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犯罪學者及刑事司法實務人士對於發生在自己周遭環境以外的犯罪,通常較感陌生,也較缺乏興趣。長久以來,暴力及竊盜犯罪一直都是學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犯罪問題,理由是這些犯罪經常發生在你我的生活周遭,感覺很近,也較熟悉。然而,在全球化浪潮與科技精進的影響下,空間和時間被壓縮,不僅把世界變小了,也改變了促使犯罪發生的機會結構。近年來,有一種犯罪已悄然滲透到我們的社會,那就是「跨國犯罪」。
在現實環境中,跨國犯罪表面上看似與一般社會大眾距離遙遠,但事實卻不然。以毒品犯罪為例,政府資料顯示毒品犯罪人數眾多,在監毒品犯占在監受刑人的比例超過四成,執法機關查獲的海洛因及大麻等毒品近乎全數來自境外。而安非他命及搖頭丸等合成毒品,雖可在本地製造,但其先驅化學物質大多來自境外地區。其他諸如人口販運、洗錢、電腦網路犯罪、詐欺等犯罪,犯罪者在降低風險與擴大利益的考量下,經常將違法活動的範圍延伸至境外。來自學界及政府的資料均顯示,犯罪者針對犯罪行為的構思與安排愈來愈複雜,犯罪已不再是單純的地區性問題,如果缺乏跨境的合作網絡,犯罪問題將難以有效防制。
本書的撰寫,嘗試結合歐美國家的經驗、學理論述及本土的犯罪現象。從巨觀面來看,內容架構分為三大篇,第一篇為跨國犯罪類型,第二篇為國際執法合作,第三篇為跨國犯罪防制。從微觀面來看,第一篇係從跨國犯罪的基本概念出發,繼而探討人口販運、毒品販運、洗錢、國際恐怖主義、電腦犯罪、詐欺等我國當前所關注的跨國犯罪類型。為使讀者能夠對跨國犯罪有更完整的瞭解,本書第二篇接續討論全球性與區域性執法合作組織、駐外執法聯絡官等合作機制。第三篇則探討犯罪情資交換、國際司法互助、國際執法合作影響因素等與防制對策有關的議題。
全書共計十四章,詳細探討了跨國犯罪的類型、國際執法合作組織及跨國犯罪防制措施,可說是一本與國際警察合作、國境執法、移民政策分析、國土安全與國境安全管理等領域有關的專論。本書能夠順利完成,需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與鼓勵。首先,感謝中央警察大學提供優良的教學與研究環境,賦予筆者所需要的研究靈感與能量。撰寫本書期間,筆者曾多次前往刑事司法機關蒐集資料,承蒙相關人員的協助,研究才得以順利進行。此外,若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提供的研究補助,筆者勢必無法執行較大規模的系統研究,研究所得難以成書,在此一併表達誠摯謝意。當然,如果沒有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的支持與協助,本書必然無法順利出版,筆者同樣心存感激。
跨國犯罪有關議題不僅複雜且牽涉廣泛,本書雖盡可能呈現其內容,惟筆者才疏學淺,文中難免有疏漏與不足之處,尚祈先進不吝賜正。
?
孟維德 謹識
於大崗誠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