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刑事訴訟法研究 (第三冊)

刑事訴訟法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348596
黃東熊
元照出版
2017年9月01日
167.00  元
HK$ 150.3  






ISBN:9789574348596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刑事法-形事程序法
  • 規格:精裝 / 2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法律學習研究.刑事法-形事程序法


  • 社會科學 > 法律 > 刑法











      .緣於作者留學美日兩國之背景,本書對於英美的刑事訴訟制度著墨甚深,從刑事審判詢問證人之方式,乃至於英美刑事辯護與檢察官的職業培養等,以數篇專文的方式建構起完整的理論基礎。



      .另從日本刑事訴訟法的角度,重新剖析如單一性與同一性等啟發自日本法學,而長期被實務奉為圭臬的刑事訴訟法理論,希望透過堅實的理論耙梳,呈現給讀者們一個完整且詳實的刑事訴訟法體系研究成果。





    自 序�i



    .從傳聞法則之基礎知識談起

    壹、序 言�1

    貳、何謂傳聞證據�2

    參、為何傳聞證據不能作為證據�3

    肆、承認傳聞法則有例外之理由�5

    伍、於實務上之運作�6

    陸、結 語�8

    柒、參考資料�9



    .談傳聞法則

    壹、前 言�11

    貳、傳聞證據�13

    參、傳聞法則�14

    肆、我國刑事訴訟法是否採傳聞法則�16

    伍、結 語�17



    .當事人主義的神話與美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

    前 言�19

    壹、序 說�20

    貳、當事人主義的神話�22

    一、當事人主義的原理�22

    二、當事人主義的神話──發見事實真相功能�27

    參、美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33

    一、在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制度下所形成的

    兩相對立思想�33

    二、改革事業的推行�39

    三、改革方策──在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程序創設中間程序�49

    肆、結 語�52



    .最高法院刑庭法官之素質

    壹、序 言�55

    貳、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完全分不清楚何謂

    「嚴格規定」、何謂「注意規定」�56

    參、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完全分不清楚第三審上訴,

    上訴人之上訴理由有無附合法之上訴理由�60

    肆、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因不瞭解傳聞法則,

    以致分不清楚何謂「原則規定」、

    何謂「例外規定」�62

    伍、最高法院刑庭法官連邏輯思考能力亦有問題�65

    陸、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對刑法亦有須猛加

    用功之空間�69

    一、例如,最高法院刑庭法官不瞭解何謂

    「集合犯」、何謂「接續犯」�69

    二、最高法院刑庭法官有濫用「共謀共同正犯」

    概念之傾向�82

    柒、結 語�85



    .最高法院刑庭法官之素質(續篇)

