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用色香味將聖經刻入靈魂深處
記憶中的感覺—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做餅給我們吃。很簡單的麵粉和油,就神奇地煎出來好吃的餅,無論是鹹或甜,都成為我們當時最幸福的滋味。每次她總是說:「聖經中有寫說,只要家中有麵粉和油,就可以養活一家人喔!」長大後,每次讀經看到先知以利亞遇見婦人做餅給他吃的故事,我總會想起小時候那種幸福的景象與香氣。記憶中的感覺真是奇妙的東西。
聖經廚房—二○一二年我在臺神神學系選修了鄧師母開的「聖經廚房」課程。第一次感覺到從「食物」這個主題來看聖經,聖經真的也可以變得「好好吃」,因為有太多的經文與「吃」有關: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晚吃的無酵餅;形似波斯宰相哈曼所戴帽子的餡餅;雅歌中鮮甜的葡萄;讓先知但以理吃得又白又胖的素食??。在課程中,鄧師母帶領我們從讀經出發,再從經文中研究料理的製作,接著親手做出那些想像中的食物,真是有趣極了!
聖餐桌邊的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這堂課剛好有十二個學生,而課堂的餐桌椅也正好只夠十二個人坐。製作逾越節無酵餅的那天晚上,鄧老師親自來主持聖餐,我們喝著葡萄酒, 吃著師母與我們同做的餅。桌邊每個人依序把餅傳下去, 向鄰座的同學說「這是耶穌的身體, 為你捨的」那一刻, 我們真的感受到主就在我們當中,分享祂的身體的感動與震撼是如此真實。
傳承與傳遞—這堂「聖經廚房」的課,藉著製作聖經中的料理與閱讀經文,讓大家超越時空,與經文的世界真實相遇。按著師母的美意與教導,我也將這些食譜應用在自己教會的聖經課程中。於是,讀到出埃及記時,我教大家做無酵餅,學員真實體會到那種倉促間做餅的感覺與效果;上到以斯帖記時,我們就做哈曼果醬餡餅,我想,會友以後讀到以斯帖記時,應該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段故事與味覺、嗅覺的會遇。這樣讀經,真的變得有趣,而且刻入靈魂的深處。
分享—師母是一位常常自己做麵包分享給大家的老師,我也常接受她美好的分享。如今我也常常做麵包分享給鄰居或朋友,施比受更有福,分享食物,是最容易傳遞福音的開始。師母這本《聖經餐桌小旅行:用45道料理創造美好團契》,我們真的期待已久,甚願這本書成為教會教導聖經時最棒的工具書。
謝育賢
臺灣神學院陳寬義牧師師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