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中國人喜歡說人生識字憂患始,當然,這裡的憂患可以用「糊塗」或者「好奇」替換。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刻都可能對某樣東西產生突然而來的好奇心。我的好奇心應該是由文學開始,更具體地說是由小說開始。
我羡慕現在的孩子,他們在小學時代就開始關注我們生存其中的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了。而我的小學時代,除了金魚就是鴿子。到了初中時代,我開始了文學探險,也無非是唐詩宋詞,加上一點當時比較罕見的小說。恢復高考的時候,我在讀高一,數學和物理的基礎等於零,就跟現在的孩子初入小學,數學和物理基礎等於零一樣。突然來了高考,我翻出媽媽學生時代的舊箱子裡的教科書,解釋物體運動的牛頓定律和解釋飛機飛行的伯努利定律就像陽光一樣,照亮了之前對我來說完全未知的世界。
如果不好奇,不去追問,對一個完全懵懂無知的人來說,世界的面目或者說萬事萬物本來就是那樣,何必去追問和理解?而一旦心智的大門被打開,這個人就會一發不可收。我就是這樣,上了北京大學的天體物理專業還不夠,還要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研究生,進而出國。
在發表了數十篇物理學論文之後我回國了,開始做科普,才慢慢發現,將自己研究的東西講給別人聽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開始的時候,我還脫不了自己的專業背景,喜歡用專業名詞講專業的事,於是就有了《超弦史話》。在做科普的同時,我的大多數時間還是在做研究。《一個全息暗能量模型》就是我的作品,當然,是以英文形式發表的。有了這篇論文以及後續論文,我在本領域就算立住腳了。三年前來到中山大學組建新的學院,我開始向科學管理轉型,同時給大學生講一門課,叫作《人與宇宙的物理學》。這門課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日常的、眼前發生的和在遙遠地方發生的不可思議的事情講給大學生。這門課在中大很有名,以至於一直講了三年,學生還繼續要我講。同時,我出版了《〈三體〉中的物理學》,這本書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得了十幾項獎,入圍了二○一五年度中國好書,也入圍了吳大猷獎。
與博雅小學堂的合作是一件讓人驚喜的事,在《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四講中,我才發現用故事的方式講物理學,不僅可以講給大學生聽,也可以講給九到十二 歲的小學生聽。一個微信群可能有點太小了,因為所有人,從孩子到家長在四節課結束的時候都意猶未盡。我想,像物體為何不會塌縮,花為什麼是紅的,電腦是怎麼工作的,所有這些貌似必須用量子力學解釋的高深問題,既然可以講成孩子能理解的故事,就不該局限於只讓五百個孩子知道,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知道。於是,就有了出書的想法。
現在,我被大家稱為科學界的網紅,網紅本身不是目的,成為網紅實現知識共用才是目的。現在,正是知識共用的好時代,將知識變成任何人都可以聽得懂的故事和看得懂的書,正是我當下追求的,我希望這本書做到了。
本書得到王爽的精心校閱和很多建議,說再多的感謝也不為過,希望未來「給孩子的物理學」系列的作者中會出現他的名字。
李淼
二○一六年九月於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