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物理學史研究人類對自然界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研究物理學發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理學概念和思想發展和變革的過程,研究物理學是怎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怎樣不斷開拓新領域,怎樣產生新的飛躍,它的各個分支怎樣互相滲透,怎樣綜合又怎樣分化。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向著物質世界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探索物質世界及其運動的規律。它像一座知識的寶塔,基礎雄厚,力學、熱學、電學、光學以至於相對論、量子力學、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形成了一座宏偉的大廈。它又像一棵大樹,根深葉茂,從基根長出樹幹,從樹幹長出茂密的枝杈,又結出累累果實。它還像滾滾大江,洶湧澎湃,一浪高過一浪。然而,通過這些比喻,仍不足以說明物理學是怎樣的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只有瞭解了物理學發展的歷史,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物理學的宏偉壯觀。
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不但能增長見識,加深對物理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中得到教益,開闊眼界,從前人的經驗中得到啟示。
本書的第1版*是在我們講物理學史課程時所寫講義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課程原名物理學史專題講座,是為清華大學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之所以叫專題講座,是因為在理工科大學沒有那麼多時間,也沒有必要按部就班地進行系統地講授。那樣既乏味又費時間。有些課題,我們沒有講到,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找書看。我們認為,與其平鋪直敘地羅列一大堆史實,不如抓住若干典型,進行個例剖析,講得深透些。什麼是個例剖析?我們指的是就某一個事件、某一項發現或某一位科學家的成就進行充分的揭示,說明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不僅說有什麼,還要說為什麼。例如,可以問一問:為什麼會出現那樣的事件?為什麼會發生新的突破?為什麼會造就偉大的人物?分析其成功的要素,總結其經驗教訓,提煉出可供大家共用的精神財富。所以我們選了十幾個專題,每講一個專題,分析一個或幾個例子,於是就叫專題講座。講座開了幾屆之後,又感到選修課不宜過專,不能讓學生花費過多的精力閱讀原始文獻,但是有必要保留專題講座的精華,即保留從個例剖析得到的各種有益啟示,這些啟示並不是生硬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真實的歷史、實際的資料、生動的情景把學生引入歷史的氛圍,讓他們自己去體會,自己去獲取應該得到的啟示。於是這門選修課就改名為《物理學史的啟示》。這門課一開就是十幾年。1993年,經過多次試用和修改補充的講義終於正式出版,取名為《物理學史》。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校內外許多師生的鼓勵和關懷,其中包括老一輩的物理學家的指點和勉勵。最讓我們感到榮幸的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曾經多次給我們以具體的指導,並親自為我們作序。
這些年來,《物理學史》一書被許多院校選為物理學史課程教材,也成了廣大物理教師的參考書。這本書顯示出了不少缺陷和錯誤,我們深感有加以修改和完善的必要。這次修改主要是針對如下幾方面:
1. 加強20世紀物理學各個分支的論述,其中包括相對論、量子理論、粒子物理學、現代光學、凝聚態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
2. 充分利用圖片資料。
3. 必要的增補和修改。
眾多的同行多年來為我們提供物理學史資料,其中特別是Melba Phillips教授*。她和美國物理學會曾經給予我們多方面的幫助。Allan Franklin教授也是我們工作的積極支持者。我們對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我們還要感謝圖片資料的版權所有者。由於圖片是多年來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的,難以一一注明出處。
?
作者
於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