世界。無論角色的塑造、情節線索的鋪陳或場景的安排設計,都有對人性的探索與呈現,因此使這一個女孩露西的成長故事,跟所有小孩的成長與人生有了共通之處。
?? ?
露西十二歲,因為父親的工作與個性,已經搬了三次家。雖然父親說了很正當的理由,但對於露西而言,環境的變動是很大的考驗。她有很多煩惱和憂慮,必須獨自面對很多問題,無法說出來。故事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恰好讓我們深入看見她內在細膩、複雜的感受與心思,以及許多糾結不清的矛盾、衝突,還有她不斷自我反思、掙扎、調整,以至於蛻變成長的過程。她無法改變她的父母親及外在環境,只能努力適應並尋求生存之道,這恐怕也是許多小孩會面對的問題。露西發展出敏感的特質和敏銳的能力;她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父親。例如,她建議父親買兩輛腳踏車、講父親感興趣的攝影話題以保持與她對話的興趣、以父親的攝影觀點來判斷自己的作品等等。從頭到尾,她一直多麼、多麼渴求父親的關懷和肯定,這份渴望幾乎成為她許多行為背後的動機與驅力。父母親的愛與肯定,對小孩的人格發展與人生有多大、多深的影響,常超過成人的想像。
?? ?
這樣的鍛鍊也造就露西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事物的洞察與體悟,包括對人與自然環境。例如她如何根據初認識愛蜜莉與梅根的印象形成判斷、她在紀念品商店跟店家打交道,還有她不斷思考與學習的一門功課——攝影。父親為狗命名的典故出自美國著名攝影藝術家安瑟.亞當斯(Ansel Easton Adams, 1902-1984),他以黑白風景作品見長,提出許多攝影觀念的理論,他認為好的攝影作品不需要也無法用言語說明,成功的關鍵在於攝影者的思想。露西父親認為好照片必須有故事和感動的力量也反映出這樣的想法。
?? ?
攝影保存回憶、生活細節與人生的過程,也表達攝影者的自我。它牽涉到觀看的角度。所謂成長,有時就是觀看角度的改變。故事中因為一張照片而引發了道德議題的爭論與衝突,萊拉奶奶為露西和奈特示範了不同的觀看角度,關於老化、失憶、道別與死亡,再加上故事中潛鳥與魚的事件暗示了自然法則,引導兩個小孩走出困境,以更寬廣豁達的視野,提升出面對事實真相的勇氣與信心。
?? ?
這個故事並沒有美化小孩的現實處境,而是提供一種可能的方向。最後,露西孤單的處境仍然不變,但是她的內在世界已經不同了,她對父親和自己的看法也不一樣了。她還是不能預知未來,但她對於自己的現在有了更成熟的理解與掌握,就像長大的小潛鳥一樣,可以獨自振翅高飛,向未知前進。
小孩常需要用力拚撞現實,才能找出生存的道路。身邊的成人若能以愛與智慧托住他們,提供適當的鼓勵與安慰,幫助他們從自己的內在發展出嘗試的勇氣;他們或許就能保持信心與希望,即使只有一點點機會,也奮力把握堅持,在過程中變得剛強成熟,相信永不離棄的風會托住自己的飛行,抵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