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二○○九年底時,我的處女作《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以下簡稱為《如果杜拉克》)出版後沒多久,早在二○一○年初,出版社就詢問我「要不要寫續集」,但是我拒絕了。如果要解釋原因,就是我已耗盡所有想法完成《如果杜拉克》這本書,腦海一片空白,什麼靈感都沒有,對於《如果杜拉克》裡的人物之後將如何發展,完全無法想像。
過了幾年,這期間我寫了實用書、演講、製作影片上傳到YouTube,漸漸累積想法。總算,像故事核心般的東西開始紮根,書中角色後來的遭遇,也隱約成形。
我開始覺得「也許寫得出來」,大約是二○一四年初,距離初次聽到寫續集的建議,已經過了四年。
因此,我決定《如果杜拉克》續集的背景是「競爭社會」,打算以人們的「充實感」為方向,思考如何構築這本小說,並以「創新」和「教育」為著眼點。
這些要素在《如果杜拉克》寫完後,漸漸從我的腦海浮現。從二○一○年、甚至更早以前,社會競爭就日益激烈。因此在二○一三年,小學館出版了我針對這個現象所寫的《乏味的拉麵店到哪裡去了?》
在那之後,競爭社會持續演變,內心茫然的人愈來愈多,因此想深入探討:在競爭社會中,人們的充實感從何而來。
這也與杜拉克的《管理》有關。杜拉克察覺到社會競爭勢不可擋,而寫了《管理》,強調創新的必要,因為他預測許多人將在競爭中遭淘汰,頓失所依。
因此,疲於競爭而失去充實感的書中人物,彷彿為了補充杜拉克的論述,展開新的故事。我相信對現代許多人而言,這樣的作品有其閱讀價值。
我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寫,但寫得很辛苦。故事推展不開,反覆遇到挫折與困難,寫著寫著就停擺,回到起點。
這段期間,我努力保持內心平衡。所謂寫小說,跟挖隧道其實有些相似——在完工之前看不見出口。如果挖錯方向,只會離出口愈來愈遠。但就算這樣也不能屈服,必須毫不鬆懈地持續挖掘。所以,望不到出口的苦悶日子始終持續著。
結果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到達出口,沒想到寫完後卻覺得不過癮。原先在黑暗中陷入的煩悶彷彿像場夢一樣,視線忽然打開。
能夠一路摸索到這裡,要感謝多方協助。
首先是向dwango及「夜間飛行」網站付費訂閱《去見哈克貝利》漫畫的諸位讀者。他們持續訂閱我的作品,成為我莫大的心靈支柱,給予我勇氣,不氣餒地持續寫作。
其次是株式會社吉田正樹事務所、株式會社源氏山樓的每位工作人員。他們是工作夥伴,也像家人,不論何時都支持我。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一定無法持續寫下去。
還有鑽石社的編輯們,尤其是今泉憲志先生、中?秀喜先生、井上直先生、市川有人先生。他們一直是我寫續集的後盾,相信我會完成,持續等待,一再延長截稿期限,真的對我幫助很大。
另外,以杜拉克的譯者上田惇生教授為首,我想向杜拉克學會的諸位成員致謝。如果沒有遇到上田教授與他們,恐怕寫不出這本續集吧。
以及跟前作同樣,協助本書校對的山中幸子小姐、擔任封面人物設計的插畫家雪兔、繪製背景的Bamboo Inc、竹田悠介先生、益城貴昌先生、設計裝幀的重原隆先生。承蒙以上諸位幫忙,才能做出能與前作匹敵,甚至更好的一本書。
最後要向閱讀《如果杜拉克》以及這本書的讀者致謝,是各位的抬愛讓這本書得以出版,我深深體會到自己有多幸運。
如果這本書多少能對大家有幫助,或讓人覺得有趣,我將感到無比喜悅。
走筆至此,我想向為了撰寫本書,迅速允諾接受採訪、提供資料的東京都立日野高等學校、日本大學第三高等學校、愛媛縣立松山東高等學校、阪神園藝株式會社、共和技研株式會社、美津濃株式會社的諸位再次致謝。真的非常感激大家。
二○一五年一一月
岩崎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