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讀取時代欲望的企劃力:韓國娛樂產業的企劃術&說服技巧

讀取時代欲望的企劃力:韓國娛樂產業的企劃術&說服技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34215
李昇翰
張琪惠
不二家
2017年10月05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9534215
  • 叢書系列:Aview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Aview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行銷












    想偷走大眾的心,終歸要先挖出大眾心中的欲望

    讀取個人的「共同體意識」

    韓國影視一流團隊的企劃術解密





    中文版序 給度過相似歲月的我們

    序言 思考電視產業裡的細膩企劃力



    CH1 第二名的勝利法

    1.持續練習反敗為勝的能力:「劉在錫式烏合之眾」的綜藝表現型態

    中庸者的自我證明

    更好的失敗?

    蘋果也從失敗中學習:Newton與iPhone

    2.戰場你來決定:學習李舜臣將軍的精密計算

    「無理挑戰」以《無限挑戰》復活

    專注在擅長的一件事

    李敬揆的「男人的資格」變新的原因

    3.弱點有一天會成為你的武器:排球天才金軟景

    沒有座位的咖啡店VS.只能播5分鐘的脫口秀

    將弱點變成武器的方法

    不隱藏我是第二名,不忘記我曾經是第二名

    得到後,懂得取捨: Galaxy Note的企劃策略



    CH2 如何扶正歪掉的企劃

    1.快速接受反饋

    反饋的「黃金時間」

    忽略網路的聲音:《能吃的少女們》

    《Running Man》的成功與失敗

    該傾聽的反饋vs.該忽略的反饋

    2.越界,別給自己設限

    越界才有新視野:《我的小電視My Little Television》

    不把同領域的領先者當成標竿,反而擴張了陣地:《想知道真相》

    「演藝圈最後的良心」金濟東獨創的媒體形式

    開創新路線的藝人們



    3.無法用相同的策略贏兩次

    韓國戀愛綜藝的演變

    符合時代氛圍的企劃:公益性綜藝節目



    CH3領先者的跑法

    1.羅?錫的成功策略

    「多」不是萬能

    用「深入」代替「大量、遠方、重口味」

    發想很自由,同意很嚴格

    不被潮流吞沒,做自己擅長的事

    2.踩入禁忌吧!比別人多跨出半步的JTBC的脫口秀

    如何吸引「2049」族群?!

    先行者不忌諱禁忌

    節目的賣點在生活

    3.tvN如何贏過無線電視台?

    專注在忠誠度高的消費者族群

    擴張忠誠度高的消費者族群



    CH4 解讀時代欲望的方法

    1.誰的欲望?一人家庭時代裡的綜藝類型

    不安定的時代,人們缺什麼?

    如何解讀「那些人」的欲望

    處理敏感的欲望主題時,需要多一些考量和設想



    2.欲望的模樣,渴望吃吃喝喝、渴望戀愛的時代

    吃播秀,是溫暖還是情色?

    想要愛與被愛的欲望是跨時代的

    假裝若無其事的情歌:年輕人的自畫像



    3.欲望朝向哪裡?韓國永遠的趨勢:懷舊

    平息不安時代氣氛的懷舊企劃

    企劃不是榨乾年代而是去理解時代



    後記 海浪來了也帶不走的城堡──留下企劃核心





    中文版序 



    給度過相似歲月的我們




      今日韓國的電影院裡也常有華文電影上映,但與我小時候經歷過的華文影視威力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每逢各大節慶的日子,主宰整條韓國電影街的都是成龍和李連杰的電影,我的親戚學小馬哥周潤發穿了好幾年的雙排釦風衣,鄰居姊姊們哼唱的是歌詞意思不明的劉德華或張國榮的歌曲。懂電影的人,彼此會較量看過張藝謀、陳凱歌、陳果、蔡明亮、侯孝賢、楊德昌的哪幾部片。家裡有裝衛星電視的有錢人家的孩子,會炫耀自己的家可以看MTV頻道,想表現自己如何放蕩不羈的,會炫耀我家有Channel V。



      就連我,一個看韓國綜藝寫評論已有十年歷史的人,如今看到韓流文化在華人圈受到廣大喜愛還是有些彆扭。在我的潛意識裡,華人圈依然是韓國「進口」文化內容的地方,而不是輸出地。如今連韓國的綜藝也出口了,當聽到我的書要推出中文版時,我的心情就像是當初追隨「英雄本色」裡的張國榮的小男孩,為了收看《包青天》加快回家腳步的少年,收集湯唯照片的青年。我的書要出中文版的這件事仍讓我有些不自在。



      製作《Running Man》或《無限挑戰》這些 綜藝節目的韓國綜藝製作人,他們一開始並沒有瞄準華人圈市場,或打算製作國際性的節目,每個人純粹只是為了撫慰、吸引同世代的韓國人卯足全力。他們直到某個時機點,才了解到自己製作的節目力量強大到足以超越國境。我想,當初製作出主宰了我的80、90年代的華文影視創作者也是如此。



      生活在今日的台灣、中國或香港的影視文化創作者,各自為了撫慰或吸引國人全力以赴,然而企劃出的節目卻可能會出乎意料地,成為拓展至韓國、日本,甚至更寬廣世界的力量。這樣看來,不管處於超越或落後的境地,能夠體會經濟、社會、文化激變的亞洲影視創作者之間,或許已經形成了某種超越國境、語言的共鳴。在巨變的產業化、都市化的環境裡,大眾需要懂得撫慰百性憂鬱和疲憊的人。韓國人每到節慶看到成龍電影就會興奮大叫,華人圈的觀眾收看《Running Man》時也會哈哈大笑,這或許是一起度過了相似歲月的我們,向彼此遞出的友誼之手。



      書中的文章當初並不是為了華文圈讀者而寫。我寫書時,想到的讀者是一起經歷並理解韓國30多年來劇變的韓國人,希望同時代的韓國人,透過電視綜藝的企劃也能好好的企劃自己的人生,聰明的讀者,或許還能從中找到足以度過激變歲月的線索。然而如果我的文章超越了國境,能成為更多人的線索和安慰,偶爾也能讓兩方溫柔地握手,那麼對我而言是更大的喜悅。希望各位能開心握住我穿越海洋伸出的手。




    ?2017年初夏 李昇翰 寫於首爾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