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筆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接觸《陞官圖》,那是在香港能夠輕易購得、民國時代上海三興書社刊行石印本的翻印版,題為《遊戲陞官圖》,世稱「三興版」《陞官圖》,只涉及文官體系,武官從缺。遊戲辦法是用四顆骰子,決定各玩家在清代官場由出仕、陞官、發財到退休的模擬遊戲。
那一年筆者在唸中學五年級,那個年頭香港的主流學制是跟隨英式學制的「三二二三制」,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大學預科,三年大學本科。跟現在的「三三四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本科)同樣以十年時間完成中學和大學本科。當年身邊的親朋戚友對這個《遊戲陞官圖》都沒有興趣,即使有人願意奉陪,他們都不甚理解遊戲的內容,變成筆者一個人指揮其他人怎樣按圖索驥。後來,通常是筆者自己跟自己玩,一個人化身十多個玩家,自行控制所有十多個玩家在虛擬的清代官場中,尋求陞官發財的運氣。
後來,從前輩處得知《陞官圖》是舊日(由清中葉至民國初年)讀書人家任由年青子弟在春節玩的遊戲,因可以用來賭博,一般只在新春休假期間開賭禁。舊社會要加入政府,讀書求功名是最佳途徑,可是即使得入官場,能夠高陞到中央政府或地方高職的幸運兒永遠都是極少數,玩《陞官圖》除了可以讓人人都能發一發陞官夢之外,還可以乘機學習清代的官制。當然,學習清代官制的實際作用,到了清末民初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筆者自那時起斷斷續續地研究《陞官圖》、學習清代官制,演變成一項超逾三十年的學習活動。最初不放過任何認識清代官制的機會,遇上大專或大學預科程度的中國歷史教科書,都不放過介紹細讀清代官制的章節。升上大學之後,得以接觸圖書館內大量藏書,開始翻《清史稿.職官志》(後來還看了《選舉志》、《兵志》、《地理志》等),《陞官圖》上面許多官名、衙門名都一一找到,感覺是終於找到「老朋友」的那份喜悅,此後了解漸多。然後又翻閱《清朝三通》(即《欽定皇朝通典》、《欽定皇朝通志》和《欽定皇朝文獻通考》,分別又稱為《清朝通典》、《清朝通志》和《清朝文獻通考》)。有一年,買了台灣老古出版社刊行的《清代陞官圖》,這個版本使用六顆了骰子(比「三興版」多用兩顆),文官武官都包羅在內。
參考史籍,確有實用。「三興版」《陞官圖》的「河院」一欄,「河督」之下有不少地方官作為僚屬,都是「同知」、「通判」、「州同」、「縣丞」之類府、州、縣的官員,這在筆者能夠找到的入門教科書都無記載(實情是許多連「河督」也沒有提及)。後來在《清通典》找到相關資料!原來「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之下,都還有「管漕」和「管河」的地方文官和綠營武官。只是「三興版」《陞官圖》只加入了「河督」的屬官,而省略了「漕督」的屬官。
然後又見到《清代六部文案手摺》,這書幫助筆者對於「三興版」《陞官圖》經常遇到的「加級」和「紀錄」兩項制度的運作有更深的認識。
最重要的參考資料是《欽定吏部則例》(乾隆四十八年版),「三興版」《陞官圖》的設計顯然以這部官方刊物為藍本。這部《側例》亦明文規定「太醫院院使」和「欽天監監正」品級在「正五品」而可以加銜而仍管原來職務,這即是《陞官圖》設計這兩個官職只能升至「正二品」而不得封爵的根據。
有了《陞官圖》設計的真憑實據,筆者決定將「三興版」《陞官圖》中「外員內調」(涉及「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三個省級地方高官降級調任中央官的安排)一欄刪去。原來,按《欽定吏部則例》的記載,地方官之中「按察使」(正三品)改任中央的「通使副司」(正四品)或「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竟然算是「陞官」,而實際品級卻是降了兩級!又如「布政使」(從二品)改任中央的「太常寺卿」(正三品),也是降了一級而仍當作「陞官」。
前幾年又有比「三興版」《陞官圖》更早的「道光版」《陞官圖》「重出江湖」,「道光版」用的是木刻印刷,比較兩版的內容,可以確定「道光版」顯然是「三興版」的前身。「道光版」沒有「外員內調」的欄目。那麼「外員內調」的安排,應該是由「道光版」過渡到「三興版」時,有不了解設計原意的人,擅自改動的結果。
此外,還參考了虛白廬藏的一批珍本陞官圖,主要是單骰版的系統,遊戲機制比較簡單,既有全文官版,也有全武官版。當中還有題為「石印書局」出版的四骰版,那是介乎「道光版」和「三興版」之間的一個過渡。
還要多謝余仲樂先生和馮立榮先生兩位,因為互聯網的普及,能夠認識兩位一直熱衷於《陞官圖》遊戲的同好,終於首次可以跟對《陞官圖》真正著迷的朋友一起進入虛擬的清代陞官發財世界。從他們兩位處更多了解《陞官圖》遊戲實際進行的不少有趣慣例。閒談間,說及按清代官制實況去修正「三興版」《陞官圖》,兩位特別提到應該突出「軍機處」的角式。
原來過去已有不少有心人按照三興版《陞官圖》的設計將內容加得更加豐富,可惜這些前輩的設計都沒有真正參照清代的制度和官場實況。筆者研究《陞官圖》多年,決定大刀闊斧的修改,制定本版《陞官圖》,題為《潘氏重訂清代陞官圖》,用意是如有任何錯漏,都由潘國森一人文責自付。
這次修訂「三興版」《陞官圖》,基本的原則是以清高宗乾隆朝中葉以後,到乾隆末年的定制為標準,再參考「道光版」《陞官圖》及其前身「道光版」《陞官圖》。凡有官職名和品級出錯的都予改正。至於遊戲設計上,不算嚴重大錯的則一仍其舊。
筆者深信本版《陞官圖》可以作為中國歷史科教與學的輔助遊戲,熱切建議大學、中學各級學校的教師、學生,以至中國歷史愛好者、研究者從遊戲中學習與研究,定必能「寓學習於娛樂,寓娛樂於學習」。
是為序。
後學南海潘國森謹識
西元二零一五年歲在乙未冬至後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