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異托邦指南�電影卷:影的告白

異托邦指南�電影卷:影的告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0062
廖偉棠
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9月26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570850062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廖偉棠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當代名家/廖偉棠作品集


  •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評論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方異境

    讓生活撐開以惡與暴烈

    讓生命脹大以時空的薄膜

    有時,毀滅反而

    成為詩意與哲學再生的契機





    自序 關於電影隨筆的隨筆



    第一輯

    地心引力:從技術的邊緣回家

    Interstellar:星際元年的史詩

    什麼神祇能帶西方科幻回家?

    薛西弗斯繪製的雲圖

    不作死就不會死嗎?──《雪國列車》的革命問題

    《原力覺醒》:如何尋找科幻電影的原力

    行俠如何仗義?《俠盜一號》裡的大義與犧牲

    《切.格瓦拉》:一部關於「人」的史詩

    尼采的最後一個預言──貝拉.塔爾《都靈之馬》

    絕望的隱晦目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增刪裡的深義

    三島由紀夫的阿修羅道

    錯為惡招魂的美──宮崎駿《風起》

    近未來時代的思凡絕唱──高.勳《輝夜姬物語》

    高達:再見語言,走向語言

    可以這樣活著,可以這樣死──《海街日記》

    荒野裡,還魂的不只是李奧納多

    成為父親,不是容易的事──《索爾之子》

    那些不開花也不結果的人

    通往父之山的列車

    海邊的曼徹斯特:來自死者的拯救

    遙送阿巴斯遠行而去

    《我是布萊克》:一部真正的左翼電影

    猜火車二十年:假如生活選擇了你

    降臨:宇宙是一首回文詩

    過客、監獄和樹

    攻殼機動隊:香港是真正的主角

    從聖約到進化論,《異形》顛覆著人類的什麼?

    《猩球崛起3:終極決戰》:復仇神話,還是猿人之仁

    它們就是詩

    一個詩人在流亡,而不是一種主義



    第二輯

    苦調傳唱

    如果水有記憶,水將述說多少冤魂?

    大山之下:中國的異域

    無數中國,無數孤獨

    一管荷爾蒙與一碗涼粉的一步之遙

    悲劇天下,注定無俠

    山河故人:留下的、遠去的、被遮蔽的中國故事

    在假山上下不來的一代──評《道士下山》

    致你們終將識趣的青春

    何必和解:崔健的《藍色骨頭》

    從未反芻,談何歸來

    不存在的故鄉

    老炮兒下落不明

    一部詩意電影不需要寫詩

    向一頭老牛學習死亡──評《清水裡的刀子》

    擺渡不能的《擺渡人》

    岡仁波齊:一個漢人導演能否講好一個朝聖故事

    那個被虛構的西藏的安魂曲──評《皮繩上的魂》



    第三輯

    活著的艋舺,死去的永利

    十年胭脂無顏色──念張國榮與梅豔芳

    向絕處斟酌自己──《化城再來人》觀後

    一場武林風流夢

    老派新俠和新派老俠

    春田花花下流社會

    細思極恐的《捉妖記》

    西遊縱魔,誰爭朝夕

    大鬧天宮何至於大衛天宮?──評《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超越時代的白骨精與囿於時代的潑猴

    那夜凌晨,香港失聯?──《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彭浩翔的香港家書

    跋涉於自由中──評《黃金時代》

    盡日靈風不滿旗──《刺客聶隱娘》的詩意

    最好的漢語詩人,在天涯

    叮噹情結與麥兜糾結

    你為什麼看不懂現在的麥兜?

    雛妓社會的養成

    美人魚和我們的尷尬

    踏血尋梅,尋是一種香港精神

    從《三人行》與《樹大招風》,愚人船開向何方?

    不存在的瓦城,隱沒的青春

    一念,有明

    山雨欲來,明月何在?──《明月幾時有》的脫俗革命

    ?





    自序



    關於電影隨筆的隨筆




      十年前,我否決了自己拍電影的夢想的時候,沒想到十年後寫影評成為我最主要的文字工作。而我的大多數影評,都是把自己當作導演的朋友那樣推心置腹地寫的──其實,是把自己當作導演來寫,所以寫了很多弦外之音,為電影橫生不少枝節。別怪我,這都是因為我自己拍不了電影,假裝技癢。



      可是我還是喜歡叫這些影評做「電影隨筆」,我寫作它們的出發點多數不是為了評,而是為了「和」(ㄏㄜˋ),尤其看到那些出神入化的傑作,我惋惜世人未能看出或者未能說明白它們的好,於是用我的文字去應和讚嘆,像集中寫《聶隱娘》和《黃金時代》的文章便是這樣。既然是「和」,我力求這是一篇可以獨立出來也不虧欠於電影的文章,它有自己的光彩與脈絡,而若是你看出它與電影相交的某些端倪,會心一笑,則它和電影都獲得了更多的意義。



      詩人寫影評,最大的好處是善於發現隱喻,善於執其一端,散入汪洋。我習慣於在現實的細節中發現詩,也慣於在文字的細節中發現現實的淵深委曲。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是如此,明察秋毫,做一個超乎理想的理想觀眾──時時我要按捺著索隱癖,不要成為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春光乍現》(BLOW-UP)裡的那個攝影師,把細節放大過度。



      但是作為一個卡夫卡和波赫士的學生,深知這種過度的樂趣,深知用文本世界去對現實世界加以衍生,使之成為迷宮的樂趣。你如果是一個正常讀者,應該會滿足於在我的影評中尋找到獨到解讀的恍然大悟;但你如果是我的理想讀者,應該享受的,是我也所享受的,在一個環環相套的迷宮中迷失的快感。



      我想起少年時代最愛的一部電影《去年在馬倫巴》(Last year at Marienbad),也許是它奠定了我對敘事與虛構的混雜的沉迷。當我書寫評論,會一邊試圖釐清導演的花紋,一邊為這花紋增加更多變幻。去年,你在不在馬倫巴,這不重要。電影都是謊言,關鍵是謊言如何戳破現實那個貌似堅牢的大肥皂泡。



      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裡,能看出有兩種類型電影是我特別關愛的。一是關於反抗的電影,一是科幻片。兩者時時合而為一,前者帶領後者去往一個冷峻的異托邦,後者是前者的實驗室,一遍遍地調配我們理應享受的失敗,我們正是在失敗中獲得意義,而不是相反。



      評論電影,是我評論現實的特殊手段,是對後者的逆襲,也是與後者的調情,這比兵戈相見有意思得多。我們在一部電影中共享一個人、一個族群、甚至一個時代的命運,落幕亮燈之後卻不能因此相愛或相殺,那就寫一篇文章,作為對彼此赤裸剖白的情書吧。



      可是,我又把這封情書,偽裝成戰書的模樣,把我的悲哀,偽裝成劍拔弩張──一百年前,魯迅《野草》裡那個倔強的影子,也是這樣告白的。




    其 他 著 作
    1. 我城我鎮:走入台灣十二座小城的故事
    2. 末日練習
    3. 拓孤之地(劫後書三之一)
    4. 劫後書(拓孤之地;凶年巡禮;母語辭典)【限量書盒簽名珍藏版】
    5. 有托邦〔索隱〕:關於當下、生態與未來的文化想像
    6. 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
    7. 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8.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
    9. 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廖偉棠2017-2019詩選
    10. 小孩遇見詩:五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