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文采風流舞翰墨,仕途瀟灑上青雲」。這是一九九七年立法院國畫班集體創作、書法名家李仰秀先生揮毫,送給作者的長卷對聯,二十年來隨著職務異動,就一直懸掛在他的辦公室。
這對聯不僅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書生特質,一方面也道盡了他順遂的仕途。二十八歲高考及格,始逾不惑之年,就一路從地方政府的委任課員、立法院議事組科員、法制委員會科長、臺北縣政府法制室主任,陞至內政部民政司簡任十二職等的司長。就如《新新聞周刊》等許多媒體說的,他的官運真的好得令人羨慕。
但是,如果認識作者為人處世的誠懇真摯、研究事理的深入專致與應對疑難的靈活多智,對他屢屢受到長官的慧眼拔擢,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認識作者是在一九八五年七月間,但聽過「劉文仕」的名字與事跡,應該是更早一年。作者的夫人郭豫珍(現臺灣高等法院法官),一九八四年大學剛畢業到我律師事務所擔任助理,人長得美麗,氣質極佳又有智慧,許多當事人、富二代都要我幫忙介紹、牽線,她完全不為所動;作者時在金門服役,戒嚴時期,離島電話不通,只能兩地相思,以郭豫珍的條件,竟然沒發生「兵變」。這中間,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作者的用心與專致,幾乎每天一封情書,長達一年八個月,超過五百封的情書,把女朋友的心牢牢圈住。
提這往事,只是在表彰作者的個性:做什麼像什麼,而且都非常專心投入。
當年我發起創辦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一九八七年間籌擬民間版《消費者保護法》草案,還是立法院議事組科員的作者就是十二人小組的成員之一,出道不久的他,已展現非常高超的法制功力。我的臺南同鄉、前立法委員洪玉欽當時就曾斷言,劉文仕未來一定會擔任行政院法規會主任委員。洪委員沒看走眼,作者果然在二○一四年調陞這個簡任十四職等的法制界龍頭;一路「追蹤」「考核」作者發展的洪委員的特助吳百湖先生,還特別提了這段陳年往事。
前《台灣日報》記者戴光育曾這樣描述:「從劉文仕的身上,讓人明顯感受到公務人員罕見的專業自信、熱誠。這份自信是來自於他對法治的瞭解、堅持;而他的熱誠,是他那份關懷弱勢權益的心,不斷驅使他使然。」學法、從事法律工作的劉文仕,不像一般法律人性格硬梆梆的,思考方向非常寬廣、彈性,又勤習書畫,常一襲唐裝,擁有古代秀才般的溫文儒雅,《聯合報》記者林全洲、前《民眾日報》記者趙容萱等就給他一個「劉秀才」的封號。話雖如此,作者對任何事都全副精神投入,絕不打馬虎眼。尤其,如前《中時晚報》記者饒磐安說的:「對政府決策,他點子不少,而且總是主動從法律觀點為政策定位,深得首長倚賴。」
前臺北縣縣長蘇貞昌曾多次這樣說:「劉文仕很不簡單,能把冷衙門,炒成熱機關。」一點都不誇張,就如《新新聞周刊》所報導,他在臺北縣政府法制室主任的兩年期間,幾乎每天都有新聞上報,而且難得的是,幾乎都是正面報導。到了中央,在地方制度、中央與地方關係、殯葬改革、政治體制……各個所屬業務,也是新聞不斷。與其本質業務無直接關係的,例如消費券發放、性交易管理新制的建立,更是多次佔據媒體主要版面;尤其,大法官釋字六八九號憲法法庭有關「狗仔跟追條款」的精采辯論,連前總統馬英九都忍不住對劉文仕比出大拇指,誇說「表現非常傑出」。
有時我也很感興趣,在這麼廣泛的觸角下,劉主委到底扮演什麼角色?為什麼各級長官只要遇到什麼疑難雜症,就會把任務交給他?當兩岸猿聲啼不住,劉主委卻都能「輕輕鬆鬆」渡過萬重山,圓滿達成任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當劉主委請我為本書作序,有機會先睹為快,這才領略到,表面上看起來輕輕鬆鬆,其實過程是驚濤駭浪。不過,令人佩服的是,不管事情再怎麼棘手,到他手上,還是能夠羽扇綸巾、談笑用兵。有時會覺得劉主委就像霹靂布袋戲的素還真一樣,「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當成地方制度理論的生動闡述,也可以作為公務體系活生生的教材。尤其,作者以其親身經歷描繪與高層官員間互動的趣聞軼事,生動有趣、絲絲入扣,讀者可以如同身歷其境般飽嚐窺探「八卦」的快感,更可藉此認識政府決策與執行的流程,領略事務官的存在價值。
社會法學家龐德曾指出:「休戚相關、相互合作是法律中一種偉大的價值,而在立法機關的智者中,最令人尊敬的品德,就是互惠。」二十年前,劉主委出版了一本有關「地方立法權」的專書,為其寫序之初,我細細品察劉文仕推動地方法制改革,就有這樣的體會,他始終都堅持如此的信念,無疑地,這是他的理念能被廣為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完這本傳記式的「奇書」,我更確定,「彼此尊重的互惠」、「建設性的妥協」、「退步原來是向前」,是他之所以能完成任務的關鍵密碼。
這樣的智慧,放在「贏者全拿」的政治生態與心態,也許過度奢求、迂腐,但做為一介事務官,在行政中立的前提下,他仍能秉持這樣的處事精義,輔助政策的周延型塑與落實。他能先後榮膺立法院、內政部模範公務人員、獲頒臺北縣政府「制度興革傑出貢獻獎」,又多次得到公務界非常不易的「一次記兩大功」,憑什麼?這本書也許就提供了部分的答案。
?
國策顧問 李伸一
二○一七年九月一日