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很愛但不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32346
楊瀅靜
聯合文學
2017年11月15日
113.00 元
HK$ 96.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232346
叢書系列:
聯合文叢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正
聯合文叢
分
類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同
類
書
推
薦
歧路行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
席地而詩【增章新版★限量贈「兔年讀詩」春聯】
番薯記持。臺灣詩
驛站前的整條街都溶在光裡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光天化日
我討厭我自己
鎮痛
回家:顧城精選詩集
內
容
簡
介
我對於自薦枕席的文字詞語,給予承諾絕不負心,從靈體上賦予血肉,直至能夠生出詩來。——楊瀅靜
文壇矚目女詩人楊瀅靜,繼《對號入座》後最新詩集
一本渴望,卻又疏離的詩集,以羞怯的本質,對付人生處境
一本覺察著狀態的詩集,直截鮮活的意念,「很美但不能�很愛但不能」懸置的狀態更為迷人
楊瀅靜的詩,本質既是渴望,卻又疏離。
她總在字語行進間讓「正、負」兩種情操或兩種動態相互辨證,孤寂的甜度與存有的酸苦相互偕行,共同抵達一首詩。——李進文(詩人)
她把感覺調整到最敏銳,然後重新命名、重新指名意識世界中的存在與發生,她說出來寫下來,我們就感覺到。——林婉瑜(詩人)
全詩集分六卷包括:「狀態之卷」、「自然之卷」、「身世之卷」、「城市之卷」、「時間之卷」及「毫末之卷」。楊瀅靜從內部狀態、外在自然、回到探究「我是誰」的身世、再於陌生的城市涉事,最終回歸時間的命題。
她(及詩)的本質直指現代性,反映著你我這時代的糾結、無奈、不安、抑鬱甚或厭世的處境。全書由短詩而長詩,卻幾乎不使用標點,以善良的內在音響駕馭無形的節奏,這是她對詩的自信,只有詩可以讓她馳奔無畏。
?
目
錄
Δ序
以羞怯的本質,對付人生處境李進文(詩人)
沉靜貴重的餽贈林婉瑜(詩人)
●狀態之卷
陰暗面
老水手
他說
世故
偽善
煙花
冷漠
渴
在霧中
內心戲
以傷止傷
獵物
心的距離
矜持
未癒
繼承
○自然之卷
霧
炎夏
失去的樂土
投影
螢
來我的陽臺
如果此刻下起雨
水淵
風言風語
無光的所在
光之島
光合作用
追日
蛾
魚與星星的距離
航海計劃
泥土
精衛蓄海
取火
撒哈拉
露水
※身世之卷
尋人之旅
文字學家
傘外人
打開然後走開
越界
做彼此的雨
憂鬱貝蒂
善良的代價
你的名字
她冷得像冰
上鎖的抽屜
困獸
瓶頸
測字之人
■城市之卷
模特兒
還好還有……
公寓生活
一封舉重若輕的信
城市天氣播報
租約到期之後
咖啡癮
◆時間之卷
我當他只是去旅行
你被捲入時間流逝
瑜伽課
致魯賓遜
水上葬禮
傳火的人
沒有影子的地方
生者之沙,死者之礫
被雨趕上
※毫末之卷
後記
?
序
後記
最後,來談談關於寫詩的幾件事情。
我的第一本詩集《對號入座》已經絕版,2015年底聽說他們在回頭書清倉的隊伍,隨著臨時起意願意帶他回家的人們,緩慢的一本一本地消失。就好像在捷運手扶梯上,那些與你擦肩而過再也不會遇見,即使遇見也不會記得的路人們,第一本書與我的關係如此生疏,剪斷臍帶以後,就是彼此獨立的命運個體,有時想為他多做一點什麼,總感覺自己的無能為力。突然之間,這本詩集又被提起。在偶然看到臉書粉絲專頁「晚安詩」分享我的詩的午後,轉頭看著家裡還有半箱的《對號入座》堆在角落,就主動寫訊息去,與其堆積在家裡生灰,還不如將其中一些送給真正想要的人。「晚安詩」選貼了〈關掉的時間〉分享出去,得到了大量的轉貼機會,然後有很多讀者來信詢問,如今我手上也已經沒有書籍可以販賣。在絕版之後,這本詩集靠著詩自己的以及網路的力量,讓大家知道了他的存在。身為作者的我,對自己的第一本書,一直有一種深深的愧疚,雖然後來的故事更峰迴路轉,他得到了更好的討論。如今要出第二本詩集了,想起這個小故事,就記在這裡。
有些詩我會記得他們的身世,我在創作他們時候的狀態,一個字一個字被吐露出來,我們相談甚歡。有些我根本不記得曾經寫過他們,偶爾照面才發現原來也曾經存在過這些,一種創作上的狹路相逢,再見面倍感愧疚。這些年來斷斷續續地在寫各種文類,不多但仍在寫,唯有詩是固定卻充滿變化的伴侶,寫起來愉快所以能夠勤快,不知不覺也累積出數量。拜臉書所賜,這兩年來寫出來的作品,都能夠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在沒有固定寫臉書的習慣之前,詩句全都散落在上課的講義,手邊的論文,或是隨手在看的書籍裡,有時我會隨身攜帶小本子,記下一些靈光乍現的句子,不過這些斷簡殘篇都太容易不見了。
夜半無人私語時的靈光最令人害怕,在床上輾轉反側,只是為了推敲句裡的一個字,是不是能達到更好的音樂效果,就把自己逼上失眠的命運,完成的作品有時也不見得好,放一陣子再看,卻反而覺得不錯。得意洋洋地覺得自己完成一首好詩時,也不著急,也要過一陣子再看,卻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覺得好,無數缺點暴露,必須一改再改,才能心滿意足。我與字之間的感情詭譎多變,一見鍾情的後來可能面目可憎,但是原本令人生厭的,卻未必沒有朝夕相處的潛力,這就是時間施展在創作上的魔力。
張愛玲在〈論寫作〉中說:「詩人之寫詩,純粹出於自然,腦子裡決不能有旁人的存在。」所以寫詩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探索語詞的新鮮性、神祕性,或者是合適性及描述性。不僅僅於此,對我而言寫詩同時也是從自己的世界通往各種不同世界的路徑,摸索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試圖表達不容易表述的,有些是自己親身經歷,有些是在想像中模擬。與《列異傳•談生》相反,我對於自薦枕席的文字詞語,給予承諾絕不負心,從靈體上賦予血肉,直至能夠生出詩來。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