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當愛情來了,學會活在愛情裡
這世上能經驗到的深刻寂寞與空虛之一,
就是我們明明在愛情中,但又像過著單身生活
「我們不知道別人的想法和感覺如何,卻單方面詮釋他們的言行舉止,再因為自己想像出來的情境而怏怏不樂。」
這是我在臨床上,常見到的溝通難關。不對,這麼說不精確,因為連好好溝通都不見得試過,卻在私底下源源不絕地猜想。
「寧可猜想別人會如何反應,而不直接開口問。或許考慮太多以後妄下負面結論,是人的天性吧。」
疑心生暗鬼,然後我們心裡的鬼,不經意出現,就嚇了我們自己一大跳。同樣地,當我們面對他人對我們的許多論斷,也可以如是想。
「我們對他人的詮釋和評價,其實只是反映出自身的價值觀,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自己,與對方實際上的想法、作為並無太大關聯。」
所以我們跟人建立連結的根本困難,不過就是把某種自我中心轉移到關係而已。我們還以為這種狀態,叫做愛情。
「對有親密關係障礙的人來說,要他們在關係中放棄任何東西很難。他們不願接受任何妥協,要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實現自我。」
對照我們現在的社會處境,參考離婚率、外遇、生育率,還有假性單親與大量青壯年在國外工作的現況。這當中固然有很多的不得已,但也顯現關係的維繫,在現代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
•••
我們或許感覺到愛情的來臨,卻不知道如何活在愛情裡。
所以有些朋友形容自己的愛情,是即使在對方身邊,卻感覺比單身更寂寞。那種疏離感,讓我們沒停過腳步去追求,卻又不斷地彼此錯過。不想要承諾之後的束縛,又想要承諾之後會有的安全感與踏實。
「我們都相信,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有更適合我、和我互補的人存在,若現有的關係出了問題,這種意識就會更清楚、強烈。」
自我的膨脹排擠了關係中的對方,而且我們也只是選擇性地放大了片面的自我。於是,我們不僅慢慢遺失了自己,又看不清我們的伴侶。
或許是喜歡對方沒錯,但最愛是自己。不過,這裡所說的「愛」,比較像是要逃離自己內在的空虛,苦苦執著在讓自己趨向完美的某種追求。自己已經擁有的,不想放掉,但又想要對方來填補。
•••
「其實我們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可以透過對方的眼光,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己、重新認識自己。」
親密關係的好處,是為了跟對方在一起,藉著對方的視野,有機會誠誠懇懇地面對自己,對雙方都是如此。在關係中的好,不是只有自己好,而是一起好。
「關係中重要的是兩人人格的共同發展……」
我們能各自停下腳步,跟自己溝通,把自愛跟自戀逐漸分開。藉著與對方同在的日常生活,重新調整我們的習慣,檢視我們自己曾面對過但不知如何是好的困境,在對方的陪伴下,再成長一次。
「對另一個人的愛,會在一個人內心深處激發出要為對方和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意願。」
祝福各位朋友,藉著這本書,藉著作者銳利的觀察,讓我們終於懂得在愛情中克服我們的自我中心,不僅愛上也能深愛著彼此。
洪仲清
(本文作者為知名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