    壹、序 言�89

    貳、最高法院刑庭法官明顯欠缺理性邏輯思考能力�90

    參、最高法院刑庭法官普遍不瞭解何謂

    「直接、言詞審理」�100

    肆、最高法院刑庭法官對所謂「共謀共同正犯」

    之概念,只有一知半解之知識�103

    伍、結 語�110



    .我國近十幾年來公訴權運作之回顧與展望

    壹、前 言�113

    貳、我國近十幾年來公訴權運作之回顧�114

    一、修法之走向�114

    二、運作之走向�117

    三、判例之走向�125

    四、學說之走向�129

    參、將來之展望�132

    肆、結 語�134



    .我國檢、警、調實施搜索現況的檢討及改革

    壹、前 言�137

    貳、搜索票有關「應扣押之物」之記載,

    甚抽象、含糊,而不具體、特定�139

    參、實務上不承認有業務上拒絕扣押權�141

    肆、於偵查階段之搜索、扣押,辯護人並無在場權�143

    伍、結 語�144



    .我國羈押制度之檢討

    壹、羈押之目的何在?�147

    貳、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規定

    所隱含之問題�148

    參、曲解「逮捕前置主義」,而使白色恐怖時代

    之刑事訴訟還在運作�149

    肆、我國偵查階段之羈押期間過長�151

    伍、結 語�152



    .檢察官之起訴裁量權

    壹、前 言�155

    貳、應否擴大我國檢察官之起訴裁量權�156

    參、擴大檢察官起訴裁量權後之措施�161

    肆、結 語�162



    .參審制度概說

    壹、前 言�165

    貳、沿革概略�165

    參、嗣後之變遷�169

    肆、德國現行參審制度�170

    伍、對參審制度之管見�171



    .美國陪審制度

    壹、概 說�173

    貳、陪審員之選任�175

    一、資格與抽籤�175

    二、傳喚與得免除陪審義務人員�176

    三、陪審員之適格審查�176

    四、陪審員之迴避�177

    五、補充陪審員�178

    六、陪審員之宣誓�179

    參、對陪審之管理�179

    一、陪審員與證人之接觸�179

    二、陪審員與當事人或辯護人之接觸�179

    三、陪審員與第三人之接觸�180

    四、於退庭評議前陪審員相互間之交談�180

    五、陪審員閱讀有關該案件之新聞報導或評論�180

    六、陪審員在審判中之意見表示�180

    七、陪審員在審判中書寫筆記或備忘錄�180

    八、陪審員之隔離�181

    九、得帶進評議室之文件�181

    十、評議中之監視�181

    十一、評議中之不當行為�181

    肆、陪審員之表決(verdict)�182

    一、一般表決�182

    二、特別表決�182

    三、對特別詢問之回答�183

    四、對各個陪審員之意見調查(polling)�183



    .審判獨立與言論自由

    壹、前 言�185

    貳、關於程序問題,不在不得評論之範圍�186

    參、對被告有利之評論,即使關於實體問題,

    亦得為之�186

    肆、結 語�190



    .漫談司法獨立�193



    .法學教育與國家考試

    壹、前 言�199

    貳、法學教育應有之型態�200

    參、有關司法官與律師之國家考試�203

    肆、結 語�205



    .證據能力之問題

    壹、前 言�207

    貳、對證據加以限制之理由�207

    一、自然性關聯性�207

    二、法律性關聯性�208

    三、可靠性之擔保�209

    四、證據之禁止�209

    參、證據能力之作用�210

    肆、結 語�210



    .資訊時代的隱私權觀念

    壹、前 言�213

    貳、隱私權之沿革�214

    參、隱私權內容以後之發展�216

    一、對私生活之干擾�218

    二、對個人秘密之公開或揭發�220

    三、歪曲渲染個人之私事�221

    四、以營利為目的而利用專屬於個人之事項�222

    五、支配有關其本身之個人情報�223

    肆、結 語�227



    .英美法學資料之使用方法

    壹、前 言�229

    一、美國之法院制度�229

    二、英國之法院制度�231

    貳、判例集之體裁�232

    參、判例集之種類與應用�234

    一、美國判例集之種類�234

    二、美國判例集之引用方法�238

    三、英國判例集之種類�240

    四、英國判例集之引用方法�241

    肆、法典集之種類與應用�242

    一、美國法典集之種類�242

    二、美國聯邦法典集之引用方法�244

    三、英國法典集之種類�246

    四、英國法典集之引用方法�246

    伍、英美法律辭典之種類�248

    一、Words & Phrases�248

    二、Encyclopedia�248

    陸、判例集之補助資料�251

    一、Digest�251

    二、附帶介紹National Reporter Blue Book�253

    柒、結 語�253









      大學教授對社會之使命有三。亦即,(1)教學,(2)研究,與(3)批評。此三使命為推動社會進步之動力,故大學教授如不善盡此三使命,則社會之進步將甚緩慢,甚至停頓。然而,社會人士(尤其,只顧私利,而不顧公益之人士),往往,對大學教授在盡其第三使命(亦即,批評)時,抱持反感。筆者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常遭遇此種窘態。例如,在本書中所收錄之「審判獨立與言論自由」、「漫談司法獨立」、「法學教育與國家考試」,與「證據能力之問題」之四篇論文,雖在二十六年前至三十多年前之間,應邀稿單位之邀稿而寫,但仍不被刊載。又,在本書所收錄之「最高法院刑庭法官之素質(續篇)」係在約一年前所寫,但至今仍投稿無門。因此,趁此次出版本書之際,將上揭五篇論文收錄於本書問世,如對推動我國刑事審判之進步,有稍微貢獻,則幸甚。
    黃東熊 謹識

    ?民國106年8月




    其 他 著 作
    1. 刑事訴訟法研究 (第三冊) (二版)
    2. 刑事法學現代化動向:黃東熊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3. 刑事訴訟法論(上)(修訂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